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說把, 即使这是一部1974就拍摄完成的电影, 还是有很多镜头或是电影语言我无法能透彻理解. 虽然电影时间并不是很长, 但是我也没有一气呵成的看完这部电影, 是看看停停才看完的. 我也没有办法写什么影评, 只是为了记录那些我觉得比较值得回味的镜头..

第一个镜头是无边无际的麦浪在风中摇曳, 背景音乐卡农响起. 关于这个镜头以下这段文字觉得解释得比较深刻"影片的引子部分是一组平静、舒缓、安详的长镜头,看起来和电影毫无关系:平静的河面,一页小舟轻轻荡过,泛起涟漪,一个少女朦胧的面容慢慢化作河边洗衣的老年妇女,人的一生从年轻到衰老,就像这样,平静而安详,多么美好!但是,导演一开始就给影片加进了一个不和谐的因素,随着影片的开始,莫扎特《魔笛》中塔米诺王子误入夜后黑暗森林时的咏叹调"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on"就在这平静、安详的画面中缭绕着,挥之不去,当咏叹调唱到一半时,音乐、画面戛然而止,接着接入正片。帕海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响起,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一组固定机位的长长的空镜头定定地立在那里:广漠的田野、默立的树木、阴霾的天空下望不到边的枯黄芦苇,在劲风鼓荡下此起彼伏,如惊涛骇浪,翻滚不息,然后突兀地给出了一句字幕:“你没听到周围的恐怖声音吗?那大叫的男人要求安静。”
这一段镜头看起来很玄妙,仔细分析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导演通过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卡农》、通过塔米诺王子的咏叹调告诉我们,在这平静安详的生活中将有一个“外来的”闯入者,他将考验人类赖以骄傲的宽容和同情心,探索所谓的文明与进步背后的阴影。"(http://i.mtime.com/maro/blog/166782/)

第二个镜头就是Kaspar对自己梦境描述的镜头. 关于这个镜头请参看以下解说"导演是通过三次梦境来展现加斯·荷伯认知社会的过程的,在他前16年的地窖生涯中,梦境从来没出现过,当他逐渐能够思考的时候,梦幻出现了,从最初在梦中看见已故的市长夫人而信以为真到知道什么是梦境,他也逐渐知道什么是梦,直到他能够清晰地复述他的梦境:“大家都在爬一座石头山,山坡上都是爬山的人,而山顶上都是死人。”这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加斯·荷伯的内心情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演为了强化这种变化,特意选用了阿尔比诺尼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G小调柔板》,再一次带出一组长长空镜头,同样宁静的湖面、同样的小船、同样悠闲游弋的天鹅,加斯·荷伯却心情沉重,影片的最后,加斯·荷伯弥留之际,他讲述了他的最后一个“梦境”:骑士跟随商队穿越沙漠,但是他们迷路了,指北针指向的北方出现了连绵的群山,这时一个盲人抓起一把沙子尝了一下,盲人说,你们都错了,你们看到的大山其实只是幻象,于是他们继续向北,终于抵达一座城市,“但是,后来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这个寓言一样的故事,几乎就是加斯·荷伯的宣言,作为一个智力上的盲人,他指认出了俗世的幻象,但有几个人听到并能信呢?。" (http://i.mtime.com/maro/blog/166782/)

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影评来看, 觉得上面链接的评论比较有说服力, 对背景音乐出处都有很清楚的交代. 贊一个....







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Jeder fü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1974)

又名:卡斯伯侯沙之谜(港) / 贾斯伯荷西之谜(台) /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 / 人人为自己 上帝反众人 / 加斯·荷伯之谜 / 加斯柏荷西之谜 / 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All / Kaspar Hauser - Jeder fü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

上映日期:1974-11-01片长:110分钟

主演:布鲁诺·斯列斯坦 / 瓦尔特·拉登加斯特 / 布里吉特·米拉 / 维利·泽梅尔罗格 / Michael Kroecher / Hans Musäus / Henry van Lyck / Gloria Doer / 福尔克尔·普雷希特尔 / 赫伯特·阿赫特恩布施 / 沃尔夫冈·鲍尔 / Wilhelm Bayer / Franz Brumbach / 若阿内斯·巴尔斯基 / Helmut Döring / 阿尔弗雷德·埃德尔 / 弗洛里安·弗里克 / 莱因哈特·豪夫 / 奇拉·塔西米克 / Enno Patalas / 克莱门斯·沙伊茨 /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 编剧:沃纳·赫尔佐格 Werner Herzog/雅各布·瓦塞尔曼 Jakob Wassermann

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