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女导演相梓的长片处女作《再见 南屏晚钟》,作为一部内地鲜有的同性题材作品,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的上得到了泰迪熊评审团奖,泰迪熊奖是柏林电影节设立的官方奖项,旨在表彰各个单元中优秀的LGBTQ题材作品。



而我也很有幸能在上周的上海酷儿影展的春季放映活动中看到这部作品(尽管我全程只能卑微地站着,从人缝中看完这部作品)
因为这部电影鲜明的同妻题材,所以很多人会将其与去年台湾地区的热门电影《谁先爱上他的》进行比较,但在我看来,这两部作品在风格上的差异十分明显,各自在主题上的思考也不尽相同。不过我很乐意将这部电影和另一位导演的作品联系在一起,因为从始至终,这部电影都给我带来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
这实在是太洪尚秀了!!!!!



固定镜头、交错叙事、尴尬美学,这些洪尚秀电影中的典型元素,《再见 南屏晚钟》都有。电影通过静默的固定镜头,将流逝的时间与角色的言语神情串联在一起,营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段落,而这些在段落中也都充满着真实的生活化细节。正如洪尚秀用尴尬美学解构传统的伦理情感文化,相梓在这里也通过这种手段,揭示出传统家庭文化中对两性关系的狭隘定论;在另一方面,电影则是通过荒谬的邪教理论来表现同妻之困,虽然这样的设计会稍显刻意,但不得不说效果不错,母亲这个角色的无奈与无助都很好地通过情节传递给观众。
而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将三条时间线交错拼接,试图展现出人物在时间流逝中的变与不变,但是在我看来,导演并没有在不同的时间线之间建构出相对紧密的逻辑联系,彼此之间还是比较孤立,让人整体感觉非常松散,其中有几张过去时间线的戏份都让人难以理解导演的表意。





这部电影名为《再见 南屏晚钟》,南屏晚钟是杭州雷峰塔下的钟声,就我个人理解而言,南屏晚钟被导演用以作为佛教的象征,而电影中也频频出现佛教的符号,不论是邪教还是真佛,其实都是传统思想观念的一种指代,导演通过片名就开门见山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要想真正地追寻所爱,实现一个爱与包容的社会,我们只有告别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
当然,这部电影并不是挥舞着革命的旗帜来抨击传统文化,整体上还是在用克制、冷静地影像来呈现现实社会的问题,传递导演自己的思考。
今天5月17日,是“世界不再恐同日”,在电影中有一处略带讽刺意味的段落,女儿求助于警察,想要取缔邪教组织,但却遭到了推诿: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一点都不闲着,忙着在大街小巷取缔那些缤纷的横幅和旗帜。
在柏林电影节的映后Q&A环节上,导演相梓对记者朋友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他们喊我回去审查重剪,我就拒绝。我知道国内年轻人有办法把资源免费发布到网上,我很OK,不会介意!”,“希望我的国家和政府有一天可以明白,一个人是可以爱任何人的。”



而我想,这个国家的人们,也许不只有传播资源的办法,也许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冲破政治与文化体制的束缚,可以真正地,毫无负担地,爱自己所爱之人。






再见 南屏晚钟(2019)

又名:A Dog Barking at the Moon

上映日期:2019-02-11(柏林电影节)片长:107分钟

主演:南吉 Gaowa Siqin/娜仁花 Renhua Na/吴任远 Renyuan Wu/李泽宇 Zeyu Li

导演:相梓 Zi Xiang编剧:相梓 Zi Xiang

再见 南屏晚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