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扎克施奈德的正义联盟》的一些片段式想法

看完以后想说的太多了,其实还是没有想好怎么迎接这样一部传奇的影片面世,毕竟从其立项开始等到今天竟然已经有六年之久,而距离院线版的上映,所有影迷高呼释放导演剪辑版已经有四个年头,这四年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社会热潮都有巨大的变化,尽管是煎熬的,但结果是好的,就好像某种命运一样。現在回想起來,作为粉丝,作为电影专业的学生,作为影视行业工作者,这四年有一部这样的大型电影相关的事件陪伴着,确实是走过了一段了不起的旅程。《ZSJL》是我看过最好的DC电影没有之一了,也是我这几年看过最好的电影,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了,也没有什么地方用其他演绎方式会来得更好,我觉得电影中有几个点是蛮值得说的,也是我看片的时候最强烈的感受:

一.《ZSJL》的故事是以一种很神话很西欧史诗的方式作为开场,即以神之死后魔鬼降临来开启故事,这其实是非常直白的展开方式,也完美承接了前作,使得三部曲形成一种联结。但是这种方式在今天的观众看来不一定能够接受得到,尽管西方电影仍然以神话和宗教为内核,但是当下观众对于戏剧的逻辑会习惯于需要社会联系(这也是为什么院线版改为了单纯的超人死后世界动荡),而很难从精神力量上去揣摩,在英雄故事的思考之中,当下观众的思维模式应该是社会性的,即是一个英雄会造成怎样的社会问题,然后联系上个人情感,但在西方古典戏剧中,英雄的故事首先是神话的,英雄的行为首先是神明的行为,英雄的影响也是首先造成某种超自然力量之间的问题,这是戏剧逻辑上的区别,也是所谓“宏大”感官的来源,电影中很多处的缅怀、仪式化场面、赞颂部分都有这样处理,作为一部商业巨片是相对大胆的,这也是导演和大众观众一直以来存在的信息差之一,也是扎导所创建的DCEU从根本上和高管们对于DCEU的希冀是不一样的,扎导的英雄仍然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尽管面临当代的困境,但最终仍然是一种神明灵魂间的决斗,一种严肃的感官化的和观众可以达成精神沟通的文化产物,可能华纳高层希望的DCEU是漫威那种现世的、科学的、大众的,而且是娱乐化的,在这基础上从内核再来升华,那么这两种观念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反倒是古典的模式在当今戏剧结构中成为了一种“先锋”,就好像如果一个中国导演在今天拍摄商业片是以小说话本式的叙事模式来扩散剧情,在观众处的口碑是存在风险的(当然这个类比也不甚准确,因为当今商业电影的故事模式遵循的是好莱坞式的西方戏剧逻辑,所以传统中国化话本模式在商业市场上来看是一个完全艺术化的表达,但扎导所采用的故事逻辑仍然是西方传统戏剧逻辑,只是在感官方向上更加古典和传统,这里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存在偏差。)

电影中对话戏的影调设计(暗示与较量)

电影中对话戏的影调设计(悲剧气氛塑造)

二.电影开场没多久有一段海王下海的段落,岸上的女性群众向他唱颂歌,还捡起他的衣服作为圣物,这个段落我看的时候很惊讶,这一定是全片要做删减的时候删的第一个段落,但这个段落其实很有力量,只是不太利于一般观众,很多人说ZSJL对于扎导其他片子来说很商业很大众,但我看这段的时候觉得扎导在处理英雄角色上已经化境了,甚至有点伯格曼的影子在。所谓英雄角色,如果没有一种赞颂式的仪式,或者是对于自身在世界角落的躲藏和怀疑,在扎导看来可能很难去传递情感,可能只能沦为美国常规好莱坞式的一个拯救资本主义异化、社会种族、贫富问题的“英雄”。

扎导在全片中设计了很多造型化的镜头,在变速镜头方面也相对于前作使用更多更灵活,可以看出扎导在本片中是在对于其DCEU英雄的一个神性展示更加集中和深刻,《钢铁之躯》中强调的是超人个人的生活历程,在美国社会中面临的种种关于自身过往的问题,所以全片是凌厉的,纪实影像和宽荧幕镜头。《正义黎明》是一部蝙蝠侠视角的黑色电影,英雄已经沉沦,取而代之的是利用与被利用,城市社会生活、法律、政治纳入到英雄所要考虑的范围,全片的IMAX镜头被用于展现超人的神迹,但更多是浅焦、大光圈、宽荧幕下迷茫的侦探戏、追逐战,快速而暴力的搏斗,这都在分割英雄的神谕。但《正义联盟》不同,1.33:1的画幅,这样一个“完全体”的画面模式,像是十七十八世纪一幅铺满博物馆墙面的油画,球形镜头拍摄的imax画面,削弱了炫光,高对比的画面、低饱和颜色,宏大、深沉、细腻,电影内角色们自我的挣扎被放大。

开场本蝙骑马寻找海王,雄伟的自然景观在复刻英雄旅程的障碍,海王所隐匿的角落封闭、遥远,正如他们每个人所面对自身的迷茫而都试着远离社会,庞大的自然景观昭示的是相对应电影所涉的格局,和尾灯版仅仅停留于美国社会某个踢msl水果的光头白人是截然不同的思路。在特工电影领域,北约特工们在全球范围内行动是象征着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四处入侵和践踏,而在扎导镜头下的英雄电影中,山川地貌是一种英雄影响范围的佐证,是命运所到之处,这是比较西方传统的模式,但是和单纯的意识形态入侵和收割全球票房又有所区别。

电影中英雄角色的动作视效设计

电影中展现危险场面的氛围

三.扎导所设计的五位英雄都在面临着自己痛苦的过去,他们都选择了藏匿自己,而这五位之外的英雄——超人,其在《钢铁之躯》开始则选择了走进社会,最终讽刺的是走进社会的英雄牺牲,这是《正义黎明》中最为黑暗的黎明。《ZSJL》则需要将五位远离社会的英雄因为超人牺牲的事件而主动或被动的从阴影中走出,来将象征走入社会的英雄复活。可以看出本片拥有最复杂的任务——四小时内完成英雄们从沉沦到觉醒的过程,同时保证了展示他们英雄的一面和世俗的一面,以及有商业性的场面和对于续作的铺垫。这个任务只有扎导自己能够完成,因为在超级英雄电影史上也只有一位导演完成过这样的作品(单部)——扎克施奈德自己的《守望者》。

很多批评家和跟风观众会指责扎导的“叙事问题”,他们会用mv导演出道身份和擅长镜头造型的特长来解释“无法长线叙事”这样的理由,这是很无理的,因为在《指环王》、《黑暗骑士》、《守望者》和《ZSJL》以后,我们已经可以对于新时代的超级英雄电影有了一个完整的概括,即首先超级英雄是社会的严肃的涉及人类自身命题的英雄,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也就是说如果英雄性没有办法被展现,那么这个角色和这个类型是失败的,毕竟扎导所要拍摄的不是那种满嘴黄色笑话和插科打诨的假英雄和反英雄,他所塑造的是严肃层面上的英雄;其次是超级英雄的社会性和特殊能力需要得以展现。这两点奠定了这类电影中英雄的英雄属性和英雄个人的人物特性,这个在剧作层面是非常困难的,很少有一部电影在一部电影中完整展现这些点,又要兼顾观众的视觉愉悦,所以扎导将这些英雄的旅程段落化,会用一些几乎是mv式的手段来书写,类似于《守望者》片头的英雄历史、《正义黎明》的片头少爷、《正义联盟》中闪电侠救艾瑞斯、钢骨的闪回段落,这些段落用的是不同的风格的剪辑模式,但是迅速又高效,最重要是他们都有区分度,有很强烈的风格标识,这些标识不是单纯的追求造型感,而是直接和角色自身匹配的,你想起钢骨会想起那个橄榄球场上冲锋、孩子气的修改同学成绩这样有鲜明意义的画面,人物已经很严肃的建立起来,而且不憋屈不戏谑,不是停留在语句。显然扎导认为英雄角色是需要很仪式化的带给观众的,这便是这些角色深入人心的原因。英雄角色不可以单纯是向你丢一个角色,电影过程中的造型化镜头,“多余”的社会性段落描绘,都在强化角色对观众的意义,多个英雄间的互动也不可能是插科打诨和认识后就立马投入,大家的反应思考都在使用电影的时间。电影的总时长会跟着增加,但这并不是无意义的,这反而是叙事水平的体现。

诺兰的电影快节奏、凌厉、重情节线的特殊设计,弱化的就是角色本身的仪式感,所以诺兰电影是写实的,是很强调类型化技巧的纯商业电影。但扎克需要的是古典的英雄,因为古典的英雄更加宏大,更能够铺开更多的跨越千年的时间线,也更有画面情绪。这是策略的区别,而非技巧上的好坏。华纳当下很显然是不喜欢这样的模式的,因为他们想要将这些英雄角色痛苦的过往转化为一部一部单人电影然后转化为票房,但他们又急功近利,于是就在消磨所有曾经信任自己的创作者,实际上华纳是好莱坞几大制片厂中过往给予主创权利最多而且电影最具有风格的制片厂(尽管依然在制片体系之内),但他们显然丢掉了自己“祖宗”的点,开始眼红隔壁迪士尼家的种种票房结果,但是制片厂和制片厂之间因为历史原因而拥有无法逾越的鸿沟,模仿只会让他们陷入割裂。

电影中英雄的生活画面设计(人物情绪+生活场景)

电影中英雄神话式的内心戏场面处理

反派的光效与眼神设计(威胁)

反派的光效与眼神设计(请求)

四.有关扎克施奈德的个人风格和商业性问题,我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史诗”和“神话”其实并不能单纯对他进行总结,因为这种所谓的史诗和神话也只是建立在美国流行文化的基础和对于过往经典好莱坞解构的模式上的神话风格而已,扎导虽然有着对于经典作品的阅历和表达,但归根结底他是现代的,他是摇滚的,是漫画的,他所拍摄的并不是《泰坦尼克号》《指环王》《天国王朝》这样观感的传统商业巨片,而是依然带有新颖的电影技巧的《300勇士》《罪恶之城》《守望者》这样的风格化作品。所以当他进入到大型商业作品的创作过程时,肯定在行内以及观众群体是会出现两极的评论。但扎导在两个方面是无懈可击的,即大场面和动作场面,由于对于这两者的执着追求,其电影成本不可能停留于美国独立电影的投资模式,这就是比较矛盾的一点,他所带有的是近乎独立电影的导演路线,却只有大制片厂资本能够拍摄其作品体量,所以扎导可能非常适合流媒体平台的创作模式,但是,小屏幕又不适合他作品的观感,在《活死人军团》以前,扎导所有作品都是胶片拍摄,投放到IMAX大荧幕去观看的,三方的矛盾使得扎导的表达受限,在当下这样一个打造游乐园的好莱坞模式下,他举步维艰,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风格,他才有了相应的庞大的粉丝群体。有论调说《ZSJL》和《BVS》比是妥协过后的产物,但是相比起《MOS》和《BVS》,《ZSJL》的电影任务早已明确——他必须承担起一部电影带动所有角色的传统英雄集合电影路数,但扎导在电影中使用的情感比重却是大胆的,全片的情感黏度之高,占据了大量的细节和篇幅进行刻画。克里斯特里奥说这是他写过最好的剧本,难怪,奥斯卡最佳编剧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扎导对于角色的平衡的能力是当今漫改世界导演所无人能及的,电影对于钢骨、闪电侠、海王三位当时从未正式登场的角色的塑造高于三位已经是观众在电影世界已经很了解的角色,作为电影核心道具的母盒形象化身的钢骨串联了电影的线路,也映射了主题,而社恐、迷茫的闪电侠角色能力学习进程与成长并行,但一切都是为最后一刻的逆转作准备,海王更多是以其特殊的视觉形象来征服观众,其存在也为电影未来的亚特兰蒂斯世界和个人电影进行铺路。电影内的角色能力编排以及配合又平衡到了极限,谁起、谁推动、谁维系、谁带动高潮、谁扭转。然后对于女性角色、华人角色、黑人角色的设计和指导又完全能统一成体系,不同文化基础的角色在他这里自然完全没有什么刻意的为了“正确”和刻意迎合观众的感觉。扎克电影中的反派总是有突显电影基调的高度,电影中的荒原狼为了改变自身的悲剧命运而征伐带来的是一个失意、顽强、带有现实写照的人化形象,那些因家庭与个人过往而沉沦的英雄角色在与因家庭和个人过往而陷入悲剧的荒原狼进行较量过程中电影的角色线路形成了闭环,角色和角色间的联结使得这种闭环将电影的基调展现,也使得电影的命运属性被扩大。荒原狼是这种命运中的代表,他是扎导对于DCEU所设定的角色气氛的佐证,他的崛起和失败和电影中英雄角色崛起和失败的对应是有关整个电影宇宙氛围。

电影最后是那个彩蛋的梦境,扎导的电影中充满了梦境和幻觉,不仅是在这“超人三部曲”系列中,包括《300勇士》中山顶的预言者和《美少女特攻队》的精神世界都是这种梦境的体现,不同于诺兰电影中梦境是复合叙事玩弄情节线路的方式,或者林奇式的角色精神分析,扎导电影中的梦境是一种西欧神话中的梦境展示,是一种昭示,是神谕,是对于悲剧命运的诅咒的揭示。蝙蝠侠在梦境中受到启发,梦境是未来的神明(英雄)对于当下的警示,这也是扎导个人的电影中比较神话式的叙事方式。

电影中英雄的造型镜头(生活服饰)

电影中英雄的造型镜头(战斗服饰)

五、本片的动作戏是我看过的非华语/东南亚功夫片中最好的动作戏没有之一了,特别是对于女战士的刻画,一段神奇女侠的打斗戏份超过所有神奇女侠独立电影的打斗段落,这是视觉能力的积淀问题,扎导在这里和所有其他创作者都不在一个层次上了。值得注意的是,“慢镜头”是大众对于扎导的刻板认识,其实扎导擅长的是变速镜头而非单纯的升格画面。电影会用放慢速度来展现宏大的仪式化场面和角色内心情感以及动作细节,但对于超级英雄的非人速度和紧迫的打击感展现扎导会以加速镜头来呈现,扎导的技巧是在动作戏特别是神奇女侠这类比较复杂的打斗场面中,镜头会以先加速后减速或者反过来呈现,很少会是单纯的加速和减速,当然慢镜头的布光和速率的把控,是他个人的独特技巧,好莱坞没有其他人能够破解,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无论是派蒂杰金斯拍摄《神奇女侠》还是尾灯拍《正义联盟》补拍镜头的慢动作都差钱人意,变速镜头是一种很考验主创能力的美学设计。和《守望者》中的反英雄角色在更加现实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抗争不同,《ZSJL》的英雄带有比较强的神性和演绎的是比较夸张的格斗招式,所以暴力成分更低,取而代之的是超能力的展示,电影的动作设计也是倾向如何让观众区分和记忆每个英雄的能力区别和关键招式,扎导在这里面给每个角色设计了三层左右的战斗技巧来展现不同的方式,也每个角色设计了一个关键的弱点(除了超人)。

电影中灾难场面的刻画(摄影层次与空间)

六、音乐方面,有很多评论认为没能请回汉斯季默是本片的一大遗憾,但我觉得就对与扎导个人风格来说,除了没能请回拉瑞.方作摄影是本片最大的遗憾外,全片的团队是没有问题的。扎导的电影归根结底是现代、电子、摇滚的,在风格上和汉斯季默相比其实和汤姆霍肯博格(JunkieXL)更加贴合,Junkie和他的师傅比更加适合一些非常摇滚爆炸的音乐段落设计,汉斯季默擅长的是以电子合成器演绎宏大多元的优美激烈乐章,而扎导的电影进入了动作部分也是以“炫酷”和“狂野”著称,动作场面夸张暴力、凌烈。《MOS》要展现氪星和地球的宏大景观和超人个人内心成长,《BVS》则是深沉灰暗的角色路线,这些汉斯季默都以其娴熟技艺完美展现,但是《ZSJL》里飘逸的众英雄,其实更多是《守望者》式的动荡、摇滚、机灵,所以我倒觉得给JunkieXL是最好的选择,不能光看名头,还要看风格匹配,况且汉斯季默现在也进入了吃老本阶段,反复运动先前的模式可能会让观众耳朵腻。至于关于音乐的遗憾,我认为和视觉效果一样,缺少足够的成本和时间润色。

电影中室内对话戏影调

电影中用数字电影机补拍的虚幻(梦境)内容影调

我总是想《ZSJL》对于当代观众其实最大的贡献是在于第一是变相科普了当代大型电影的电影制作的幕后相关知识。大家可以发现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剪辑下会有怎样的变化,电影的制作流程是怎样从粗剪变化为终剪的,制片厂如何介入电影的艺术创作,主创们的相应位置,粉丝们在这里面扮演怎样的角色,观众了解这些对于行业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其次就是对于创作者而言,和观众的沟通可以促成自己作品的最终释出,竟然可以挑战现有商业模式(尽管只是表面),这无疑给了创作者们很多的希望。然后如果还要加一点,就是其实放大了主创个人审美在影片中的重要性,抛开尾灯在制片厂压迫下对于影片的修改内容,院线版暴露的其实是尾灯个人低劣的电影审美水平。就算是现有的素材在手,尾灯依然没有办法将它们选取和润色到位。其实我是蛮感谢尾灯的,如果当年直接释出的是比较纯粹的扎版正义联盟,那么我们今天看不到:真正霸气的哈士奇荒原狼、1.33:1的原始胶片无裁切版画幅、四小时细节多多内容(一般导剪版本在三小时多)等,本片毕竟也是妥协后产物,如果按照常规院线规格发行,妥协部分只会更多,尾灯很多删掉的段落其实是华纳在做商业考量,比如在制片厂看来钢骨、闪电侠的起源抵掉了两部起源电影,但是在主创看来如果本片无法塑造有说服力的钢骨、闪电侠角色,那起源电影也是亡羊补牢,这是艺术创作者和商人的想法上的区别,制片厂斗争也源于此。而且尾灯其实应该真的尊重了某些扎导的想法,比如一些剪辑点的保留,故事模式的保留,以及调色概念,比如俄罗斯大战的红色调,这可能是扎导的意思,但是尾灯指导下调色师调成了漫天红色,这就是视觉审美水平的差异。

我想为什么扎导群体有数量庞大的“扎斯林”群体,这其实就是能否去和导演创作的风格中的影片形象达成沟通的一种结果,就像是一些艺术电影爱好者,一旦达成对于某种荧幕形象的某种美感的直接感应,其实对于整个影片的理解能够上升一个层次,也更能够被震慑到,这些观众群体在电影中找到了和心灵上感官上的慰藉,就像找到了一个心灵沟通的伴侣,电影不再是娱乐自己的产物,当然会死命的追随导演的步伐。很多人将所谓“扎斯林”当作饭圈团体,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饭圈团体本质是资本培养的,是包装的,可是扎导是导演,他的粉丝基础来源于他的电影作品,来源于他的才华,这是完全不同的,大家会因为自己的割割的人设而忽视掉他的歌喉和感人的演技,但是我们聊起扎克施奈德我们聊的是他的作品,他作品中的一切。

最后还是感恩所谓为rtsc付出的粉丝们,大家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一件影响整个电影制片历史的事件,这无疑是振奋的,在2019年好莱坞逐渐因迪士尼的吸金模式陷入新的僵化时,粉丝们站起来抗争,换来了好的结果。现在大家都在为Snyderverse奋斗,路漫漫,但结果会好的。



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2021)

又名:正义联盟:扎克·施耐德版 / 萨克·薛达之正义联盟(港) / 查克·史奈德之正义联盟(台) / 正义联盟导演剪辑版 / 正义联盟 扎克·施奈德导演剪辑版 / Justice League Snyder Cut

上映日期:2021-05-03(中国大陆网络) / 2021-03-18(美国)片长:242分钟

主演:本·阿弗莱克 / 亨利·卡维尔 / 盖尔·加朵 / 杰森·莫玛 / 埃兹拉·米勒 / 雷·费舍尔 / 艾米·亚当斯 / 威廉·达福 / 杰西·艾森伯格 / 杰瑞米·艾恩斯 / 戴安·琳恩 / 康妮·尼尔森 / J·K·西蒙斯 / 塞伦·希德 / 郑恺 / 艾梅柏·希尔德 / 乔·莫顿 / 丽莎·洛文·孔斯利 / 大卫·休里斯 / 安·奥戈博莫 / 奥古斯塔·艾娃·艾伦德斯杜提尔 / 克里斯特比约格·凯尔德 / 英格瓦·埃盖特·西古德松 / 马克·麦克卢尔 / 迈克尔·麦克埃尔哈顿 / 约翰·达格尔什 / 拉腊·德坎罗 / 罗比·基 / 吉姆·斯图格恩 / 杜晨·科洛斯 / 埃莉诺·松浦 / 萨曼莎·乔 / 布鲁克·恩斯 / 杰罗姆·普拉顿 / 理查德·克里弗特 / 文森特·里奥特 / 马克·阿诺德 / 彼得·吉尼斯 / 赛吉·康斯坦斯 / 奥萝尔·劳泽瑞尔 / 朱利安·刘易斯·琼斯 / 雷·波特 / 弗朗西斯·麦基 / 科雷西·克莱门斯 / 露西·布莱尔斯 / 威尔·柯班 / 凯伦·布莱森 / 克里斯蒂·梅尔 / 吉安皮罗·科格诺利 / 寇布勒·霍尔德布鲁克-史密斯 / 凯文·马图林 / 泰勒·詹姆斯 / 布鲁斯·钟 / 奥赖恩·李 / 奥利弗·加茨 / 凯莉·波尔克 / 奥利弗·鲍威尔 / 哈里·列尼斯 / 欧米·罗斯 / 萨姆·本杰明 / 卡拉·古奇诺 / 罗素·克劳 / 扎克·施奈德 / 

导演:扎克·施奈德 / 

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