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这样一句谚语“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l will give you the man.”《人生七年》系列正是以这句话作为线索拍摄的纪录片。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该系列的第一部,选取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孩子,分别是上层阶级的John,Andrew,Charles;贵族Suzie;中产Peter,Neil,Bruce;工人阶级Jackie,Lynn,Sue;福利院Simon,Paul;农场Nick;贫民窟Tony。每七年回访一次,倾听他们的理想,畅谈他们的生活。纪录片是一次非常有启示意义的社会学纵向研究范例,被称为“现实版楚门的世界”,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可观的影响力。

我想导演拍摄该系列纪录片的初衷很明显,从精心设计的采访问题、意味深长的剪辑到参访者的选择,都昭示了导演将矛头对准英国社会尖锐的阶级固化问题,以群像刻画社会缩影,以时间经纬线编织阶级现实的意图。

对于阶级的衡量指标一直颇具争议,马克思主张一元经济分层论,马克思韦伯则将经济、声望、权力三维并重以描摹阶级剪影,吉登斯在此基础上又强调了“市场能力”——即个人带入到市场议价中的属性对于阶级准入的重要意义。在我看来,虽然表面上各种观念各执一词,但大家对于阶级都有着已被社会力内化的预判,并且是基本达成共识的,不然也无从解释为何来自农场考入牛津,最终成为大学教授的Nick会被观众不约而同地奉为“全村的骄傲”、阶级跃升的精神偶像了。即使人们不能用简练的概念型语句界定阶级,但大家在这一话题上都有着敏锐的眼力,对各阶级的图式皆保有生动的想象力。

一.Loser Or The Unfortunate

美国梦,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词汇。亲临宏伟的自由女神像就仿佛是投向成功之巅的第一瞥。无论是在《教父》、《美国往事》还是《海上钢琴师》中,我们都能窥见美国梦——不论民族、种族、性别、出生,努力便能通往成功的逻辑对人们的巨大吸引,仿若一个漩涡,孜孜不倦地吸纳人类的美好愿景。然而这种“成功仅仅得益于个人奋斗,不成功只能归结于不够努力”的逻辑在当今社会是否依旧适用,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等来了《人生七年》给的答案。无数的证据似乎在验证这个既残酷又予人慰藉的答案:龙生龙,凤生凤。当出生上流阶级的John,Andrew,Charles阅读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Suzie优雅地跳着芭蕾的时候,其他孩子还在喧闹地玩闹,浑然不知阶级的堡垒正在越筑越高;当上流阶级的孩子满怀自信的谈论自己未来要上牛津的人生规划(7岁的他们哪有什么人生规划,不如说是父母对他们的人生规划)时,在福利院成长的Paul还不知大学为何物。在这样醒目的现实下,我们有什么资格再对阶级视而不见。有些人带着世代累积的家族资本(包括财富、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勇往直前,而另一些人只得孤军奋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将一切不符合世俗意义中成功的人皆简单省事地贴上“loser”的标签正是一种不负责任又懒惰的态度,对于相当一部分的芸芸众生,与其说他们是“loser”,不如用更温和且悲悯的“the unfortunate”代替。努力的意涵从不被低估,而先赋的因素却常常被选择性忽视。

二.社会屏蔽和社会排他的转型

所谓社会屏蔽,即社会群体把机会和资源限制在圈内人的倾向,而社会排他则是社会屏蔽衍生出来的社会现象,表现圈内人欲高筑阶级壁垒的态度。

在封建社会、种姓社会中,存在着最为张扬肆意的社会屏蔽排他机制。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将门第准入发展到垄断式的一手遮天地步,从而造就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局面和门阀政治的专横。印度的种姓制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为剧烈,其将民众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类,种姓需世袭,社会地位被固定下来,不同种姓间不被允许通婚,世世代代共享着同一种命运。

而当代社会的屏蔽排他机制比起上述例子要显得更为精妙、审慎、隐性。就像Nick所说:“日常看起来各阶级相安无事,但一旦你试图cross the line,对方会毫不客气地指出你越界了,迫使你安其位。”《寄生虫》中男主人和司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这样概括。这句话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当代社会交往不言自明的潜规则,无言的圈层化。财产制度、专业资格、会员资格、技术证书、优绩主义的出现更加巩固了这种类型的排他和屏蔽。靠自己的努力,生活蒸蒸日上的Tony不也曾笑称自己在高尔夫球场遇到最伤自尊的话就是“你有俱乐部会员?”吗?

三.阶级,法力无边?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升腾其一股绝望之情,既然阶级固化的事实如此刺目,阶级壁垒难跨越已成定局,社会屏蔽/排他的机制也日渐完善,那出生在普通家庭,不具备雄厚资本的我们未来该何去何从?

令人欣慰的是,针对这个问题,我同样在《人生七年》中找到了答案。阶级的力量强大,但它并不是无孔不入,更不是法力无边。至少有一点无比明确,阶级掌控不了幸福。

出生在贫民窟的Tony总有着踏实的“小目标”,并有着超强的执行力,骑马,做出租车司机,当演员,他一步一步坚定地将它们变成现实;自带圣光的小天使Bruce将帮助他人定为职业生涯的基调,每每看到他,脸上都洋溢着可亲可爱的微笑;曾经叛逆的Suzie被自我、被婚姻救赎,每一个新的七年都能看到更平和优雅的她;暴脾气Jackie最爱怼导演,但什么也掩盖不住她在生活面前的坚强和倔强;外冷内热的Lynn有着自己的坚强后盾:温馨的家庭和发自心底热爱的工作;Sue的乐观和豁达;Andrew的温润如玉,稳当踏实;Neil向生活宣战的勇者姿态、寻求人生意义的探路者形象...以上种种,哪个不是幸福降临的征兆?只是表现形式有别罢了。无论身处什么样的阶级,你都有可以获得幸福的途径,就看会不会把握和创造了。

如果仔细看这一系列纪录片的话,会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发现:28up这集后,关于阶级感知的问题少了,而更多着笔墨于个人生活。导演逐步将聚焦点从社会转移到个体,看似偏离了最初议题,但却将这一系列推向了另一个高峰。阶级不能统携个体,更不能解释纷纷不一的幸福。

归来仍是少年

在这篇影评的最后,我想以Neil的一番话作结:“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短暂,你要懂得欣赏生活。我告诉你一件事,我在晒太阳时看见身边有只蝴蝶,翅膀很美,深红色,白色圈圈,它的生命很短暂,但它停在我身边,并没有受到惊吓,好像很高兴地振动着翅膀,享受阳光里那美妙的一刻。生活无外乎是,做自己。这世界生生不息,万物都有各自的生活之道。”




人生七年963 Up(2019)

又名:人生七载之当我六十三 / 63岁起 / 人生七年第九季

上映日期:2019-06-04(英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Tony Walker / Charles Furneaux / Nicholas Hitchon /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 

人生七年9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