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唢呐声,遮天蔽日的高粱杆,大风摇晃不止的高粱杆,和透过高粱杆才隐隐可见的太阳。时间好像静止,又好像被无限延长,直到穿着红衣的年轻的巩俐骑着骡子,骡铃声中重新出现在画面里。

“诶!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诶!……红红的高梁酒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往前走,莫回呀头…”姜文从高粱地里吼出的粗犷的嗓音,和巩俐沉默地骑着的骡子。像这样饱含着原始和直白的镜头,极具冲击力的嗓音和对话,神秘又象征着生命力的红高粱和太阳,一次次地出现在张艺谋的画面里。

张艺谋,陕西西安人,1950年生,中国电影导演,1982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师。 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从摄影转型到演员再到导演的转型之作。一个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往往展示出他深刻的个人风格和强烈的个人思想,表现和表达往往是一个人创作的重要源泉和初心。电影《红高粱》亦是如此。

影片《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同名长篇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影片取景于距银川市20公里的镇北堡。红高粱的故事也就发生在了北方苍凉、悲壮的黄土地上。那里是大漠的边缘,黄沙漫天,人们在黄土地里刨食,生长着遮天蔽日的野高粱。荒漠,黄沙,大风,残日,成片野高粱,这些苍凉的景物无一不是张艺谋导演特意又随心地选择,无一不是张艺谋导演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强烈的表达欲的展现。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的缘起。如果说黄土高原象征着生存环境的恶劣,那么红高粱就象征着中国民族顽强的生命力。这里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却仍然能够生长出茂盛宽阔的高粱林,就如同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困境和现实的夹缝中,拼尽全力最后撞出的一条生存之路。

电影开始便是陕北民乐的奏响,巩俐饰演的“我奶奶”面无表情地被梳妆戴红,随后坐上红轿。巩俐的脸上一直流露出冷漠甚至是冷峻的表情,这出嫁并不是一件令她开心颜的事情。坐在红轿里的小娘子穿着红色的嫁衣,被轿子映红了的面孔。张艺谋导演对“红色”的运用,将会和后面的场景相呼应。

接亲路过高粱地,劫匪掀开红帘,巩俐的面孔恢复了细腻稚嫩的本色,她对劫匪一笑。当众人制服劫匪,巩俐坐上轿子时,她又恢复了红色的脸庞。这里不论是否是可以安排的红色,都是一种极其极强的情感的表达。洞房之时,巩俐掏出剪子,这就解释了她一路的冷漠和冷酷。第二日“我奶奶”的爹接他回娘家,路过高粱地,“我奶奶”突然被一个蒙面大汉从骡子上截下来,腰抱着往高粱地里走。

新婚的红衣,大汉的白色大褂,在绿油油的高粱地里摇晃和追逐。红色停下来,白色喘着粗气在高粱地里踩出一片空地。鼓声再度响起,巩俐的红色在踏平的高粱地里躺下,姜文裸露的肌肉,唢呐声。画面升起。在大风里摇晃的高粱遮天蔽日,透过高粱杆,红日晃眼。“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这一段,可以说是红高粱的第一段高潮。这些在高原沟壑、黄沙劣土里的人,最原始的冲动,最炙热的感情,最蓬勃的生命,最深刻的爱。在张艺谋导演的镜头下,这些难以感受到的东西都变得直观和真切起来。这些不会被人们轻易觉察的,隐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东西,在张艺谋导演的镜头下面,被放大,被发现,被直观地展示出来。这些或许就是我们民族性格中值得赞美的那部分。

“我奶奶”回到九里坡,怕染上病坐在屋外不敢进去。罗汉大哥拿着高粱酒在她的身边喷洒了一周,为她消百毒。到了第二日,众人因老主人的死而想要散伙各自离开,“我奶奶九儿”又俨然成为了主人,声情并茂力劝大家留下,说“咱的烧酒锅不能散伙”。从不敢进门到成为烧酒窝的主人,这一态度的转变在一夜之中完成。我想,张艺谋导演这样安排,大概有两种可能。其一就是张艺谋导演想突出高粱酒的魅力。“我奶奶”不愿意出嫁到成为主人这样的转变可能源于罗汉大哥用高粱酒喷洒在她身边的这种行为。高粱酒正是有这样神奇的魅力,神秘的魔法,就像西方人对遥远古老的东方的认识一样,所以张艺谋导演故意在这个节点设置这个转机。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这里是剧情安排里的一点小缺陷,或者本来中间还有对“九儿”思想转变的一些描绘,但在剪辑和选择的过程中被去掉了,所以遗留下这样的小缺陷。

随后九儿又带领大家伙清扫房屋、收拾家产,用红红的高粱酒把十八里坡泼了个遍。高粱酒应该是无色的,但电影里却是鲜红的血色。张艺谋导演在电影里故意用鲜红色来替代透明,意在把高粱酒的烈性,喝高粱酒的血性给凸显出来。这样刻意的安排,或许在那个时代会招致老一辈人的批评,在今天又或许被评论“用力过猛”,但是张艺谋导演敢于运用这样前卫又特立独行的变现方式,去展示他认可的中国人人性中的那份刚烈,去展现这片黄沙漫天的土地的深藏厚重与厚度。

再往回,日本人占领了青沙口,罗汉大哥和三炮在高粱地里,被日本人当众剥了皮。酿酒锅的众人在深夜点起篝火,喝高粱酒,祭酒神,唱酒歌,发誓为罗汉大哥报仇。这一段可以说是影片的第二个高潮。

“我奶奶”说:是男人就喝了这碗酒,天亮打了日本人的汽车,给罗汉大哥报仇。我爷爷从屋里拿出许多大碗,倒了红高粱酒,点燃了一碗。众人端起酒碗对着点燃的酒,跪下,唱“九月九酿好酒,好酒出在咱的手。”我爷爷重唱起酒神曲,此时此刻有了不一样的味道。日本人在高粱地里对罗汉大哥凌迟剥皮示众,意在震慑十八里坡的中国人,不要反抗日本人。但是这没有吓到九儿,也没有使酿酒锅的众好汉胆怯。大家骨子里的血性被激发出来,血液中流淌的刚烈被激发出来。复仇复仇,反抗反抗!

众人唱酒神曲的时候,张艺谋导演特意给予了我奶奶镜头的特别关注。九儿的脸上流露出特殊的神情,或许这里面包含着感动、自豪、深情和坚定,随后画面一转,镜头结束在一轮明月高挂的断壁残垣上。“好酒好酒好酒!”这样的镜头语言中,张艺谋导演传递出一种对民族民俗的自豪、对本能发泄的憧憬、对原始生命力的向往。酒神精神中宣泄的是十八里坡的人们的不屈不挠、敢爱敢恨,是民族精神、民族生命的体现。

最后众人遭遇日本人汽车的场景以三条线展开, 九儿中枪、豆官朝娘跑去、伙计们冲出高粱地与日本鬼子拼命三组镜头混合剪辑。在悲壮的唢呐声中, 九儿缓缓倒下, 血红的高粱酒泼了一地, 向着四周无边地蔓延, 逆光的运用使九儿的身影与天边的红色交相辉映, 爱国情怀在光影中得到升腾。随后一阵剧烈的爆炸声响, 整个屏幕充斥火光, 之前的乐声、枪声、喊声戛然而止, 恢复到万籁俱寂。

镜头给予了姜文特写,他屹立在废墟上。红日、血色的天空成为铺垫,给人极强的感染力。镜头一路推进,形成一种仰视视角, 使得的男主人公的身影显得高大威武。这不仅是对男主人公的的衬托, 而且是对那些深埋于历史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大义的升华。

众人对日军的反抗,彻彻底底会是一场悲歌。或许他们并不能觉察到自己的命运。画面转到太阳。日食,画面完完全全成为红色。我爷爷是一层厚重的尘土。这层土就像民族遭受到的那些磨难。“娘,娘,上西南……”画面转到摇晃红色的高粱杆,红日,红色的天空,悲壮的唢呐和鼓点声再次响起。

(2019.5 中国电影史 课程作业)



红高粱(1988)

又名:Red Sorghum / Sorgo rojo

上映日期:1988-10-10(中国大陆) / 2018-10-12(中国大陆重映) / 1988-02(柏林电影节)片长:91分钟

主演:姜文 Wen Jiang/巩俐 Li Gong/滕汝骏 Rujun Teng/钱明 Ming Qian/陈志刚 Zhigang Chen/计春华 Chunhua Ji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编剧:莫言 Yan Mo/陈剑雨 Jianyu Chen/朱伟 Wei Zhu

红高粱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