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天里,我花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观看这个系列的纪录片《人生七年》。虽然听说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已经好几年了,应该也读过与此相关的一些文章,但一直没有提起兴趣去看。直到真正认认真真地看了,才觉得是如此震撼、如此相见恨晚。

要感谢这个互联网时代,可以有机会让身在中国的自己能够以一种上帝的视角看到十几个人几乎可以算作是浓缩的一生。通过这样的一种展现形式,我作为观众可以宏观地看到一个人一生的时间里生命是如何展开的,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改变的。看完了这十几人从七岁起到六十三岁的一生之后(五十六年的时间,几乎可以称作是一生了),才知道其实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那几件事、那几个人,其它的真的都是插曲、过客,不是主旋律也不是主角。也许真正决定了我们的一生能否幸福、和谐的,就是这几件事和几个人。

一, 背景

排除掉大的时代背景(包括国家、种族、地区、城市等)之外,一个人出生的背景几乎就是由我们的父母决定的。

1. 经济环境

父母所提供的决定了孩子所能接受到的教育水平,和日常生活的水准,这一点没有什么可说的;

2.格局和眼界

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决定了我们最初的格局和眼界,他们关心的话题决定了我们所可能关心的话题,他们的知识储备,决定了我们最初的思维水平;而格局和眼界,决定了我们的想象力,而我们的想象力几乎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各个方面所能达到的边界。在片中非常直接的一个对比就是,穷人家的孩子课后的时间几乎都在疯玩儿;而中产阶级的孩子们,放学之后要做什么基本上是有计划的;穷人们的孩子可能会一直玩儿到精疲力尽的十点、十一点才睡觉,而富人们的孩子每天几点睡觉是很有规律的;穷人们的孩子除了玩儿,不会关注到什么话题,而中产阶级的孩子们在7岁的时候已经知道诸如股票、破产之类的词汇(尽管含义不见得准确);穷人们的孩子长大之后的目标是结婚、买房子,或者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大学;中产阶级的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要上什么小学、(如果能考上的话)要上什么中学和大学,而且当看到这些孩子14岁和21岁他们就在自己7岁的时候计划的那些学校里读书的时候,真的感觉到很震动,也真的第一次非常直观地明白了一些人所做的那些在以前的我看来太过虚无和弘大的人生计划其实可以如何精准地落实并最终成为现实。虽然就像片中的Andrew说的那样,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孩子们已经不可能像他们所成长的时代那样拥有那么多的确定性,但有一个规划和方向性的目标总是好的,好过完全没有任何方向和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的人生。

眼界和格局这一点在Jackie身上有着很强烈的体现。当问到孩子们未来的目标是什么的时候,Jackie说她长大了想结婚。果不其然,她在19岁的年纪就结了婚,虽然她认为在毕业之后她拥有很多选择,也做出了自己最想做出的选择(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还是是否步入婚姻都是她自己的选择),但她之后很快离了婚,幸运的是她在第一次婚姻当中没有孩子。后来她的人生真的有点令人唏嘘,先后有过2-3段感情,并生下了三个孩子,在我看来,她对是否结婚,要生几个孩子,生孩子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自己是否能够负担,还没有想清楚,就顺其自然地做了。结果就是她一生都深受财务问题的困扰,尽管做过几份工作,但几乎一直在依靠社保或者家人的支持在生活,未曾实现过经济上的独立。在21岁的那一集里面,当主持人问她们是否羡慕富家女Susie的时候,当时刚刚买了房子且沉浸在婚姻幸福之中的Jackie表现得很激动,说她不明白Susie有什么地方值得她们羡慕,因为她觉得她自己一样拥有很多选择,而且她也都按照自己的心意做出了自由的选择;包括在28岁的那一集中,Sue也仍然认为她们拥有很多选择。但是在Jackie和Sue先后经历了离婚、开始面对独自抚养孩子长大的困境的时候,35岁的那一集中,她们终于意识到其实自己的选择是有限的。我也是差不多在那个时候跟她们同时意识到的这一点。且放下她们最初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工作还是不工作)及她们可以选择的伴侣(有钱还是没有钱,有可能来自的背景)不谈,她们所能选择的工作终其一生其实都是一般的文员工作。而在他们选择了生2-3个孩子之后,Sue和Jackie 都先后换了几个短暂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无法提供稳定和足够的收入给她们应付日常的生活。Jackie 在感情、婚姻和孩子上的幸运之处在于,伊恩虽然没有跟她结婚,但也一直陪伴着孩子的成长,而伊恩的母亲也一直在经济上支持着Jackie和三个孩子的生活。Sue在这个时期有段时间也是靠着社保在生活,还有爸爸妈妈的支持。但是在感情上,相信Jackie和Sue都受到了限制,一直没有找到相应的伴侣,且不谈走入婚姻,连能作为情感的依靠的稳定伴侣也不曾有过。直到42岁,Sue才跟后来一直陪在她身边的男朋友开始相处。Sue在本片的四个女性角色中几乎是最坚强、乐观、豁达的一个,但是她自己也坦承:独自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的那十几年(27岁到40岁左右),她其实过得非常辛苦。经历了一生的艰辛,在老了之后,当初刚烈的Jackie在63岁的那一集,谈到自己的外孙女之间的对话的时候表达到,她会坚持让外孙女完成大学教育,这样The world is her oyster。因为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接受更多的教育,在文法学院毕业之后,她最着急的就是找个工作开始挣钱和结婚,其实这就是她所处的阶层、她所成长的环境给她当时的眼界和格局所带来的影响,决定了在从文法学院毕业之后的选择上,她从主观愿望上已经将“接受更多的教育”“找份更好的工作”“不要那么早结婚”等等可能性排除在了她的选择之外。这就是她们所拥有的选择跟Susie的不同的本质 - 眼界和格局的限制,当然,还有资本。

写到这里我也在想,对比之下,Susie连高中都没读完,16岁就辍学了,去法国读了个什么秘书学校,然后到处晃荡,直到21岁的时候遇到了后来的先生,22-23岁就结婚了。一辈子没工作,而且也生了三个孩子,但却以那样幸福和相对舒服的姿态度过了一生,与这三个女孩子的差别仅仅是在金钱上吗?是拥有足够多的钱就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吗?不得不承认,如果有足够多的金钱,至少在抚养孩子、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上不需要太受困扰和限制。不仅如此,Susie的父母所拥有的财富(她应该是本片所有的人中最富有的一个,而且似乎是独生女)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她的婚姻的稳固,片中没有过多介绍她的先生的家庭背景,只知道是个律师,那想必至少也来自中产阶级,相信在他们的婚姻中Susie所拥有的财富一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筹码或者身价,让先生即便不爱她也要考虑离婚所带来的影响;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Susie的家庭背景,她的结婚对象所来自的也必然是相同的家庭背景,这样家庭背景出来的孩子对自己的一生、对自己的结婚对象通常应该是有着清晰的想法和规划的,在与Susie结婚的时候,想必他已经想清楚了性格、感情、家庭等各个方面Susie是否是个理想的结婚对象。有过这样的过程,可能就不太容易离婚。而Jackie和Sue所能够找到的结婚对象,想必也是像她们一样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的一群小伙子,在结婚的时候对这个结婚对象是否从各个方面都有过清晰的考虑,对两个人的未来是否有过成熟的规划呢?大概率是没有的。如果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类型,那么走到半途选择离婚也就不意外了。

那么,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钱,就注定要过Jackie和Sue那样的一生吗?(尽管我觉得Sue最后挺幸福的)那么,对于人生有一个规划和目标是否会有助于帮助她们过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呢?我愿意相信:一定好过走一步看一步、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也许,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感情可能是无法规划的,但至少要几个孩子、什么时候要是可以规划的,否则也不至于因为生孩子在时间和财务上给自己带来那么大的困境。

3.关于人生的想象力

其实眼界和格局,也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想象力,而这个想象力决定了我们的边界。最典型的例子14岁和21岁的时候对John和Andrew的采访,他们都打算学法律,在21岁的采访里,John已经很明确自己打算做大法庭律师,而Andrew也很明确自己做律师,而且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尤其是John,最后的每一步(除了从政之外)都是按照自己当时的计划在走。而Jackie呢?从7岁起的目标就是长大了要结婚,而且的确是在19岁就早早结婚了。虽然她第一段婚姻好在没有孩子,但感觉上她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目标,至少从观众看来她的人生似乎失去了线索,感情和生活都是有点混乱。

有时候,从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很难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很狂野的想象力,因为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几乎就是我们的眼界和格局了。好在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互联网全球化的时代,有机会通过网络了解到周遭甚至全世界各种可能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想必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这种改善恐怕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了,对我们自身能够产生的影响和推动已经比较有限。

二,教育

除了我们所生活的背景之外,第二个比较重要的事就是我们所能接受的教育了。这几乎是我们能够突破自己所处阶层的唯一机会了。在片中的十四个采访对象中,大家公认的唯一一个突破了自身阶层的就是出身农民家庭的Nicholas了,而他得以突破这个阶层的原因也在于他考上了牛津大学,通过这个台阶,他最终成为了美国大学的教授。

片中的其他人,都只是接受自己所处的阶层所对应的典型教育,走了一条标准路线;

中产阶级的几个孩子,按照父母最初的设计(想必也是该阶层的标准路线)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几乎无一例外成了律师或者开办自己的公司;穷人家的孩子几乎都在中学就辍学或者在中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工作;从福利院出来的孩子更是一生都在从事蓝领工作没有过改变。

三,工作

工作当然很重要,它决定了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收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以自己热爱或者不热爱的方式度过我们醒着的最长的时间(每天至少8小时)。但是一个人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其所受到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也是Nicholas得以突破阶层的原因和机会所在;进入社会以后,通过工作再去突破阶层的机会就变得少之又少了,除非是电影明星、体育明星、娱乐明星这样的极少数的机会,那么穷人家的孩子也是有可能的。(写到这里忽然有点迷茫,阶层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只是经济实力的区分吗?)

四,婚姻

能够遇到什么样的人、拥有一段什么样的婚姻,跟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关系实在太大了。最好的例子就是片中的Paul,成长于社会福利院,一生从事蓝领工作,来自破碎的家庭,极度自卑,要什么没什么的一个人,遇到了一个深爱他的、开朗乐观的女孩Susan,使得他得以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即便没有赚到太多的钱、也没有什么成功的事业,但也过得很幸福,这是Paul最大的幸运了。反面的例子就是Nicholas,虽然实现了阶层的逆袭,但却找了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人结了婚,在他40岁左右的时候离了婚,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感觉自己像死了一次一样”,我们无从了解他在其中所承受的痛苦,但仅仅是这句话也可以大概想象一下离婚这件事对他的幸福指数会是多么负面的一个影响。相应的还有对孩子及孩子与他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孩子不怎么跟他谈论这件事,甚至可能根本不怎么谈论任何事。这或许也是Nicholas在63岁那一集所说的“生活并没有像他相像的那样展开”的原因之一吧?第一次的婚姻失败、与孩子的关系并不理想、科学研究走向了死胡同(事业)、63岁的时候又得了喉癌(健康)、背井离乡远离父母(亲情),的确是从几乎所有主要的方面来讲,都不尽如人意。但不能因此就觉得努力没有用,只能说有时候努力了也无法获得必然的幸福,那么也只能选择豁达地去接受,而不是因此选择放弃努力。

五,健康

健康与一个人是否幸福的关系不需要多说,每个人都可以亲身感觉得到。只不过这也是我们最易忽视的一点,当我们拥有健康的时候,常常觉得“身体健康”是理所应当、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东西,只有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如果身体不健康,一个人很难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当然,大部分的人也只有到了中年才会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而且因为这种困扰程度的增加,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开始增加。这也是为什么,最重视健康的是老年人,那个时候健康在影响幸福与否的因素里的权重也变得最重。但因为复利效应法则,越早期养成健康的习惯,到了晚年才越有可能有收获。在老了之后对健康所作的各种投资所能取得的成效其实已经是十分有限了。看了这部片子,我也开始再一次意识到,养成健康的习惯、从现在就开始对健康进行投资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片子里的Jackie从42岁起就身受风湿性关节炎的痛苦,不但影响了她日常的生活,也让她很早就失业而不得不靠社保生活;Lynn更是在35岁的时候就发现了颅内静脉血管错位的问题,但是因为是先天的而且离神经太近,无法采取任何的措施。好在似乎对她的日常并不会产生什么真正的影响,而她的心态也一直非常好。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病最终在57岁的时候就夺去了她的生命,使得她成为了这十四个人中第一个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值得庆幸的是,至少在离开人世之前,她都一直拥有着爱他的老公和幸福的家庭。还有一个格外令我痛心的就是Nicholas,他在63岁的那一集已经无法自由行动,因为得了喉癌所进行的治疗对他的血液伤害非常大,导致他不得不坐在轮椅上。这恐怕也是对他的幸福造成了最大打击的事情,促使他发出了“生命并未像我想象的那样展开”的感慨。Nicholas是这部片子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如果在70岁的那一集当中已经看不到他了话,我会觉得非常遗憾和痛心的;

六、时代和社会的大环境

里面在最后的两集问了对英国的阶级制度的看法,底层的人认为依然存在,而且的确限制了不同阶层的人在各个方面的选择,而中产阶级的几个人都认为阶级的界限在慢慢变得模糊,因为现在一份工作更多是找符合这个工作的能力要求的人,而不是看他的背景或者教育 - 对此我也是同意的。而且因此而感激自己在中国、在现在这个时代。看完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在反观自己的经历,其实就是一个从农村走到城市的类似突破阶层的路途。

那么,除了这些重要的事之外,与我们是否幸福相关的重要的人都有哪些呢?

一,父母

父母几乎就是我们出生的背景,对于我们所能接受的教育、我们的眼界和格局、关注的话题、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前面已经谈到了,不过在这一点上,父母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因为这一切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还有一个方面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是决定了我们是否幸福的关键因素。在片子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Neil,这个唯一一个从他所在的阶层“坠落”的令人痛心的人物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父母在他14-15岁时期面临巨大的精神困境的时候没能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导致的。而且从Neil在42-63岁之间访谈的内容可以看出,他跟父母的关系几乎从15岁开始就很不好了,即便是在父亲去世的前后,他与母亲的关系也没有太多的改善。一个不被自己的父母接纳和关心的人,即便不是一个流浪汉,他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漂泊”。除此之外,底层出身的Tony从小到大在不同阶段都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而且他也是几乎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成长于一个完整的家庭,而且跟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好。还有Sue,直到63岁父母都还健在,并且一辈子都在支持和帮助她,尤其是在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时候,父母一直在各个方面支持着她。在我们成年以后,能够做的,恐怕就是积极主动地去“经营”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为父母身体的健康和幸福去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幸福程度;

二,爱人

决定我们是否幸福的第二重要(成年之后其实是第一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爱人了。中国古话说的“家和万事兴”真的是非常有道理,只有拥有一份美满的感情,我们恐怕才有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即便在没有取得一番成就的时候,也有机会感觉到幸福。片中的Paul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42岁起的Simon,这两个在福利院长大的、来自破碎家庭、一生从事蓝领工作、很自卑的两个人,都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对的人,才拥有了幸福。还有41岁才结婚的天使Bruce也是如此。

三,孩子

因为我没有孩子,片子里对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如何的部分也没有展现太多,我也无法得到太多的感触。但跟孩子的关系肯定是决定我们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我很喜欢看到片子里这些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在访谈中常常用到的“XX(自己的子女或者孙子孙女)让我们感到很骄傲”,相信孩子们看到了父母这么说,也会为自己感到骄傲的。

四,朋友

片子当中没有展现太多这个部分,但可以看得出来,排除掉所谓人脉能够给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带来的益处之外,人在老了之后尤其是孩子离开家庭各自独立之后,朋友所扮演的角色会重要起来。在艰难的时刻,朋友的陪伴也会非常重要,比如Sue在独自抚养孩子的时候,每周会有一天跟一些单身的妈妈们去酒吧喝酒聊天,比如Jackie会常常跟妹妹一起逛街、喝茶、聊天,这些陪伴无需多言,肯定都非常重要的。不愿意在片中展现太多的John也谈到,让他感激的其中一个事情就是拥有一些谈得来的朋友。另外一个极端就是Neil,在漂泊半生的过程中,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朋友,少数几次谈到朋友,想必对他的意义也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人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群、独自生活,不管出于功利的目的还是出于幸福的考虑,都应该保持与社会的接触,而这些接触点就是朋友。

当然,还有一个观察和感慨是除了这些重要的人和事之外,一个人的运气也挺重要的,放在一生来看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了。比如Nicholas的婚姻,不知道是因为缺乏眼光还是什么,找了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人,其实他们之间的不适合在28岁那一集已经体现出来了,只是让我意外的是他们居然直到40岁才离婚 - 但也正因为如此,对他们的儿子造成了伤害。当然更能体现命运的还有能否正常拥有健康这件事,Lynn那么早就被发现了致命的疾病,Jackie那么早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不知道跟她的生活方式是否相关),比如Nicholas在相对比较早的年纪得了喉癌,相应的,一直在漂泊连温饱问题都无法稳定解决的Neil却相对一直比较健康,不能说大家的运气不太相同。

而且也可以看到,要突破阶层是要付出比其他人多的代价的。比如Nicholas,虽然通过考入牛津实现了阶层的突破,但是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为此付出了背井离乡、远离父母的代价。以至于好几次谈到父母和弟弟以及家乡,他都泪洒当场。(这点在当今的中国更加普遍,几乎绝大多数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境况。也许这也是这几代人赶上这样的时代、突破自己原来的阶层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整个系列的片子看下来,从7岁到63岁的56年,几乎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和浓墨重彩的部分了。这个系列的纪录片,第一次带领我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去看一个人的一生,发现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几件事和最重要的几个人是什么。如果人能够有一定的规划和树立目标的能力,那么就应该以这几件事和几个人来做相应目标的制定,按照14/21/28/35/42/49/56/63这样的时间节点去做也不失为是一个好的划分。

这部片子里的Sue和Nicholas和Neil的一生,也让我明白人在遇到不尽如自己心意的事情的时候,应该豁达一点,去接受现实,不要试图否定或者逃避,最糟糕的是抱怨和放弃。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看完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其它的一些感触包括:

1)外表

人的外表真的是老天给的,然后被时间一点点彻底拿走。每一个男孩女孩,在7岁的时候都非常可爱,甚至好看,在14岁-25岁的时候也都很好看(即便是像Tony的老婆、Paul的老婆、Andrew的老婆)这样明显是平常人的样子,也算得上好看,因为年轻本身就好看,满满的胶原蛋白,充满活力和灵动的眼睛,光滑紧致的皮肤。从35岁开始,每个人都开始慢慢变了样子,面部轮廓和身体轮廓都开始模糊(就像是开始融化了一般),即便是最初称得上是帅哥的John也是如此。而脱发是男人翻不过去的一道坎,片中除了Bruce和Kevin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男性都在慢慢变秃。而女人无一不在变得肥胖。

心态对一个人的外表影响也很大,其中比较明显的是Lynn,在发现自己得了静脉血管的病之后的那一次采访,可以用“崩塌”来形容她的颜值的变化。在此之前她是我认为的这四个女性人物里称得上最好看的那个,但是在35岁的那一集里,她的脸一下子变得坑坑洼洼,不再化妆,关键是充满了怨气,那种对生活、对命运、似乎对一切都不满的怨气满满地充斥在脸上,从此再也没有消失过。而比较下来,Jackie、Sue和Suesie都比她要好看得多。尤其是Sue,最让我喜欢和佩服的是,无论哪一年的采访,无论那个时期她在面对怎么样的艰难,她始终衣着和妆容都十分精致,就连指甲也都是涂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反映了她的心态,坚强、乐观、积极、豁达。有谁会不喜欢这样的人呢?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是Nicholas后来的妻子,她与Nicholas结合的时候相信也是40+的年纪,不仅仅妆容精致,而且带着非常漂亮的耳环。因此我也开始强烈地意识到,人真的应该学着豁达一些,否则无法获得平静,久而久之就会表现在脸上,那种感觉太可怕了。

2)孩子

从这个片子里也可以看出来,富人和穷人选择生的孩子的数量也不太一样,John不知道有几个孩子(片子当中似乎没有透露,他也不想展现太多自己私人方面的事情,除了工作和慈善之外。)Andrew有两个孩子。Nicholas 有一个孩子,他自己还想再生一个,但是因为夫妻两个人的工作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最终也没有要第二个孩子;Bruce和Peter都是两个孩子;只有Susie生了三个,恐怕也是因为Susie不需要工作,是全职妈妈的缘故。而穷人这边呢?Lynn和Sue两个孩子,都算正常;Tony和Jackie生了三个孩子,Jackie的孩子还是来自两个父亲;Paul虽然生了两个孩子,但是他最大的遗憾是“没生更多孩子”,而最典型也是最让我生气的就是Simon,两次婚姻生了6个孩子,在第一次婚姻当中没到35岁就不由分说生了5个孩子,对自己的人生全无规划。要如何给这五个孩子提供教育呢?当记者问他觉得有什么是没能提供给孩子的时候他说他的孩子已经拥有了一切。记者问:是什么?他说:父亲的陪伴。因为他自己人生当中爸爸的彻底缺席,他认为陪着孩子就是给了孩子所需的一切,这真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从这点上来看,所谓的富人,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或者说为了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品质,或者是付出了代价,或者是比较好的规划。而穷人,没有规划,或者是把孩子当做幸福的一个源泉,毕竟,有了孩子就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感。

3)身材

感觉上的确是富人普遍身材更好一些,除了Bruce深受肥胖困扰之外,John,Andrew,Peter,Susie好像一生都是瘦人,即便是老了也没有胖过;Nicholas正好处于中间 - 老的时候有一点点发胖,而Lynn、Jackie、Sue都在发胖,Paul和Tony年轻时候都属比较健康的,但老了也发胖了。

4)抗风险能力

感觉上John Andrew和Susie一生都波澜不惊,没有太大的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因为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强,或者一早规划的好,又或者他们所处的阶层的生活方式相对比较成熟且稳定所致;但是想到Susie的老公半途创业、Andrew 在49岁的时候转换跑道,好像也都平稳度过了,没有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冲击和影响。穷人当中生活相对算稳定的不太有变化的就是Lynn和Paul了吧?Andrew也一生波澜不惊,我不太确定该把他划分到哪个阶层里算比较准确了。

5)坦诚的程度

感觉在面对镜头的时候,John、Andrew、Susie、Peter 对于透露什么不透露什么都是非常克制的,因此总觉得对他们的生活,作为观众看不到全貌;但是Tony、Nicholas、Neil似乎特别坦诚,方方面面都很真实地展现给大家。Jackie 非常有意识地避免谈论她和伊恩的感情和关系,但我觉得那也是因为她认为有点拿不出手,而不是保护隐私的角度出发。这其中尤其是John,知道他56岁的那一集,才透露其实他的父亲在9岁那年就去世了,是妈妈不得不出来工作供他读书他才得以继续学业,而且自己在牛津的学业是通过奖学金支持的事情。至于他有没有孩子、有几个孩子、他与自己父母的关系如何,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生孩子、生几个,观众完全不得而知。这种面对镜头的克制,不知道是因为中产阶级对隐私的意识更明确,还是因为作为人群他们普遍谨慎使然;

最后的一个感想就是,即便是John和Andrew这样出自中产家庭的人,也一样要找份工作,以打工的身份度过一生。而且工作也是勤奋而且忙碌的。印象深刻的是Andrew在63岁的那一集说自己选择了退休,这样就可以开始跟妻子一起旅行,过一段休闲的生活。而且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像Paul,Tony,Sue,Nicholas都是63岁的时候依然在工作,并且有的人还不能失去这份工作,因为还需要继续有收入才能够维持家庭生活。可见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年代,作为一般人,还是要辛勤地度过一生的。



人生七年963 Up(2019)

又名:人生七载之当我六十三 / 63岁起 / 人生七年第九季

上映日期:2019-06-04(英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Tony Walker / Charles Furneaux / Nicholas Hitchon /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 

人生七年9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