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用一副画面去告诉别人,什么是真正的澳大利亚,什么是这片土地的精髓和骨架,想必有人会翻出歌剧院和海港桥交相辉映的照片,背景是悉尼壮丽的CITY VIEW——这是澳洲心脏般的源动力和对未来的寄托;有人会拿出岩石区或者悉尼U维多利亚风格的古建筑的照片-----这是这个国家短暂却跌宕的历史的象征,见证了曾经对自由与独立的期翼。
而我,会选择这样一个画面,正中央一条双道的公路,公路的旁边是一只被轧死的袋鼠(或许还有一两只秃鹰正在进食),旁边便那条世界上最长的( 5300km )栅栏,再往外就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从两侧向远方延伸开去...

Tomorrow, when the war began 正好就给了我这样一幅画面,给了我一个最原汁原味的朴素的澳大利亚,还有单纯剽悍的Aussiemen..
从电影的第一个画面,Ellie家的农场和收割机,银幕里就散发出一股浓烈的AUSSIE气息,然后是主演们oi来oi去的澳洲口音,骑着摩托车在双道的公路上飞驰,再到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澳洲国旗....这其实就是一部拍给澳洲人看的电影,再加上电影的同名小说当年在澳洲的风行,准确的说,这是一次Aussie式怀旧的盛宴。

同名小说,tomorrow when the war began series一共七本,是澳洲十年级学生的推荐读物,电影根据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改编。小说基本是澳洲中学生都读过的,大概两三个月之前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到它的trailer,同去的朋友就跟我极力推荐这个系列的书籍,大赞它的真实和有血有肉,说她当年读高中的时候是如何的一口气读完七本,欲罢不能。在google books上就能搜到到这本书的扫描版本,我有次无聊也翻出来看了看,一口气就追了一百多页,大概覆盖了电影二分之一的剧情。文字很口语化,故事也渐入佳境,不会像读那些古典名著般动不动几个句子就要来查词,查典故。

说起来,我真的挺羡慕澳洲的十年级学生们有幸被推荐去读这样的书,一本有着青春期懵懂的爱情、冲动的性欲,也敢于直面血淋淋的死亡与牺牲的书。而在中国,他们的同龄人却在与味如嚼蜡,虚无缥缈的“中学生古典文学名著”做斗争,在IMDB的review里,你不难看到那些自称十多年前读过这本小说的用户,是如何追忆那些熟悉的故事与画面,而十多年后谁又能记得我们中学时看的那些“推荐读物”在说着怎样一个故事。这或许才是我那个同学推荐时所着力赞誉的“真实性”,不是主角们反抗手段的真实,而是虚拟和现实在感情和价值观上的接轨。

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如果你在看之前就带着去看敢死队的心情,又怎么能不失望而归了?在Hurstville的图书馆里,我寻觅过这本小说,它的分类是teenager fiction,泛黄而破旧的书页上沉淀的是青少年的梦,而不是漫溢的肾上腺素。

说回电影本身,主演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每个人的性格都被刻画了出来。Ellie的冲动和感性,Kevin的胆怯和勇气,Lee的沉稳和勇敢,Robyn的虔诚和应变。Fi相比与小说中被切掉了大段彰显性格的台词,留给扮演者的空间也不是很大了。而Corrie..不好意思,注意力一直被她的胸给吸引住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Robyn带着Ellie,Corrie向她的牧师老爸求情的那段,三个人的表情都太萌了。而动作场面,也绝对入流,那段Ellie驾着垃圾车狂飙的戏也给人印象颇深。

前几年的时候,有次在电影院里看哆啦A梦的剧场版大雄和恐龙王国,有一幕大雄、哆啦A梦、胖虎、宜静、小夫五人戴着竹蜻蜓在浩瀚天空飞翔的场景,底下是无边无垠的森林。看到那里的时候,一下没忍住,泪水竟然夺眶而出,那个场景就是我的整个童年。

而在这个电影里面,有这么一幕,一行七人,在山岭之上背着行囊徒步前行,镜头越拉越远,直到仅仅看得到他们的轮廓,伴随着慢慢呈现出Wirrawee湛蓝的天空和瑰丽的海港。不知道在那一刹那,Aussie们会不会像曾经的我那样不争气地流出激动的眼泪?

明日,战争爆发时Tomorrow, When the War Began(2010)

又名:破曉開戰(台)

上映日期:2010-09-02(澳大利亚)片长:103分钟

主演:蕾切儿·哈伍德 Rachel Hurd-Wood/菲比·托金 Phoebe Tonkin/凯特琳·斯塔西 Caitlin Stasey/林肯·刘易斯 Lincoln Lewis/Deniz Akdeniz/Matthew Dale

导演:Stuart Beattie编剧:Stuart Beattie/John Marsden

明日,战争爆发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