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向来是热烈,革命,激情的象征,高粱则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影片《红高粱》借红色与高粱象征、隐喻了抗日战争时期万千人民的民族气节和生命力量,并加以赞颂,令人动容。
红色的人物
影片中九儿的人物具有红色那般热烈奔放,斗志昂扬的特点,是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的缩影。九儿是影片中最为经典的形象,她不同于一般的弱女子,不仅有着女性的柔美,更有着智慧和刚毅,敢于冲破束缚追求爱情。九儿两次遇到劫匪,第一次当劫匪摸她的脚(那个年代性骚扰的标志)时,九儿选择的是对劫匪嫣然一笑;第二次突三炮问她是否被李大头睡过时,九儿咧开嘴笑着说“睡了”。可见九儿身上所特有的机敏和智慧。当罗汉大哥遭日本侵略者剥皮示众后,九儿立刻端着高粱酒,睁着刚毅的眼神说:“是男人就把日本人的汽车打了,给罗汉大哥报仇!”此刻九儿的红色性格彻底展现了出来,斗志昂扬,有民族性的兴亡之感。此刻的九儿不再只是九儿,而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万千中华儿女的缩影,张艺谋借一个女性形象来述说这份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精神,使得这样的精神更加难能可贵、激励人心。
高粱地里的爱情
高粱地里的爱情摆脱了时代和舆论的束缚,通过隐喻蒙太奇及对音乐的利用,展示了生命的原始野性之美。九儿和余占鳌在高粱地里的那场戏令人印象深刻。该桥段镜头大量拍摄了大片高高的野高粱随风摇曳的场景,同时太阳在高粱中间散发着灿烂的光芒。与这些镜头组成蒙太奇的,是九儿躺在铺平的高粱上和余占鳌跪在九儿身前的俯拍镜头。同时当余占鳌跪下的那一刻,由鼓点和唢呐共同齐奏的音乐响起。这一桥段通过隐喻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写实的性爱描述地极有诗意,富有中国传统独有的意境美。同时野高粱也象征着生命的原始野性,这样的野性在太阳的普照下折射着自然的雄光,展示天人合一的境界。而音乐则在镜头画面之上加剧了这样大自然中性爱的仪式感和神圣感。
红色的民族气节
红色的民族气节除了在人物、情节上体现之外,镜头画面的色彩运用也在无形中烘托渲染了如此气节的气质。当余占鳌同兄弟们第二次唱起“酒歌”时,主体的背后是滚滚红烟,此时的红色异常浓烈,映在了每个人的身上,即隐喻革命斗争的热情感染了他们的生命,视死如归的精神流淌在他们全身的血液之中。影片最后,打完了日本人的汽车,除了余占鳌和豆官外,其他人全部丧命。天空此时成为了血液的猩红色,映照得整个世界都在红色中,浓郁得让人窒息。这样的红色将影片推向了高潮,达到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目的,让观众通过视觉直接感受革命的震撼、悲壮感与传奇性,升华了影片的民族高度。
高粱般的生命
高粱地是一切重大事件的发生点,在那里蕴藏着张艺谋对于生命的歌颂与生命受到压制和逝去的悲哀。影片中,随着旁白一句“日本人来了”,镜头展示了一大群老百姓在日本人的跟随下,踏平了原本高粱地里高高的野高粱的画面。此刻人民的生命受到侵略的压制,每倒下一束高粱,就是倒下了一个原本生命顽强的劳动人民。在踏平的高粱地上,上演着剥皮示众的罪行,生命逝去的悲哀和无奈,革命的艰难困苦在这一刻成为共鸣。影片最后,余占鳌一行人在那块熟悉的高粱地旁抛头颅洒热血,却再也回不来了。生命在最后释放了它的热烈与伟大,也无可奈何地展示了它的脆弱和逝去,令人五味杂陈。但也正是这样的热烈和脆弱彰显了生命真正的意义——在奋进中生存,在奋进后光荣逝去,这样一来,导演对生命的赞颂才真实而深沉。
红高粱是顽强的劳动人民生命的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象征,一片丹心向阳生,在张艺谋的镜头下绽放了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红高粱(1988)

又名:Red Sorghum / Sorgo rojo

上映日期:1988-10-10(中国大陆) / 2018-10-12(中国大陆重映) / 1988-02(柏林电影节)片长:91分钟

主演:巩俐 / 姜文 / 滕汝骏 / 钱明 / 陈志刚 / 计春华 / 

导演:张艺谋 / 编剧:莫言 Yan Mo/陈剑雨 Jianyu Chen/朱伟 Wei Zhu

红高粱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