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戴冰导演的电视剧《冰山上的来客》翻拍自1963年的同名反特电影。

先说下原版电影,是著名的红色经典,即使电影没看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应该也人人都听过。这部电影经典之处有四,一是音乐优美,二是剧情悬疑,三是第一次反映新疆塔吉克族的生活,四是表现了动人的爱情故事,四个因素加起来在当时的确非常吸引人了。

2005年前后兴起了翻拍红色经典的风潮,不过据观察都是挨骂的多,原因是表演夸张剧情狗血而且乱加爱情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拍的这部《冰山上的来客》,我查了一些当时的新闻,收视率和口碑都是很不错的,相当难得了,证明了这部电视剧的成功。

电视剧跟电影的区别。电影背景1951年,地点是某边防哨卡,主要剧情是杨排长识破冒充古兰丹姆的女特务。电视剧把电影时间提前到了1949年,剧情变成杨排长和国民党军官马占江围绕边关要镇塔哈尔展开的攻防战,女特务假古兰丹姆在其中为国民党一方提供情报。比起电影,电视剧剧情显然复杂化了。

电影杨排长一角过于经典,所以电视剧沿用了杨排长这一称呼,这也就是很多人疑问的为嘛一个排可以跟一个营打。电视剧里强行做了解释,杨光海本来是团政委,降级带领加强排作为先锋攻打要镇。照剧里的意思,加强排有一百多人,都是精挑细选的,三个班长以前都是营长或者连长之类。马占江一个营大概几百人,而且损耗后没有后援。边关小镇大概一千多居民,勉强合理吧。总之排长这个称呼是为了跟电影一致,电影是小哨卡,一个排长驻守合理,电视剧变成一个小镇,排长跟营长打就有点奇怪了。

电视剧另一个大改动就是时间。电影1951年新疆早就解放了,是边境特务潜回来捣乱。电视剧改成1949年新疆刚解放但是边关要镇没有拿下,变成杨排长去攻取一座城了。

一些基调也不同。电影里的特务应该是国民党,也有说真神原型是早期东突分裂势力,这点电视剧保持了一致。不过电视剧没有跟电影一样把巴依老爷和国民党刻画得很坏,还把国民党军官马占江塑造成反对分裂的爱国军人,这点就跟拍摄时代背景变迁和政治背景有关了。马占江是电影里没有的人,电视剧硬加的一条主线,但是当时观众的反响还是不错的。

跟电影版比较,电视剧优缺点明显。优点,老电影多数场景是在乌鲁木齐拍摄的,电视版则深入塔吉克族文化与风貌保持得最完整的地区塔什库尔干拍摄,景色和风土人情非常迷人。音乐方面有致敬电影的意思,沿用了电影所有歌曲,请出了原作曲雷振邦之女雷蕾另外创作了几首新插曲,民族风格浓郁,跟老版插曲融合得比较完美。人物比电影刻画得更完整化复杂化,不再是主角伟光正、反派脸谱化,这点改动还是得到观众接受。而且受前车之鉴没有乱加爱情戏,使整个剧情保持了严谨没有乱注水,也是当时得到观众肯定的一个原因。

电视剧的缺点是女特务这条主线电影已经剧透完了,电视剧完全拍不出悬疑感,所以一开始就明着告诉你谁是特务,之后就一味看特务如何苦逼卧底和主角如何被特务耍着玩,显然电影最重要的悬疑因素被废了,实属无奈。然后因为剧情拉长了,导致主角没有立刻识破特务,很长一段时间里显得主角智商捉急,而且因为加长剧情导致阿米尔跟古兰丹姆的爱情被集数冲淡,少了电影里的感觉,反而阿米尔很长时间跟假古暧昧不清,实在败笔。

表演方面,除了王洛勇于荣光两位老戏骨,大胆启用了年轻演员和维族演员,突出了青春气息和民族风情。演员表演自然生动,台词功底都不错,部分新疆演员不标准的普通话和略显青涩的演技反而突出了真实感。假古的演员演得非常不错,普通话标准台词语感好气场强。真古从人物塑造来说就稍显单薄。杨光海和马占江的斗智斗勇也是一大亮点,不同的立场,同样的爱国情怀和军人气节,既相互较量又相互欣赏,两位演员的表演和台词功底可给到8.5分以上。

总的来说水准中上,诚意10分,剧本7.5分,表演8分,景色音乐风土人情9分。景美,风土人情美,而且无论现在的人还相信与否,电视剧表现出的那个年代那种朴质的信仰和爱国情怀还是很美的。

冰山上的来客(2006)

主演:王洛勇 / 于荣光 / 努尔比亚 / 

导演:戴冰 / 编剧:耿旭红 Xunhong Geng/彭三元/田雁宁 Yanning 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