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前门前”是因为羊羊曾经组织过一次“前门前”的放映活动。但张亚璇的名字和人我都眼熟,却始终想不起来在哪遇上过。一直以为她是个策展人,做着纪录片的推广活动,没想到联合导演的这部“前门前”竟是如此发力的一部片子,倒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了。
这是一部纪录北京前门地区综合改造的纪录片,拍摄从2006年下半年起,一直延续到2008年初。据亚璇介绍,该片拍摄的素材大约在160小时,与目前90分钟的成片相比,片比可是相当的高了。从拍摄上看,拍摄者自始自终藏身于摄像机之后,高度客观的纪录了近两年间前门地区综合改造过程中的点滴片断。而这样高度重视客观拍摄的手法,想必与国外参与拍摄制作有很大的关系。
影片的首尾很出彩:开头一辆占据大半屏幕的推土机从镜头边隆隆驶过,暗喻着前门地区不可避免被推倒重建的命运。而其中所谓的形形色色的挣扎,终免不了螳臂当车的下场。结尾处的镜头在前门改造的效果图上驻足,仔细的你会发现,上面的人物,多是金发碧眼的国际人士。在这世纪之初华夏大国的千年古都大跨步迈向世界的节奏中,前门的院落被无情的带倒,断壁颓垣连同扬起的阵阵尘土,被摄像机忠实的保存了下来。
看完后我有两个问题:一是做为一部没有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剪的碎片式的影片,碎片间的先后次序能否打乱重排?二是我很想了解最初剪辑的思路是什么。换句话说,对于这160小时的素材,导演和剪辑在筛选时的标准是什么,什么碎片是可以呈现给观众看的,而什么不可以。
对于第一个问题,亚璇的回答说是可以。而至于第二个,我想亚璇是误解了我的意思。她只是从素材遴选的技术层面告诉我,所选择的素材必须符合画面完整、情节完整等等要求,而忽视了我的真实意图,从内容上遴选的标准。当然,技术层面遴选的标准是需要的。但是,当不同的人操持着内容和技术两把裁刀时,面对同样的素材会剪出不同的成品。当时的我迫切的想知道,当一段素材内容非常出彩时,但由于拍摄的问题在技术层面有些小小的缺陷时,他们会如何抉择。对于这个问题,各人的想法都或有不同。单就这部片子而言,需要从头到尾看一遍素材,斟酌后才能做出选择。
不管是第一个问题还是第二个问题,当重新做出选择的时候,那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将是前门的另一面。

前门前A Disappearance Foretold(2008)

又名:A Disappearance Foretold

上映日期:2008-06-15片长:86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Olivier Meys / 张亚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