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时,无意中翻看到这个帖子,写的深刻且到位,冒昧转来,恳请作者勿怪。大家一起分享。(文末已注明网址)

ps1 片中90年代的香港情歌真是好听,特地在网上找了曲名——一首郭富城的《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就是潘晓伟在舞厅唱的),还有学友哥的粤语歌《只有你不知道》(交小提琴时歌厅里的背景音乐),真是百听不厌。程琳的片尾曲也不错。

ps2 好喜欢刘汉强版的潘晓伟,好像他就是那个公子哥,真是经典不可逾越!唉,时运不齐吧,相对于陆毅的肖童,他就是没红啊?!不过塑造的影视剧形象真是让人过目不忘,也算值了!!老徐不够美,演技稍为生涩,不过总体还哦啦~

ps3 电视剧版真是大腕如云——濮存昕,姜武,傅彪,丁志诚,杜志国,现在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担纲主演,而且还是演技派的!——赵宝刚导演选角眼光可真真不是盖的,尤其是早期的几部剧!!!如今可真是一去不复返了,再难有这样的班底了……如果没被删减的话整部剧就是个深刻的经典;不过就算删减了,就情节和班底也可算作经典,只不过删了对人性的批判,稍微逊色了些罢了。

ps多了点,呵呵,不废话了,以下为转帖正文,奇文共赏析:


—————————————华丽丽的分割线———————————


高中的时候,从Leer那借来了她包了书皮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不管上课还是回家,不能罢手、没日没夜的看,任徐静蕾那张迎风回眸的笑脸在白色的书皮下掀动我的心跳。那时电视剧应该已经热过去了。所以,我对这个故事的认识,是起源在那些文字里。但是文字毕竟比影像来的虚幻和复杂。近十年过去了,这两天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又翻出小说和视频看,当年心跳的感觉又重来了一遍。故事里好多当年没懂的事儿,这遍都懂了很多。

这个复杂的故事有很多“一句话交代情节”的版本。在我这一遍的阅读里,我用一句话描述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女人对组织和情人先后背叛的故事”。和海岩的很多小说一样,故事的女主角拥有让所有男人能一眼就爱上的外表、出众的聪明和不可攻破的神秘感,在意识形态造就的道德和使命感以及人性的自私与脆弱之间徘徊出亦正亦邪的神色。
在这场风花雪月的故事里,这个漂亮女人名叫“吕月月”,一个刚出警校就参与了一场围剿国宝小提琴大案的女警察。组织上派吕月月去陪黑帮二公子潘小伟在北京吃喝玩乐,实质上是保护和监视潘小伟,兼做潘小伟的思想工作,以期他和警方合作,去说服他的哥哥潘大伟交出小提琴。谁料英雄难过美人关,单纯多金的潘小伟爱上了美丽智慧的女警察,并极尽所有机会表达他的浪漫、理想和爱慕。我们根红苗正的女警虽也被美男子吸引的晕头转向,但是毕竟身在组织,怎能变节?于是说服工作在男女中间强烈的又压制的爱意,以及多方势力围追堵截小提琴的复杂交织中展开。事实是,朴实的公安机关到底斗不过腐朽铜臭的黑社会。潘小伟利用小提琴的交接,杀了潘家的头号敌人——另一个黑社会头目——然后带着小提琴逃之夭夭。这个拿着纳税人钱整天闲着没事儿干的刑警队,花了几年的人力物力追缴这个所谓“国宝”的小提琴,落下了一个被黑社会耍弄的笑柄。刑警队一通检讨与自我检讨,批评与互相批评,领导们逃避责任,执行人员抹稀泥,众矢之的却落在了这个美丽的底层小警察吕月月身上,认为她在明显示爱的潘小伟面前一定乱了方寸,并且知情不报。

这个庞大的情报机构在百般指责执行了他们的命令的美丽女警之后,却怎么也想不到,多金又多情的潘小伟正拿着真正的国宝小提琴,前来找吕月月交易,要她跟他一起走。
潘小伟对吕月月的追求是童话式的破釜沉舟。他说,你是我一直以来幻想的那个女孩子,现在幻想出现了,我就不能放开。吕月月说,你不怕我带人来抓你?你杀了人。潘小伟说,从我决定来找你的时候起我就想好了,如果连你都背叛我,这个世界上也没什么值得可惜了。吕月月说,如果我真的带了人来呢?潘小伟拿起琴,那我就把这把小提琴毁掉。吕月月作为一个警察的理性和压抑许久的对潘小伟的爱让她没做二想。她把琴托一位同事交给组织,然后就和潘小伟逃亡了。

故事到这里本是美好的。因为组织得到了琴,潘小伟得到了吕月月,皆大欢喜。组织出卖了吕月月,吕月月干脆投了敌,各不相欠。但是海岩毕竟不是童话大师,他讲完了故事,还要顺带讲讲人性,特别是年轻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脆弱,他鞭挞的入木三分。

潘小伟的哥哥,黑社会的老大潘大伟自是不能容忍身边有个女警察,但也拗不过痴情任性的胞弟,只好带着吕月月逃亡。吕月月一夜之间从正义的国家机器变成亡命之徒,心中自是不安。加上美女惯有的清高以及对爱情的经验不足,潘大伟几句“别想从我家得到任何东西”“小伟有很多女友”的心理战,把吕月月打的溃不成军。吕月月在和潘小伟由浪漫的浪迹天涯,变为饮食男女的口角之争,终于在临行前一晚豁不出去(或许也是出于对吵架的报复),拨了警队的电话。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吕月月的再次背叛,警察很快围剿了黑社会势力,潘小伟受不了这背叛的打击,饮弹自尽。

海岩仍不松手。他对这位由他虚构出的美丽年轻的女警的糟蹋并没有停止。

回到警队的吕月月的“投敌”事实变成了“深入虎穴”的英雄事迹,并且得到了宣传部门的大力宣传(黑色幽默。。。)。然而警队中却传开了吕月月实为一次投敌,二次叛敌的真相。一心只想求生存的吕月月本想当做“投敌”一事并未发生,挽回前男友的心,重获开明上司的宠爱,但是“真相”的谣言面前,她的努力令她身败名裂。吕月月只好辞职,离开警察队伍。
后面故事的发展有些情节剧的套路,吕月月发现自己怀了潘小伟的孩子,坚持生下来,然后去做了三陪小姐维生,同时长期活在对潘小伟和她的组织的忏悔和怨恨中。尔后潘家派人找到她,也是找到了潘家的后人,带她去了香港。她最终死在了潘家的派系斗争中。

我想我真的是一个俗气的不能再俗气,幼稚的不能再幼稚的女人。好比当年从经典名作《榆树下的欲望》里,我只看到了女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多疑(杜老大评语)。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充满了对现实体制的嘲讽和人性的关注的作品里,我竟然也只关注到女主角的两次叛变。吕月月在爱情面前抛下了一切让人震撼,而她面对现实的考验,特别是对潘小伟吵架时意气讲出的“你有骨气现在就回去找你的同志!不要回来!”这样的话异常的敏感和绝望。她决定和潘小伟浪迹天涯的时候一定没想过潘小伟有可能会说谎。而当她冷静的面对逃亡时,却接受不了半点的流言蜚语。她对逃亡后的世界的幻想太美妙了,一座孤岛,一对眷侣,不食人间烟火……而当她冷静下来面对现实,比如这样一个黑帮家庭的恋人,他的家庭怎样接纳她?任何一丁点儿有损美妙的想象都让她发疯。她在背叛潘小伟之前哭着说:“小伟我求求你,这是最后一晚了,你可别害我……”而她想问的不过就是“你过去有没有交过女朋友?”。这样的情绪看起来很可笑,很多读者都无法理解吕月月的这种情绪,自动的把这种行为归结到吕月月的自私、任性和善变中。然而我却在这一次阅读时体会的通通透透。吕月月真的是抛弃了一条金光大道:高尚的职业、无限的荣誉、美好的家人朋友、至高的尊严……而选择了“嫁入黑帮”这样一条不归路。她深知自己的代价是巨大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就好像倾家荡产的买了雷曼债券,却眼睁睁的看着它可能化为污水,而只因一句人人皆知的“投资有风险”的人那样无助和情绪化。

吕月月对潘小伟的背叛,是在计算了她的投入产出后,做出的绝望的放弃。尽管这是罪恶的。

海岩准确的描绘出了吕月月的这种顾虑、迟疑。然而他并不能给吕月月一条出路。吕月月应该有什么出路呢?如果她没有背叛潘小伟,选择了做他的贼婆娘,下场会好些吗?我不知道。我想不出一个更加美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很多人都忽略的,因为潘小伟的美好而忽略的,潘小伟才是那个自私、任性的始作俑者。是他因为想要得到吕月月,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使用了美丽的幻想吸引吕月月和他逃亡。而现实中,潘小伟并没有半点逃亡的能力,全要依赖那个邪恶的代言人——潘大伟。潘小伟不能给吕月月除了甜言蜜语以外任何的保护。吕月月想要在现实中孤立的生存,只能依赖自己的冷漠任性。就像后来她选择的那样。

我并没有渲染仇恨,也没有试图暗示我的选择。我只是感叹,海岩不能给这样一个破釜沉舟追梦的女孩一个出路。我也没能。上一次为一个弱智的青春片《回到17岁》掉眼泪,是因为片尾男主角在回到17岁的那个关键的时刻,却做了和当初一样的选择:抛弃了光辉的职业,追随自己的爱人。他对爱人讲了一番话:“我终于发现,我这辈子做的最好的选择,就是你。我曾经因此抱怨了那么多年,但是我今天终于再一次明白了,如果重来一遍,我还是选你。”我当时破涕大哭。那根神经被无耻的狠狠的拨了一下,让我来不及反应。我想,或许这是一个最美好的出路,就是多年之后,我终于发现,我并没有选错,而且如果让我重来一遍,我还是会做一样的事。因为对我来说,那就是我最好的选择。

题外话。电视剧对小说的改编是受了广电规定的指引的,也是好笑的。在吕月月与潘小伟逃亡的途中,电视剧除了全部删掉二人情欲戏之外,还美化了吕月月男色面前背叛组织的动机,转而大篇幅描述吕月月的犹豫,和百般劝服潘小伟回去自首;当吕月月被组织抛弃后,电视剧又夸张了她的虚伪和虚荣,使得她所有的战友对她的抛弃全都变成对她个人道德的合理的宣判,正邪高下立见。这样应和中宣部的思想,却模糊了作品本身的人性批判的意义。至少在小说里,吕月月身边的全部的男子,包括那位道德标兵伍队长,都对美丽的吕月月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的倾慕和意淫。这样的意淫在吕月月以一个正义的战士的身份生活在警察队伍里时,因为同样的道德标准而遥不可及。他们只好将这样的倾慕转化为类似父爱的上下级关系,或者热情的同事之间的关切,来填补这些披着正义绿皮的男人的饥渴。然而当吕月月选择了人性的逃亡,这些饥渴的道德卫士瞬间为自己的求之不得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他们对吕月月的报复是集体性的,甚至对于她“背叛”的宣判都是那样的统一。电视剧里那样轻欲望重道德的改编不仅仅让吕月月的战友们对她的排挤看起来有些牵强和夸张,也并没有另这些着力打造的“警察”形象有任何的提高。片尾甚至安排了珠光宝气的吕月月和一身制服正气凛然的前男友“薛宇”的一次碰面,薛宇大讲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崇高的热爱以及那些出国的战友又选择了回来,如此这般一套说教,希望以此凸显警察队伍的高大和吕月月渺小的浮华。这段在小说中没有出现的情节,让背着意识形态报复的电视剧更加恶心。另一个让我不解的是,电视剧过多的渲染了海岩本身与吕月月的互动,似乎是暗示海岩也对这位身世复杂的女人心生情愫,令到小说中形象本是中立的、睿智的海岩,在这里变得驽钝和猥琐起来。
吕月月的行为在今天看来已远没有12年前的故事背景中那么大逆不道,因为她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位同伴,也没有背叛她的组织。在今天的人看来,她只需要对潘小伟一人忏悔,而她所在的组织则是虚伪又令人厌恶的。

来源:http://tieba.baidu.com/p/640071886

另推荐一帖:《一场不应该的风花雪月——<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书评》。 (来源:http://tieba.baidu.com/p/1206684472)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1997)

主演:徐静蕾 / 濮存昕 / 刘汉强 / 姜武 / 丁志城 / 傅彪 / 杜志国 / 徐秀林 / 毛乐 / 冯雷 / 李梦男 / 刘金山 / 冯国强 / 

导演:赵宝刚 / 编剧:海岩 Hai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