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从社会视角出发,讲述了一段别样的父子情,映射了在社会大环境中,情感及人性间的冲突矛盾,挖掘现实中人们内心深处之不能言语。一个捡钱事件交织着社会现实与人性本善的冲突,人情冷与暖的冲突,父爱与母爱的冲突,反应社会现实的同时充溢着温情与希望,即使终究离别。

关键词:离别 冲突 社会 父爱 母爱

笔者看来,这是一部以院线电影的标准来要求自我的微电影。在情节、布景、摄影、剪辑、音乐等各方面都追求细致。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强烈的戏剧性冲突,现实与理想、温情与恶语、父爱与母爱,出租与奔驰……最终,这些冲突相撞融合,却终究分离。

电影开幕,是父亲和母亲的对峙全景:昏暗的天空背景,先声夺人的争论,奔驰和出租车,女白领和男屌丝,这是一个家庭形成鲜明对峙的两边,这不仅是对孩子抚养权的争夺,也是不同阶层的冲突,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共同的孩子。

“儿子,快起床”,被闹钟惊醒的父亲边起床边顺手将枕头丢向儿子,“要不然该迟到啦!”一辆出租,一根油条,一对父子,谈不上感人,却莫名刻骨铭心。从北京四合院胡同出来,主人公们进入高楼大厦的世界,小主人公捡到装着6000元的信封,在原地等待失主却被冒领,真正的失主却认为小主人公拿了钱。在这个貌似简单的故事,包含着对社会道德底线的试探和对人性的拷问。父亲为证明与捍卫儿子的尊严,连日守在儿子捡钱的地点,寻找目击证人;他在儿子的同学骂他是骗子时挺身而出;他倾其所有把钱还给失主,希望她证明儿子的清白。他的坚持与坚信打动了失主并为父子安排了一场媒体采访。虽然在这过程中有过困顿窘迫、有过迷茫无助、甚至父子间还产生了信任危机,但最后,当父亲把信封交还给儿子的那一刻,我们看到这是父亲教会他的儿子最重要的事:“不要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只要你觉得问心无愧的,就要坚持。”
这是一个倒地老人扶不扶的社会话题,在一个充满猜忌、众口铄金的现实社会中,学雷锋做好事却总被人误会的事。真正的失主找到学校后,路过同学的异样眼光、窃窃私语和玩笑般的恶作剧,所谓人言可畏大抵如此吧,正如失主所言,现在这个社会,哪有什么都说得清楚的,成年人的看透世事,却让小主人公承受本不该他承受的罪责与骂名。这和失主被父亲感动而为他们安排采访以及最终那一被寄过来的信封形成强烈的冲突,恶语中温情更为深切,孤寂中理解更为刻骨,在影射的现实中,有的是罗媛元对人性的期冀,两相对比将这种人情冷暖的深切揉进观众内心。
孩子是最纯真的,他们的双眸可以洞悉灵魂,让丑陋和谎言无处可遁,父母们都倾其所有去保护着这份纯真。然而,当社会不再相信这份纯真,我们又当如何?当父母也不再相信的时候,这种悲伤无处安放。
最让小主人公伤心的,莫过于,你还是不相信我,你是不要我了吗?

与这次事件交织的另一线索是父母对孩子抚养权的争夺。对于父母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小主人公来说,他可以选择奔驰或者出租,舒适的公寓或古旧的胡同,出国或仍在那个他不能融入的校园……然而,对于他来说,最想的,还是父母在一起吧。在孩子的眼中没有这些选择,只有父亲与母亲。与父亲的离别,亦是与母亲的重逢,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随着影片卷轴的转动而遗忘了。父爱与母爱的纠葛,终究只是离别。
父亲看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身影,低沉呐喊,别骑远了,别离我远了。
儿子望着父亲驱车离去,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影片最后,载着新学期愿望的笔记本,这个一开始埋下的伏笔则成了影片首尾最为扣人心弦的字句:
我不想长大,那么,你永远是我心中的超人。
微微响动的门,父亲惊喜又恍然的神情中,荧幕渐黑,一次离别,就是离别。

一次离别(2016)

片长:30分钟

主演:宋楚炎 / 赵叶索 / 沐然 / 

导演:罗媛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