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的十来个孩子长大后都是普通人。我们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哪些变量会深深影响我们的人生。

1. 原生家庭父母关系

片中有两个孩子Simon和Paul,他们住在类似福利院的地方。父母的缺位让两个人很不自信,也影响了求学和工作。Paul是个建筑工人,他在采访中说他认为自己做不来复杂的工作。两个老伙计63岁接受采访时还说自己不自信。

另一个是Neil,他在父母身边长大但是父母关系很糟糕,父亲严厉母亲神经质。Neil小时候非常可爱活泼。青春期后心理变化很大,求学牛津被拒后,21岁大学辍学,之后做零工,再之后在苏格兰高地的凄风冷雨中流浪。在苏格兰高地的采访中,已经出现精神不稳定的状况。说自己不想结婚,担心孩子会遗传自己的缺陷。

2. 家庭阶层

Andrew和John是接受采访的孩子中阶层最高的。7岁受访时两个人就说到自己要去私校,剑桥然后做律师。他们的一生真的是这么走的,私校--牛津/剑桥--律师。上流社会的孩子稳稳走在人生传送带上。

其他的孩子大多来自中产和底层。除了Nick从乡下农场主的儿子努力进入牛津,再到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其他孩子的工作是数学老师,出租车司机,文员,建筑工人,工厂工人,还有失业的。

3. 婚姻

好的婚姻可以拯救一个人。Paul就是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他的老婆很活泼爱笑,也很爱他。她对于沉默寡言的Paul来说就像阳光,很治愈。两个人在澳大利亚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生了一大堆孩子。

有好几个孩子长大后经历过离婚,无一例外离婚深深伤害了他们。有人在离婚后又找到了稳定的伴侣,比如Sue,她和男朋友相伴20年没有结婚,但是很相爱。也有人花了10多年才再次拥有婚姻。

片中Andrew和John作为上层代表,婚姻一直很稳定,看起来很幸福。

4. 工作/目标

我感觉,首先一个人需要工作,这是立身之本。其次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定的规划,要尽量去追求门槛高,可替代性弱的工作。最后当然最好这个工作是自己喜欢的。

63岁接受采访时,精神状态最好的是那些工作优秀和婚姻稳定的人。比如Andrew、John、Sue。

Andrew和John一路从牛剑到律师。他们从小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一直为之努力并且最终实现。虽然他们也有更高的目标没有实现,比如从政,但是已经达到了相对最优。

Sue是一个中年逆袭的例子。出身伦敦东区,这里原来是贫民区。最开始做过旅游公司文员,兼职过理发师,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她的人生在40岁左右开始上升,这时她进入了伦敦大学做行政类工作,之后慢慢做到招生方面的主管。目前有一个谈了20年的男朋友,看起来也很有气质。她很喜欢这份工作,不光给她带来收入,更有成就感。

63岁状态最差的是工作不稳定或失业的人。比如Lynn、Jocky、Neil。他们脸上没有光,看起来灰扑扑的,憔悴苍老。Lynn是流动图书馆管理员,因为工作的可替代性强,在中年后不断面临政府削减相关工作机会的情况,不足60岁时发病去世。Jocky 离异,35岁后为了照顾孩子都是兼职工作,之后因为关节炎只能领补助生活。Neil就是片中最让人揪心的那个孩子,基本不属于正常社会体系,孤独终老。

其他生活还可以的有Bruce、Tony、Paul、Simon等。Bruce有点高开低走,从牛津数学系毕业后,曾心怀理想奉献社会,做过公立学校老师,支教孟加拉。40多岁才走进婚姻,因为需要养家,转入私校教学,这样收入高一些,直到现在。他的婚姻一般,妻子对他很不客气。小时候他就有点像受气包,到老了也是这样。小时候父母离异,从小在私校寄宿。

Tony也是底层孩子,非常活泼,这种气质陪伴他一生。主要职业是出租车司机。Simon是蓝领工人,40多岁开始前后领养抚育过100多个孩子,一方面是弥补自己小时候在福利院长大的心理缺失,愿意去回馈社会,另一方面政府对此类行为会给予相应补助。

总结一下重要的人生变量:原生家庭、阶层、婚姻、工作/人生目标,当然还有教育和健康。不是必须满足每一个变量才能过好这一生,但尽可能多去满足总是不错的。

片中当年的孩子已经63岁了。上层社会的孩子还是留在相对上层的阶级。但是那是半世纪前的英国。我国并没有这样稳定的“人生传送带”,在国家推行共同富裕,公平兼顾效率的大背景下,公立教育就是要凸显公平,即使是学区房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小。学校可以培养一个孩子的基本能力。而更多应该是家庭赋予的,那就是孩子的自信,思考和远见。

片中每个63岁的老人内心深处都还是那个7岁的孩子。我们内心也是。



人生七年963 Up(2019)

又名:人生七载之当我六十三 / 63岁起 / 人生七年第九季

上映日期:2019-06-04(英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Tony Walker/Charles Furneaux/Nicholas Hitchon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Michael Apted

人生七年9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