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经传的英国导演阿兰·克拉克 (Alan Clarke)在这部遗作里将独创的行走拍摄风格推向极致,并就此启发了日后众多导演,也引领了日后无数电影作品中风靡一时的潮流。他对斯坦尼康镜头(steadycam)的发掘与运用算得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在80年代拍摄的多部作品(《英国制造》《克莉丝汀》《道路》等)都是以角色行走作为开场,通常没有对白,镜头紧跟着人物背后,让角色带领着观众逐渐进入到情节之中。
这种独特的开场手法具有制造悬念的作用。就拿这部《大象》来说,影片开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男人闯入一栋建筑物,起初并不知道是游泳馆,当我们跟随着他急躁的脚步游历了一阵,感觉到他目的是要找人,但几乎翻遍了整个游泳场也没见到人影。最后在一个杂物房找到了那人,他掏出手枪果断地击毙,随后迅速逃之夭夭。镜头最后切回到受害者的死亡现场,静默无声的画面,用最冷静的方式维持着观众刚才的诧异与震惊情绪。这个时候观众或许已猜想到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杀人案件,却无法得知杀人者与受害者的关系,以及其中的来龙去脉。
接下来如是反复呈现的谋杀案件构成了这部30分钟的影片。无论是日间还是夜晚,不同的场所(便利店、足球场、废弃工厂、私人住宅等),没有任何对白,突如其来的暴力与死亡情节让人愈发感到压抑与震惊。导演运用斯坦尼康镜头紧密跟随着杀人犯,让观众目睹着每一个杀人犯的行走轨迹,不断嗅到即将引爆的的暴力,直至每一次开枪前,压抑紧张的气氛已上升至顶点。阿兰·克拉克这种营造悬疑氛围的手法为日后众多导演吸收利用,并成为其风格里的一部分,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王家卫,在《堕落天使》里黎明饰演的杀手在麻将馆厮杀的几场戏便留下深刻的印记,而王家卫更用上广角镜,令杀人场面呈现出更为乖戾和血腥的效果。另一个例子则是英国的保罗·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他在《谍影重重》系列影片里,全程使用斯坦尼康镜头,紧随着马特达蒙饰演的特工跟对手搏斗,同样营造出身历其境而紧张刺激的观影效果。
再回到这部经典的《大象》,导演之所以采用这种暴力场面叠加呈现的形式,据说剧本是根据当年北爱尔兰警方提供的犯罪案件编写而成。在我看来,与其说导演是用超然冷静的手法重现罪案,倒不如说导演用极端实验的方式质疑暴力对我们与社会带来的隐忧与破坏,无论是视听感官上,还是道德意义上都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可惜的是导演在拍完这部影片没多久后便离世,而可幸地,在他逝世十多年后,美国导演格斯范桑特用一部同名的电影作品向他给予崇高的致敬,并一举拿下当年的金棕榈大奖。在格斯范桑特版本的《大象》里,依然遵循采纳斯坦尼康镜头的美学风格,继续用客观冷静的口吻探讨暴力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大象Elephant(1989)

上映日期:1989片长:38分钟

主演:Michael Liebman / Gary Walker / Bill Hamilton / 

导演:阿兰·克拉克 / 编剧:Bernard MacLav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