看完后就觉得不光是现在的小学生很早熟,04年韩国的小学生也是如此的早熟。
回想我小学的时候其实好像也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懂但是都藏在心里。会暗恋,会去撒谎说自己家里如何有钱,有个在美国的爸爸,自己要去新加坡读书…
小孩子不懂什么叫做攀比和虚荣心,只知道不想让其他的同学看不起自己。我们最直接接触的东西,就可以一下子就学会。
什么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的最初都决定了我们的一些未来,但一生的路很长,我们也拿不准就不会堕落,也说不准不会改变。虽然小时候就总会评判这个小朋友到底好不好,未来会不会有出息,但如果一直跟随他的脚步去看他的初中高中大学那些历程,又会发现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他会改变,他会迷茫,他会起起落落,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的。
从小学到现在24岁的我,我此刻是多么想逃避现实,躺在公租屋的床上,我敲打着这些字。因为第一遍的失误,错把大完一大半的文章给删掉了,心里难受。然后现在打第二遍,又写的多少和第一遍有很大的区别。人的一生只能过一次,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完全不可能跟第一遍一模一样。我很想去另外一个城市重新开始,就像小时候恨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现实,而我现在渴望改变生活。小时候渴望长大,长大了就可以远走高飞,而长大了在异地他乡却是渴望逃避生活,离开世俗一了百了。就好像我一直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
没有很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是里面的很多地方编的太不细节了,小孩子的世界很多东西都要突出真实和细节才会更打动人,编剧和导演这点就做的不是很好,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很出彩。只能算还行。
而导演好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我爱研究的电影开场,这个导演就在开场上挺出彩的。用轻快的钢琴音乐和水彩油画代入故事。让人与电影九岁人生相结合毫无违和感。然后是三个小主人公那段真的很表现三个人的性格特征,让人觉得很有趣,一下子也就区别开了每个人的个性。但导儿会犯的一点是,他不会一直把这点描绘的很持续,感觉刚开始有特色了,就把剪掉了,刚开始有些味道了,就用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给切段。没有抓住亮点一直放大,而是拍了一些不是很好的东西去盖住了美的地方。
举个例子吧。在女一出场的那个场景,三个主人公因为互相抄作业罚叼着鞋子跪在走廊上那个画面很美很有趣,但当女一准备出场前,设计的动作太累赘了,中间的男生先看到,然后一边一边的去叫其他两个小伙伴往那边看。整个过程太长乏味不利索。干嘛不直接中间那个小男孩直接两只手去转旁边小伙伴的头一起慢镜头特写眼神往女一的方向切过去。那些琐碎的动作加镜头切到中景,都让人少了一丝期待的节奏。女一的美拍的也没有那么让人心动。男一的眼神倒是挺到位的,这点给个肯定。
女一的性格设计这块,并不是很让人讨喜,就算最后她来了一段自白也依旧不是让人很讨喜。所以编剧这块真应该把女一的性格特点写的更有趣一些,女一表现的也更个性中带着正能量一些才行。片中不少孩子打架,直接就跟成年人一样上巴掌的,太虐心了,看的一点都没有孩子的感觉,所以这块也让人对整个影片有些失望。
还有妈妈带男主去买鞋,那个商店店长真的就是因为看到妈妈的眼睛就不卖鞋子给他们了吗?莫名其妙,这难道有什么内涵吗?
剧情中还设定了一对有感情纠葛的老师,我在想是不是导演想用他们来体现一个反面现实教材来衬托小主人公爱情的纯真?反正他们这边我总是没看懂,钢琴老师为啥对那个男老师有关心却拒绝他?那个男老师为什么最后要自杀,这些都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他们的出现可以推进一些剧情的发展,但就算是最小的人物也要有个主线任务,他们的主线任务就必须要编剧更具体的表现。
整个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妈妈因为发现男主去打工赚外快责备他拿竹签抽他腿那个片段。孩子的委屈与眼泪,委屈勾起了我的同情心,委屈让我想起自己受的委屈。
还有一点我也是一直耿耿于怀,那个经常跟男一一起玩的女二,为什么在男一一次又一次的不护着她当她面维护女一后依旧护着男一。如果导演镜头一直都捕捉这些,那最后结尾也要有个对她的表述结局啊,要不然这段感情线也就莫名其妙不了了之了。
很喜欢结局的那场雪,意味着男一在困境中又长大了。

九岁人生아홉살 인생(2004)

又名:童行岁月 / When I Turned Nine

上映日期:2004-03-26(韩国)片长:105分钟

主演:李世英 Se-yeong Lee

导演:尹仁灏 In-ho 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