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也是后知后觉看的,作为2008贺岁档,也是张猛“东北往事三部曲”的首发之作,影片“底层叙事”的现实想象下涌动着在东北汉子身上最为明显的“革命乐观主义”暗流,倒十分切合当时全民狂欢的“中国盛世”的时代原色。七年之后的今日,我的观影体验却充斥着挥之不去的怀旧感伤,这大概是拜那强烈风格感的聒噪的BGM所赐,从《不怕不怕》到《今天我要嫁给你》,这些KTV里都快要销声匿迹的歌词串起了那个自由季节的许多记忆。当然,在影片中这些当年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只是空洞的背景,用以映衬代表了范伟的旧时代的《不能忘记你》和《长征组歌》——这两者才是反复出现的,作为某种象徵的存在。但吊诡的是,那些彼时语境中新时代的靡靡之音却因时空的错位而在我这个勉强攀得上80后尾巴的90后这里勾起了一场毫无缘由的怀乡症,杂芜拼贴的乐声提醒我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青春已然老去,幽暗天光之下,是铜墙铁壁一般的现实和被这个“嘲讽”时代消解了个体意识的暮气少年。高等学府的精英气质早已幻灭为不可承受之轻,象牙塔外,生存的压力又是那样沉重。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十字架要扛,而个体在受益的同时也受限于自己的时代,这恐怕是我能从“铁路工人退休首日纪事”中品味出这些不相干的隐喻的原因吧。也许是受到潜意识里那份不合时宜而无可救药的“现实关怀”的驱使,我对于上一代,以及上上一代的个人悲伤与时代伤疤总是抱有一种同情的好奇。辗转墙内墙外,从情怀强烈的电影到只言片语的逗漏,我自以为是地脑补出了当年的荣光与萧瑟,浪漫与创伤。然而这一切都只是his story,我并无可能体验那未被话语遮蔽的完全的真实,只能做周旋于众声喧哗之间的看客。与之相对,我所能够真诚纪录的不过是我正在亲历的“当下”,我有权书写的不过是我的“个人史”,或言之,是我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的同代人的集体记忆。可话说回来,这样洋洋得意的自我阐释不正是因循了极端自恋与自怜的小布尔乔亚的轨迹吗?


前些时候重读杨庆祥的《80后,怎么办》,竟被引子中y的2008戳中,留下些荒唐的呓语,也归并与此吧。这种一时意气的感想原是经不起推敲的,旁人读来也不过是“自恋式的青春书写”罢了。

2008对于80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对于我的同代人更是如此。2008似乎是我们这一届的“纪事元年”:此前为高考碌碌,无甚作为,小孩子是不能体味时光的流逝的,只以年龄或是年级作为成长或进步的标记。在那个高考余烬慢慢散去的夏天之后,08便成为此后数年乃至终身的身份标识,而这个数字又因与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相连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不绝于耳,我们仿佛也因此变得特殊起来,自我赋权了“被选中”的引申之义。然而,这样良好的自我感觉不得不终结于2012的末日预言。从2008到2012,再至今日,我们从构建民族神话的大时代走向虚无的末世,又来到一个无限解构的小时代,而最可悲哀的是,我们的故事尚无处言说。

自诩紧跟时代潮流的50后教授一本正经地定义2008为80后成熟之元年,对此我只能发挥想象,却无法腆着脸去分一杯羹。80后的青年已是近些年历史与文化事件的亲历者,而读着他们的书,在一场场论争中度过小学中学,潜意识里引之为同代人的我,只好作“生于末世”之叹:对90后文化并无感同,待到数年后所谓80后必定早已成为主流,又该向何处寻找发声的位置与空间呢?

耳朵大有福(2008)

又名:Lucky Dog

上映日期:2008-01-04(中国大陆)片长:96分钟

主演:范伟 / 程淑波 / 贾瑟 / 田雨 / 张永岩 / 赵乃旬 / 张珂 / 张翊 / 张继波 / 

导演:张猛 / 编剧:张猛 Meng Zhang

耳朵大有福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