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翻译真是不错,我的理解有几层意思,一个是因为全片大部分采用口述历史的形式,由当年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舞者到了年迈之时回忆过去,ballets russes这个 company几经繁盛、分支、衰败,如梦一般。第二层意思,其实也是ballets russes在芭蕾历史中的作用,在俄国革命后整个欧洲的芭蕾衰败,这一群年轻甚至年幼的芭蕾舞者们组成的团体,在最低潮时席卷欧洲,把欧洲观众迷入梦中,在一次又一次雷霆般的谢幕中经受舞蹈激情的洗礼。

最后一层意思,虽然本片用来介绍的篇幅不多,但我最感兴趣的其实是直到我们现在都处在的这个梦境中,那就是俄罗斯芭蕾和美国芭蕾的撞击。非常有趣的是,这帮热爱芭蕾的舞蹈家们在到了hollywood之后都感觉自己并不喜欢那里,觉得那里不是家。然而他们自己可以认为是“家”的company却是到处巡演、居无定所,更说不上普通意义的家了。其实从舞者的角度来说,有归属感的地方是自己的舞蹈风格被观众接受的地方。到了hollywood,他们的风格必然得改变,而且在那个时期,是他们不喜欢的改变,四方步,踢踏舞,老年男演员说他当时想,为什么需要一个芭蕾舞演员来做这些?其实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古典芭蕾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贵族自豪感的,以自己的传统、历史、长期严苛的训练为傲,精益求精,不断攀爬象牙塔。他们习惯于为欣赏自己的观众跳舞,而不是取悦观众的品味。而美国好莱坞却恰恰相反,吸纳当今潮流,融入不同风格,取悦各阶级人群。

但这只是ballets russes这一派舞者的视角。另外一方面是从ballets russes出来的George Balanchine在美国发展的芭蕾。他也是一个骨子里的俄罗斯人,喜欢用柴可夫斯基,俄罗斯诗歌,一切俄罗斯风格的艺术。但他所掀起的新古典芭蕾风潮却是俄罗斯与美国芭蕾最和谐美妙的融合。片子里介绍不多,但是一位男演员的一句话简直精辟。他说第一次跳Balanchine的编舞时,他非常惊讶,因为这是他从业二十几年,第一次上台却不是任何角色,只是一个身体,一个在跳舞的身体。这恰恰就是Balanchine风格的精髓所在:剥去故事、人物,仅仅只留下古典芭蕾的技巧、舞姿,把舞者的身体作为一件艺术品去展示,赋予观众自由理解的权力,正是俄罗斯古典主义和美国现代艺术的撞击。

Balanchine去世已33年,而我们却就像没有走出这个梦境似的,一直在承接他的成就,也一直在追寻新的激情。

戏梦芭蕾Ballets russes(2005)

又名:俄罗斯芭蕾世纪(台) / 俄罗斯芭蕾舞团

上映日期:2005-01片长:118分钟

主演:Irina Baronova / Yvonne Chouteau / 伊冯娜·克雷格 / 

导演:Daniel Geller / Dayna Goldfine / 编剧:Daniel Geller/Dayna Gold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