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契科夫的主题》这张碟最后十分钟又无可救药的卡碟了。在我的那堆影碟中上演这种令我无限崩溃之事的无一例外的都是“蓝带”,这种事实让我对“蓝带”这个品牌彻底绝望。无论“蓝带”的选片有多好无论网上对“蓝带”炒得多激烈,我想我不会再买“蓝带”了。
接下来我们换叙述的焦点,我的矛头想指向《契科夫的主题》这部电影。晚上看《Fm701》时学到了一句话,我觉得放在这部电影身上很恰当。这句话是:说它是正事,又太无聊;说它是笑话,又不好笑。这句话放到《契科夫的主题》身上可以这么说:说它是正剧,又太无聊;说它是喜剧,又不好笑。鉴于这部电影曾经获得俄罗斯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导演奖这个事实,我只能说我的认知与俄罗斯人存在很大分歧跟差异。在我看来,《契科夫的主题》就是一堆无聊的大集合。
嘈杂不堪莫名其妙的“争吵”是这部电影给我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影片就是在一个小孩子与一个大人很无聊地争论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个畜场还是商店拉开序幕的。接下来是畜场主人一家为在一起吃饭,吃饭的间隙,为了向丈夫要到给儿子买裤子的钱,女主人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话。我也不知道她重复了多少遍,我看得极不耐烦,男主人也由充耳不闻演变为烦躁不安继而大发雷霆……
导演在表现“争吵”的时候看得人心烦意乱,因为片中的演员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的时候总是同时说话,我怀疑即使是与片中演员操同种语言的人也弄不清到底谁说了哪些话。要命的是大人吵的时候餐桌上的小孩子也在为一些小事吵个不停,这部电影几乎从一开始就给人留下了乱糟糟的印象。
有些镜头我根本就弄不清楚导演的用意,比如夫妻俩吵完后女儿打开了电视机,电视里刚好在播芭蕾舞《天鹅湖》的选段,妻子就站在那里呆呆地看芭蕾舞剧。然后电影用一个无比冗长地镜头播放了电视里跳芭蕾舞的场景,用那么长的镜头表现一段跟电影毫无关系的东西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的东西还不止出现一次,家里的大儿子临走前,导演还对他们家畜场养的各种动物一一做了细致地表现跟刻画。这些占据电影差不多快十分钟的动物镜头也让我觉得莫名其妙。
后来儿子在路上拦了一辆车,车的主人要求儿子带他去村子里的教堂。来到教堂后儿子跟他一起参加了一场富人云集的婚礼。这场婚礼也看得我哭笑不得,它实在太冗长、太无聊了!
打扮得衣冠楚楚的宾客挤满了教堂,教堂前面的牧师肃穆地操作着各种必不可少的仪式。一开始人们还煞有其事而安静的观看新人行礼,可是婚礼持续的时间太长了!渐渐地他们搞起各种小动作,有的选择了与女人调笑,有的靠在别人身上肆无忌惮地大声呻吟,有的干脆就聊起了新郎官与新娘子的八卦。这种趋势渐渐在宾客里蔓延,后来连站在新人身后的人也喋喋不休地说起闲话来。
最奇怪的是有个用斗篷蒙着脸的女人在教堂里不停晃荡,她在宾客群中穿来穿去,甚至到神像下兜了几圈。从宾客的口中我们得悉新郎官曾经辜负了一个女子,后来女子服毒自杀了。而这个蒙着斗篷的神秘女子的出现居然引起新郎官的恐慌,他以为是冤魂找他来了。好不容易挨到了婚礼结束,新郎官居然对伴郎说要去埋葬女子的墓地挖出女子的尸首看看她是不是真的死了。后来我们才知道蒙着斗篷的女人不是那个死了的女鬼,而是牧师的女儿,她只是想吓吓新郎官而已。在婚礼进行着的时候畜场主人的大儿子则蹲在教堂里睡着了。
婚礼结束后天也黑了,原本打算出走自立的儿子只好很郁闷地走回自己的家。回家后,小儿子对着父亲没说几句话大家又吵起来了……吵吵吵,烦死我了!不过,没等他们的争吵有结果,这部电影就死掉了。
看来看去,电影里的“争吵”、那个长得要命的婚礼、婚礼上形形色色的人都让我觉得无聊透顶。我看不出占据电影大量篇幅的婚礼与畜场一家的故事有何必然联系,这部电影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蹩脚地裁缝把两块风马牛不相及的面料缝起来然后找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挂在上面充当点缀后做成的衣服。这衣服毫无章法,既不优雅又不时尚。
可是回溯我们的生活,我们何尝不是在不断寻找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填补我们空白的人生呢?生活本来就非常无聊,我与俄罗斯影评人协会对这部电影达成唯一的共识没准就是:《契科夫的主题》用一些故事的碎片验证了“生活是一堆无聊的集合”这样一个人尽皆的命题的过程。

契诃夫的思想Чеховские мотивы(2002)

又名:契诃夫的情节内容 / Chekhovskie motivy / 契科夫的思想

上映日期:2002-06-26片长:118分钟

主演:Наталья Бузько / Жан Даниэль / Филипп Панов / 

导演:Kira Muratova / 编剧:Евгений Голубенко/Кира Муратов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