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宣传总给人一种“侵略者抢资源抢土地,那么作为侵略国的人民一定过得很好”的错觉,于是在某些市井之徒聚集的评论区,总能感受到一种对于战争的热切情绪,大有一种”谁不服就打“的架势,这和当年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有什么分别?战争带来的苦痛永远是双方的,当战争爆发,无论是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的人民,总是要遭受生离死别的苦痛。侵略者的罪恶不容置疑,但我们不要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是双方兼有的,战争永远是解决问题最坏的手段。
文末的一张照片使我影响深刻——徐华江与50年前击落他的三上一禧。上网查了一下完整的故事,感触良多。当我读到“两个人握手、拥抱,好像50年不见的老朋友重逢”时,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那场空战,三上一禧赢了,但是日本输了,徐华江输了,但是中国赢了。然后呢?两国人都应该在这场战争中学到很多。
在评论区看到了一位“理性者”的评论,我想说,与理性相对的从来都不是“感性”、“情怀”,而是“麻木”。特别是当我看到他说,空军飞行员们飞上天去,与实力相差悬殊的敌机作战,最后殉国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不足为道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空军飞行员多是精英分子、贵家子弟,大可以选择不当空军,但他们依旧选择了保家卫国。当我看到“人们捐了很多钱,对当时中国空军的无能很失望”时,我不禁想问“你出多少钱,可以让一个人为你而死是‘职责所在,不值称赞’?按照这样的逻辑,消防员为了救火而牺牲、南海撞机事件中飞行员的牺牲,是不是都是‘职责所在,不值称赞’?”用“职责所在”四个字来抹去飞行员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和风骨,这不是理性,这是麻木。
我不想讨论纪录片中的数据是否有水分,但我想讲讲自己看完这部记录片之后的主要感受:
第一,反战主题。对战争的反思不仅仅局限于“铭记仇恨“,还强调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第二,飞行员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身为卵而不惧石击,我想这种风骨永远值得引以为傲。
第三,相对客观,至少比我之前接触到的一些国内的抗战资料客观得多。片中对于苏联人的援助并没有一笔带过,送飞机、派飞行员等都有屡次提到。而对于美国的帮助也并没有大肆渲染,对于美、苏出于“以中制日、先欧后亚“的策略来帮助中国这一点,也都没有掩饰。个人认为作为台湾导演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了。
第四, 关于评论区“给kmt抹粉”的观点。不可否认,这部片子提升了我对kmt的好感,但主要不是因为“空军牺牲人数达4000,击毁敌机xxx架”,而是国民政府从南京退到武汉,从武汉退到重庆,但却一直没有屈服。我想,中日实力对比,应当比法德实力对比要悬殊得多。虽然国民政府仗打得并不漂亮、一退再退、腐败丛生,甚至在抗战末期,面对强弩之末的日军还打了一场大溃败,但至少他一直站着,没有跪下来,这就足以让我心生几分敬意。如果要投降,我想jjs还是比汪精卫更能赢得日本人得青睐的,说不定比他在大后方过得还舒服。

以上

冲天(2015)

又名:The Rocking Sky

上映日期:2015-12-11(中国台湾)片长:98分钟

主演:高友良 / 黄孝慈 / 梁再冰 / 刘兆安 / 陈光斗 / 徐华江 / 陈炳靖 / 都凯牧 / 李继贤 / 夏庆华 / 金英 / 韦宪文 / 高丽良 / 高耀汉 / 陈文宽 / 赵伟庭 / 刘兆德 / 罗德隆 / 金士杰 / 张艾嘉 / 蔡灿得 / 贾静雯 / 

导演:张钊维 / 

冲天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