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印度菜一上桌,一般中國人還未入口難免先哽一下。不知是不是這個古老文明太過注重精神而忽略形式,印度菜基本上都是一盆糊糊,只有乾稀塊湯之分,毫無色形搭配一說,菜肉醬湯一鍋攪,出來是什麽顏色就是什麽顏色。面對這麼一盆“美食”,看上去入口之前和出門之後長得都差不多,慷慨進食的確需要勇氣。
勇氣總是有回報的。
當南亞次大陸那股濃郁的味道在口中逐層化開,如波湧來,中國人的香料定義才開始不局限於丁香肉桂加八角。那一勺糊順著舌頭流傳向下,流經之處攪動起那片自嬰兒期就沉睡者的味蕾,平生第一次歡欣鼓舞。咀嚼之中,時令蔬菜的新鮮口感,肥美羔羊的鮮嫩多汁,緩緩浸入牙縫,借香料按摩口腔的無盡溫軟,一齊唇齒留香。

Kahaani的英文譯名是Story(故事)。在影片絕大部份時間里,這個故事講得相當出離于背景。影片的開頭完全是好萊塢驚悚片的樣板:懸念清楚、節奏緊迫、流行的生化恐怖題材、新聞節目作為紀錄片回溯與時空過渡。但當女主角出現過後直至最後終局,整個電影卻是在生離死別的傷感和不慍不火的迷霧中交替前進,中間還不時穿插城市宣傳片般的印度市井風情元素,對比起影片開場,這個節奏就像一個人讀著希區柯克的同時修著腳趾甲,顯得時不時恍惚甚至有點兒莫名其妙。
在這種節奏中,電影仿佛淪為了一個圍繞女主角的街拍,一場興之所至的到處留念,只不過剛好這次旅行有一個尋人的主題,而這個主題有一種懸疑的成份而已。隨著懸疑元素的逐漸浮出水面,對引起懸擬事件本身的印象卻越來越模糊,故事越來越像一個遊戲,過了一關又一關,大家都隨著劇情前進,卻忘了角色到底是誰。好像一個廚師,你看見他忙著生火燒水,抓起食材往鍋裡一扔,眼花繚亂地抖點兒看似再平常不過的調味料進去,漫不經心地一圈圈攪動湯勺,香味漸漸讓人醺醉,他卻只是對鍋裡不時冒出的湯泡抱以一個呵欠,最後菜上桌時,你才想起問,誰點的菜?
菜其實從一開始就定下來了,人們終究會想起。但如果烹調過程既慢又一成不變無觀賞性,那留住食客等待、撐到開飯之時本身也是一個挑戰。電影在這點上下足了功夫,它好像給了你“年輕的愛情”、“孕婦的細心”、“送水小孩的天真”和“情報人員的自責”,把溫柔體貼可愛傷感各種感情都齊備,讓你先自己玩著,掉進各種自認為精熟的套路。如同廚師抖香料的時候歡迎你參觀廚房,菜板上那些更長更尖的“月桂”,和實心硬莖的“芫荽”。於是你覺得一切都在料想之中,這是一部莫名其妙塞入了印度元素的類型片,最後英雄救美、真愛無敵、若無皆大歡喜、則留淡淡惆悵,輕鬆心情,豆瓣三星,和一鍋綠哩吧唧的燉菜端上桌時一樣感覺——“也就那樣”。
結果,完全不一樣。
所有街拍,為的是最後的拼圖;慢攪的湯勺,要的是濃湯收汁不漏香。曖昧,會過去;仔細,會留下;天真,因為有用;自責,可以起源。看到的月桂不是香葉,芫荽也非香菜,而它們真正的名字,給出拼音你也念不出來。
影片劇情的峰迴路轉在力度上可以和《普通嫌疑犯》媲美,表演上女主角Vidya Balan完全不輸凱文史派西,但細節編排的難度上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普》中靠的是凱撒蘇澤天才的想像力,而《K》用的是故事本身來推動故事,鋪陳的細節遠非一間屋子一張白板可以裝下,且還必須前後連貫而邏輯通順。更重要的是,雖然《K》明顯地流露出了對印度文化表達的意願,但它并沒有停留在“凡印度必歌舞”的這種特殊但也很難說是普世的表達方式,而是把印度傳統元素推到了一個更深卻更容易被不同文化接受的意象層面上。影片最後,女主角隱沒于萬千節日紅白紗麗之中,同樣的設計在好萊塢可能只能讀出殺手很聰明這種技術性解釋,但與降魔女神杜爾加的偶像在儀式過後被沉入黑暗河水一幕前後相續,經由旁白神諭般的解釋,卻構成了一組絕妙的呼應,把印度文化中“善惡永斗”和“功成寂滅”這些深層次的精神用一種很寫意的方式就流淌了出來,既在某種程度上深化了主題,又很立體地詮釋和傳播了印度文化。
總的說來,Kahaani就如同一道印度菜,咋看之下無甚特別起眼之處,細究起來也不是沒有缺點,個別地方甚至會讓人如鯁在喉,但它對鋪陳的掌握和設計層次分明且面面俱到,演員表演上也無懈可擊,一切綜合只在最後一刻發力,勢如破竹而又戛然而止,留下餘味繞梁不絕,讓人可能不喜歡,但卻一定難忘記,僅于此,就值得五星評價。

无畏之心Kahaani(2012)

又名:追击枕边谜(港) / Story

上映日期:2012-03-09(印度)片长:122分钟

主演:薇迪亚·巴兰 / 帕拉姆巴拉塔·查特吉 / 纳瓦祖丁·席迪圭 / 特里蒂曼·查特吉 / 沙肖特·查特吉 / 因德兰尼尔·森古普多 / 达尔尚·杰里瓦拉 / 

导演:苏乔伊·高什 / 编剧:苏乔伊·高什 Sujoy Ghosh/Suresh Nair/Nikhil Vyas/Ritesh Shah

无畏之心相关影评

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