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莫回呀头莫回呀头”

高高的野高粱地里回荡着男人浑厚激昂的歌声,大黑驴上的红衣女孩面无表情地经过葱翠茂盛的高粱丛,夕阳下山、黄沙弥漫,她始终没有回头,嘴角却不自觉地勾起一抹微笑。这幅美不胜收的景色源自1987年上映的中国电影《红高粱》,由张艺谋导演,姜文和巩俐主演,讲述一个农村女孩嫁入酒商之家,从一个稚嫩倔强的小女孩蜕变成成熟独立的女当家,最后在日剧时代殒命的小人物故事志。作为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并不尽善尽美,它单薄的故事结构常被人诟病,但并不掩盖它在镜头语言上的锋芒,我将针对本片的叙事结构和色彩做出分析。

《红高粱》在叙事结构上并不同于一般电影,没有明显的起承转合,整部片的情节都是淡淡地一笔带过,对人物的情绪转折没有太深入的描写。然而正是这样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得以投入在电影的每一个画面,乃至掌握整个时代的故事色彩,而不对角色本身有太多关注。本片的角色不多,除了女主人公九儿和男主人公余占鳌,其他戏份比较多的角色则有管家罗汉大叔和九儿的儿子。

本片虽然不能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电影,但是女主人公九儿毫无疑问是拿的大女主剧本:她出身于贫穷之家,被贪财的父亲送去给麻风病患当媳妇儿,不久便成了寡妇,之后便勤勤恳恳地当起了酒铺的大当家,完成了从青涩稚嫩的女孩到独当一面的女人的角色蜕变。唯一和其他英雄电影有出入的是九儿的结局,她无辜死于日军的炮火,仅留下一滩红红的高粱酒。从结局的设定可以看出来,张艺谋并不满足于拍摄单纯的英雄电影,他想要谈论的是一个跳脱于个人,纵观时代的故事。

同理,男主人公余占鳌的经历也是平平无奇,其中有的情节甚至让观众摸不着头脑,比如余占鳌以为九儿被土匪占便宜了,想去给她复仇,最后却险些丢了小命。换做是一般电影,余占鳌应该手刃土匪,提着他的脑袋去提亲,最后抱得美人归,可张艺谋偏不这样拍,在他的故事中余占鳌只是一介凡人,他有血有肉、刚烈正义,但是他也怕死。可这个在观众眼里有些贪生怕死的男人,却在目睹自己的女人死去后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或许这就是张艺谋想要传达的,再平凡的人,为了家、为了爱也会勇敢一次,哪怕失去生命也不在乎。

《红高粱》的时代背景依然是封建社会,一个父亲可以用一匹大黑驴卖掉女儿的幸福;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斥变革潜力的社会,一个女人可以和不是自己丈夫的男人结合,并顶起酒铺半边天;一个酒铺管家可以放弃事业投身抗日军队;一群伙计可以用一坛坛高粱酒炮轰日军。这些小人物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是被禁止的。他们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是再跌宕起伏的剧情都无法等价交换的。张艺谋通过《红高粱》向人们展现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生活美学,即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代人死了总有一代人活着,片尾小男孩的吟唱分外清亮,长大后他会把长辈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他们的精神永远不死,永远活着。

此外,摄像导演出身的张艺谋对电影美学有自己一套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尤其对色彩有极高的要求,《红高粱》整体色调以红色为主,黄、蓝、青、紫等为辅,每一帧都看得见导演的用心良苦,让人不禁感叹原来镜头也能拍出如此旖丽奇谲的景色。红色是这部电影的主要象征,它可以是喧闹的花轿、醇厚的酒、腥臭的血或热烈的太阳,但这些元素都呈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哪一种红色都如此张扬,让人无法移开目光,就像这部电影每一个角色都如此平凡渺小,在那个时代又显得如此瑰丽不凡。

电影开头,轿夫们抬着火红的花轿,手里打着鼓敲着锣,在沙尘弥漫中步入观众眼帘。轿夫们蜡黄的肤色和被风沙浸染的粗布衣融入黄土地,在一片广阔无际的黄之中,只有鲜红的花轿独树一帜。花轿内坐着一位含苞待放的少女,她的脸颊被染红,穿着一身火红的嫁衣,这些不同明暗深浅的红互相交织融合,给视觉带来极大的冲击力。而这位女子的内心竟也似火般刚烈,被轿夫们联合起来嬉闹,她一身不吭,只默默捡起掉在地上的剪刀,护在自己胸前。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女来说,坚硬危险的剪刀反倒成了心灵的依靠。红是孤独,是喧闹,是反抗,是沉默,短短几分钟张艺谋用红色的镜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体现了他高超的导演能力。

男女主人公在高粱地上“野合”的场景也堪称经典,一开始不明所以的女主人公仓皇失措地想要逃离,一袭火红的衣裳穿梭在高耸的绿地间,导演巧妙地利用了红绿这组对比色衬托了她心中的矛盾与冲突。后来真相大白,男主人公踩踏了一块高粱地,她顺势躺下,此时阳光灿烂,明黄的色调笼罩着绿油油的高粱地和两人的皮肤,一袭嫁衣格外显眼。这里的红色不再是一开始花轿里的暗红,而是更饱和、更具挑逗性的珊瑚红,象征女孩即将展开新的人生历程,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唢呐响起,风抚过茂密的野高粱,精湛的隐喻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提到红色,就不得不提到贯穿本片的高粱酒,它第一次出场是女主人公在病患丈夫过世后,为了彻彻底底地消毒,将高粱酒泼遍整个房舍,这里的红色象征新生和希望。到了日据时代,高粱酒被用来祭奠牺牲的伙计,这个时候高粱酒的红不再纯净透明,反而像血一般浓稠,里面夹杂着对日军的愤恨和对往日拍档的不舍之情。一把火在高粱酒上绽放,宛如祭奠用的红烛,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带有浓烈的悲剧色彩,也为结局做出了铺垫。

红色同时象征着死亡,日军命令庖丁剥下人皮,画面充斥浓烈的血腥气息,早已分不清楚沾染的是牛血或人血,自己的血还是敌人的血。原本应该在体内流淌的血液变成了裹身的衣,抗日分子的呐喊在耳边凄厉,这里的红代表着中国人骨子里对祖国的爱,还有对侵略者不可磨灭的恨。爱与恨交织,最后呈现一片红,无论是飞溅的高粱酒还是飞溅的肉身,最后都殊途同归,渗透进同一片黄土地,留下红色的烙印,如同日食般短暂而壮烈。影片结尾,红色充斥整个画面,仿佛是殉道者眼中世界最后的光景,纵然肮脏浑浊,却总能看见一抹光亮,忽明忽暗,却永远都在。高粱地的剪影在风中摇曳,或许会弯腰但从来不被折断。

总的来说,《红高粱》在视觉语言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叙事手法也十分契合导演想要传达的讯息。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余华的小说《活着》,他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命的可贵在这部影片中获得了充分的体现,不论是九儿、余占鳌还是福贵,都在向人们身体力行地表达,不管生活如何艰难,只要活着,一切都好。



红高粱(1988)

又名:Red Sorghum / Sorgo rojo

上映日期:1988-10-10(中国大陆) / 2018-10-12(中国大陆重映) / 1988-02(柏林电影节)片长:91分钟

主演:姜文 Wen Jiang/巩俐 Li Gong/滕汝骏 Rujun Teng/钱明 Ming Qian/陈志刚 Zhigang Chen/计春华 Chunhua Ji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编剧:莫言 Yan Mo/陈剑雨 Jianyu Chen/朱伟 Wei Zhu

红高粱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