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是一个不再新鲜的词;而遭遇家庭中的软暴力,比如冷言冷语,限制自由,忽冷忽热,又该怎么办呢?
《煤气灯下》(又名:瓦斯灯下)这部经典悬疑电影里的大美人儿英格丽褒曼就遇到这种想说而不能说的痛苦:
她一心追求新婚的浪漫,夫君的体贴,家庭的温暖和上流社会社交的其乐融融,却在用心险恶的丈夫设计下被佣人冷落,被邻居议论,被朋友们疏离,慢慢的离群索居,逐步精神恍惚,听到晚上有人在天花板走动却无法求证。


故事的情节一旦开始就变得索然无味:总是有英雄在关键的时候救美,总是有忠仆为了救主而说谎,总是恶人在最后露出马脚被绳之以法。。。然而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认为有几个成功的因素:

1.逐步地展示了软弱善女子是如何被强硬恶郎君哄骗,胁迫而被动的相信了自己患有精神上的毛病,电影叙事就像套索一步步的收紧,这个过程很有戏剧张力,让人想往下看,想知道剧情如何进一步演变。

2.英格丽褒曼的演技令电影大放光彩。华丽的衣饰,风光旖旎的环境,衣香鬓影的社交场所,都衬托出佳人内心的寂寥与苦痛;从一开始渴望浪漫的纯真新娘,慢慢自我怀疑挣扎的寂寞少妇,到饱受精神折磨却无人诉说的病人,她一步步的演绎恰到好处,在今天看来依然没有半分的“过”,也没有半分的“不及”。
虽然在《美人计》里,英格丽褒曼就扮演过一个类似的角色,但在这部片里却依然游刃有余。《美人计》中的美女是因丈夫下毒而逐日精神恍惚,因为情节片长的原因没有展开来表演;《煤气灯下》里的少妇是因为丈夫有心计的心理暗示,加上环境压力而逐步陷入了精神崩溃。同样是失心疯,在这部片里,英格丽褒曼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去演绎,去慢慢展示这个因心理压力形成的过程。

3.场景的有力渲染: 夜雾的弥漫,昏黄的路灯,忽明忽暗的煤气灯,夜半天花板上奇怪的响声。。。还有早出晚归的夜猫子丈夫。在影片上映的年代,由开关控制出气量从而掌握明暗度的煤气灯,是照明的必需品。借煤气灯的逐渐昏暗,无人的天花板传来奇怪的响声,寂寥的少妇胡思乱想而昏卧在床。。。。。煤气灯下,有多少罪恶,有多少痛苦!

而在我看来,想谋财害命的丈夫虽然是个钢琴师,却无疑是个心理高手,知道怎么设计让妻子走到精神崩溃,从而施展家庭软暴力:
软暴力必备环境:单独居住的环境,好与人群隔离;重听昏目的老仆,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请来一个性格轻浮的小妹,散播不利舆论,对女主人轻视摆谱。
软暴力必施手段:甜言蜜语,哄骗施压,先允诺再推翻,在公共场合让妻子丢脸,或让自己丢脸再怒骂妻子,在外假作体贴在家冰冷无情让妻子摸不着头脑,禁足禁言禁行,以达到骗人骗财骗物的目的。

让我有些不解的是:戏中险恶丈夫请来一个轻浮的女人做新女仆,也有不少篇幅描写这两位之间的对话,作为主人他绝对是过界了,不知导演或编剧加入这部分是什么用意呢? 是表示这位丈夫的本性轻浮,还是暗示他为了笼络新女仆拉近距离?

煤气灯下Gaslight(1944)

又名:恨锁琼楼(港) / 瓦斯灯下

上映日期:1944-05-11(美国)片长:114分钟

主演:查尔斯·博耶 / 英格丽·褒曼 / 约瑟夫·科顿 / 梅·惠蒂 / 安吉拉·兰斯伯瑞 / 芭芭拉·埃弗里斯特 / Emil Rameau / 埃德蒙·布雷翁 / 哈利韦尔·霍布斯 / Tom Stevenson / 希瑟·撒切尔 / Lawrence Grossmith / Jakob Gimpel / 

导演:乔治·库克 / 编剧:约翰·范·德鲁登 John Van Druten/沃尔特·瑞奇 Walter Reisch/约翰·L·鲍尔德斯顿 John L. Balderston/帕特里克·汉密尔顿 Patrick Hamilton

煤气灯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