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和顾长卫合作的作品,摄影、构图上的美无需赘述;剧情略显单薄,但胜在细节处理得当,配乐相得益彰,出现“民歌”的每一幕都是电影的高潮。
我尤其喜欢电影中高粱的象征表达和对主色调红色的贯穿使用,使得整部影片像博物馆里一串历史悠久又格外耀眼的项链。
九儿是一个父权社会受到压迫的女性,她的父亲为了一头骡子把她嫁给了十八里坡烧酒作坊的掌柜——麻风病人李大头,电影由此拉开序幕,喜娘一边盖上她的红盖头一边唱道:坐轿不能哭,哭轿吐轿没有好报;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下一个镜头她就掀了,眼神忧伤又决绝。这个小小的细节暗示她不是逆来顺受的小女儿,而是试图打破封建社会严苛教条,反抗父权压迫的女性。
洞房花烛夜,她在怀里藏了一把剪刀,作为维护尊严的武器,“淌着黄水”的李大头终究没能近身。回门之后,父亲坚持让她回李家好好过日子,她与父亲闹翻,说:“你不是我爹,我没你这样的爹,我走我再也不回来了。”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绝对服从于男性,九儿在新婚之夜向夫君挥剪子、在回门之日和父亲断绝关系,把旧社会对她的束缚破除得彻彻底底。那些在当今还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女德班的父母,也要做好被”破除”的心理准备。
李大头死了,九儿成为烧酒作坊的掌柜,把李大头沾过的所有东西都烧了,整个十八里坡用高粱酒泼了三遍,熊熊燃烧的大火不仅烧掉了被麻风病人摸过的物件,也烧掉了九儿身上最后的枷锁,标志着她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当家的女人。
迎亲路上遇到高仿秃三炮,十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吓得乖乖蹲在花轿边,她在花轿里安之若素,土匪掀起她的盖头来,她的表情概括起来就四个字:有何贵干?
后来真的秃三炮竟然也找来了,门口的伙计拔腿就往屋里跑,她站在秃三炮面前,坦然地答道:睡了。
罗汉被日军害死,九儿第一个站出来说要为他报仇。
这就是红高粱所刻画的女性:坚韧勇敢,有情有义。
高粱地里野合是影片最经典的桥段,九儿和余占鳌的感情戏从迎亲路上就开始了,去十八里坡的路上她用脚轻抬花轿上绣着鸳鸯的门帘,窥见轿夫渗出细密汗珠的健硕后背,长途负重压得红通通的宽阔肩膀,这其中就带有某种性意味的暗示。
后来在落日斜阳的映照下,高粱摇曳的微风中,九儿平躺在铺满高粱的地上,余双膝跪地,唢呐声起。
野性的力量、原始的冲动在这里表现得非常之好。他们的爱情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是不能被接纳的,九儿是结了婚的女人,余是在半道上戴着面具把她从骡子上劫下来的。但两个互相喜欢的人在一起是人性使然。
她骑着骡子,他在高粱地里跑着,与她只隔着青纱帐。他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呀~”
是爱情啊。
片尾九儿死于日军的机关枪之下,背景音乐也是这首歌,这次真的回不了头了。
最后说说这部电影的主色调——红色。
张艺谋钟爱红色,在这部电影中的运用尤为突出。作为高度地域化、民族化的色彩,红色之于种花家是相当有代表性的。
本片中花轿是红色的,一路点亮十八里坡;高粱酒是红色的,能消千病百毒;淋漓鲜血是红色的,染红了高粱生长的土地;那一抹残阳是红色的,吞噬了环境中的一切。红色扮演了串联剧情、突出主题、增强叙事统一感的重要角色。
在电影理论中,红色是刺激色,通常用来表达恐慌、死亡、暴力等不太正面的情绪,张艺谋并不完全是这样使用的,但艺术的金线是艺术家画了之后才有的吧。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最后日本人入侵那一段,我觉得电影最动人的地方是生动刻画了某个地方人们原生态的生活和蓬勃的生命力量。它像是一个小而美的微缩景观,后面加上国仇家恨的主题,硬生生地它从微缩景观放大到正常比例,削弱了前面极力表现的主题。
就像你弯弯绕绕在小巷里找到一家口味很好的苍蝇小馆,吃到一半店家把柜台下面的兰州牛肉面招牌挂了起来。

红高粱(1988)

又名:Red Sorghum / Sorgo rojo

上映日期:1988-10-10(中国大陆) / 2018-10-12(中国大陆重映) / 1988-02(柏林电影节)片长:91分钟

主演:姜文 Wen Jiang/巩俐 Li Gong/滕汝骏 Rujun Teng/钱明 Ming Qian/陈志刚 Zhigang Chen/计春华 Chunhua Ji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编剧:莫言 Yan Mo/陈剑雨 Jianyu Chen/朱伟 Wei Zhu

红高粱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