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田小津书店站着看完了《三镇三秋》,现场的武汉人不多,非武汉的观众不太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故事和味道,武汉的观众则在抱怨没有拍到自己家所在的地方……其实这些琐碎的缺憾都无伤大雅,作为一个武汉人,我很感动,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一种真诚的记录,尤其是当听到导演并不是武汉人,只是在武汉读了四年大学今年刚毕业,作为同龄人,我很佩服武帅的才华和努力

我在武汉出生,在武汉东北部的青山区长大,武汉钢铁集团是覆盖这个工业区方方面面的大型国企,那里的街区以数字命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有武钢的子弟学校,街坊邻居多半是父母的同事,一群孩子从光屁股起就是好朋友,一起长大;集体主义的氛围很浓,小时候去过工厂参观炼钢工人们是怎样在工作,工业区虽然污染严重但是居住区绿化很好,美树浓荫,梧桐树比房子还要高,还有横跨几个街区的公园,初中的时候我喜欢在父亲单位的后院踢球,骑着车沿着江边吹风,去看长江水在潮起潮落,向前流淌……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武汉的记忆和理解局限在青山区温馨熟悉的街坊里,在红钢城,夜市,青山公园,南干渠,武钢六中,武钢十小 这些场景里;直到高中考到了武昌的省重点……

在高中的第一天新同学问我我家住哪,我说青山,她说青山在哪里?那一刻才发现青山区原来这么不起眼。其实也不是这样,武汉之大足以让地道的武汉人迷路,所以当我看到三镇三秋里讲到了武钢的劳模我很欣慰,因为这一片地域终于被记录,没有被忽略……同理,很多我并不太熟悉的码头文化,辛亥往事也一一清晰真实的呈现,一部2小时的纪录片能如此全面的讲述,实属不易

读高中的那几年,由于父亲工作变迁,家也搬到了光谷,在由房地产商人造的小区里,在高新企业林立的开发区里完全割裂了以前的温情社区感觉。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怀念在青山生活的时光,有时间也会回去与老友聚聚,去江边走走,在熟悉的书店里看看书……

但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对武汉的认知不再局限于青山区,开始读方方的书,主动的学习汉口、武昌的历史地理,渐渐的挖掘这座城市的深度和广度,她是如此多元和复杂,但一切又融合贯通的那么美妙

2008年高考,再一次离开,不只是离开青山,而是离开了武汉。在广东海滨城市的炽热阳光下走进大学校园,没有地理常识的广东人还经常把武昌当作一个城市,以为武汉在湖南省……从那时开始,把武汉作为一个整体来思念;在同乡会中秋节放假回家总能体会到游子思乡的情愫,国文作业甚至仿照古文写江城赋……

假期回家的时候也会四处走走去重新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昙华林的巷弄;古德寺的幽静;台北路的唱片店;新天地的情调;龟北路的创意;世界城的繁华……

这座城市也在变化,在跟我们一起成长,小时候六一节经常去看电影的武钢剧院改成了武钢博物馆,汉口租界的老房子有的拆掉了,地铁修了几年依旧没有通车,东湖边的鸟语林不见了,旁边修了门票更贵的欢乐谷……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沉寂多年之后,武汉像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焦躁的等待着长大,只是渐渐长大的我,却不希望这一切消失与重构来得太快

有时候还是会回红钢城看看,户口和身份证上的地址依旧留在我住了十年的社区。今年毕业留在深圳工作,日后会办理转户口的手续,也许会走得更远,但无论如何总是会有一些关于江城的情感,在舌尖,在耳边,在心头荡漾……

很反感一些来到深圳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武汉人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武汉的诸多不是,虽然错过了改革开放武汉的经济政治有发展滞后的地方,但一座爆发了辛亥革命的城市,一座曾经的也会是未来的商贸中心,一座坚强的城市有足够多的底蕴让每个武汉人为之骄傲

三镇三秋里的画面和配乐,对白和光线都有那么一种惆怅而落寞,感谢武帅,在这个夜晚把我们带回到魂牵梦绕的江城,就像《南方》和《大武汉》里唱到的:
“奔腾不息长江水在你身旁流淌;汉口汉阳在江北,江南是武昌……'
“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那里总是很多琐碎事,那里总是红和蓝”

感谢养育我的故乡,我永远爱着的江城,温暖而有力量,丰富而热烈;想念你,大武汉!

三镇三秋(2012)

上映日期:2012-05-25(中国大陆)片长:113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武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