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算不上。
如果把米国全部小镇,只留下一个活人,会发生什么呢?

男主代表一类人群(极少数);而那个聚集区,则代表普通人社区。
物以类聚么…
于是,为了最求安全性,社区居民选择“遗忘过去”,并重新选择重组“人类社会”,于是,新的拼凑出来的家庭,出现了。这这个社群,那些希望有独立思考人格的一类,被认为是“有病”的,并且需要强制治疗。
于是女主逃出来了…
这里就出现了电影中,第一个需要讨论的“社会问题”(哲学)。
到底是要追求公众安全,而放弃个人的自由呢?还是反过来,大家只“打理好自己的镇子”,不要去管别人还活着么…?
就当下欧洲与米国社会来看,屌丝大众选择的是前者,于是,深度民主迫害了自由…
甘于“与众不同”,敢于“没朋友”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最后,只剩下“孤独”的王者。他就是喜欢一个人,就是不喜欢合群,没招谁没惹谁,不过就是个侏儒…回头,还得帮那些人收尸!
呵呵。

有人说,结尾反派,希望控制人民的思想,让人们重新简单的,不用思考的生活,失败了。
我想说,看看结尾,那些种花的、跑步的…
他们不正在享受“忘却过去”、“不用思考”这种新生活么?
不用猜,他们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镇,都只活下来一个;
他们如今,甘心忘却家人朋友,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聚集在一个“富人区”,假装大家都是“自古以来”的好邻居,都是富人,并过起了富人般的生活…
最后,看着这些假装“生活美好”的幻象,男主有那么一下下,分神了。
向往安全、依靠群居,这是人的本能。
所以说,更多的时候,即便不用人为的控制什么,人群还是会相互妥协的,形成新的社会共识。人类,智人,现代智人,正式因为有了这种相信共同体的能力,才创造出当下的地球人类文明…
扯远了。
所以说,反派,或者说,聚集区的人们,总的来说,是“成功”了。并且成功的,压制胁迫了一部分,也希望享有自由的人(女二)。

男主也是人,也会时不时的,需要身边有人陪伴。即便,他更多的时候,会主动选择孤独。
可如果,这种人,遇见了另外的,也最求独立自主的人,那…自由人文的文化概念,就不再是“异类”了!

你们过你们的,我过我的…有必要的话,相互协助;没必要的话,请你们离开(或者我离开)!
国家也好、社会也好、都是想象的共同体,并无真正的实体存在。
所以这里,男主代表的就是“被民主压迫”的少数派,这种人,在40年前的大陆,叫“什么派来着?”反正,是要带高帽、并打到的!
如今也是呀~“你用日货,你就是不爱国”这种言论,也是一种民主迫害。
男主命好,他没被人胁迫…
可如今呢?现实呢?不论米国人,还是英美德法中,一般小老百姓,可没有自己的“镇子”!不合群的话,一般人,那是没法生存的。
反之,小众文化的兴起,也能说明点什么。
以上。

此刻只有你共我I Think We're Alone Now(2018)

又名:我想我们现在很孤独 / 此刻只有你和我

上映日期:2018-01-21(圣丹斯电影节) / 2018-09-21(美国)片长:93分钟

主演:彼特·丁拉基 Peter Dinklage/艾丽·范宁 Elle Fanning/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导演:瑞德·穆拉诺 Reed Morano编剧:迈克·马考斯基 Mike Makow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