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标记想看 又是一部四年前就想看的电影 这种感觉不错 尤其是没有失望
--------没什么干货,各位友邻可以跳过我了--------
上几天朋友看了《流浪者之歌》觉得特别好,推荐库斯图里卡给我。想起《地下》是知道的,以前电影节深夜场,实在是没精力看,就这么拖延到现在。前面先看了《流浪者之歌》,确实也不错,下次再单独写好了,让我想到《幸福的拉扎罗》……但我还是更喜欢《地下》。
很惊叹,但又不是说彻底颠覆,在我看来,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南斯拉夫,这部电影还是很好懂的。很多人说姜文很喜欢这部,甚至说在《一步之遥》里有借鉴和致敬,很遗憾的是这位我曾经喜欢的导演,真的只学到了纸醉金迷表现摇摇欲坠时代的表象,《地下》要深刻得多,而且好看得多。
电影开头的字幕是:“曾经有一个国家,首都是贝尔格莱德……”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小伙子(原谅我连脸盲不知道是谁了)也说,想要给子孙们讲一个童话:“曾经有一个,首都是贝尔格莱德……”但其实是非常伤痛的,那声“我的祖国”绝对要比我们现在和平年代说出来要深切得多,“没有南斯拉夫”是对信念的冲击,很残忍的,可以让一个人去自杀。上段时间在看关于明代遗民艺术家的书,没有经历过,所以真的不知道亡国是什么感觉。可能我们现在生活在非常利己的、金钱至上的世界上,国家对我们来说很抽象,很远,可能那时候的人本来也是这样的,但是当战争打响,当“没有南斯拉夫”这样的话被稀松平常地说出来,原来的那些人,尤其是为了一种主义、一种信念,甘愿居住在地下(另外有个翻译叫看不见光的城市),是很大的打击。有人愿意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已经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了的祖国,拍一部电影,讲一个童话,留下历史,这是让我感到非常惊叹的。这种情感,姜文当然是表达不出来的。在近代史上,上海虽然被殖民,可是跟南斯拉夫这样几十年一百年地出于战争之中,一个又一个战争,在眼前的亡国,相比起来,是不应该用这种体量的叙事的,不然就很有虚张声势之嫌。另外我看到一些评论说这部电影是“史诗”,先存疑吧。
跟我推荐的朋友说这个导演的电影比较荒诞风格。从我看的两部来说,也可能是我们现在接触的荒诞实在是太多了,《流浪者之歌》是蛮荒诞的,但《地下》实际上是非常真实的。其中荒诞的元素我觉得不算多,而且都适可而止,却达到了很有意思的、容易被解读出来的象征意义。我很喜欢片头动物园被摧毁的那段,以及人们在炮轰的时候,依然淡定地吃早餐的样子。这其实是蛮荒诞的,可是要说明什么呢?在我看来,他的意味都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感觉动物园啊、这些人啊,都和战争无关,甚至都无视了轰炸;另一方面,又是那么疯狂,是那样融入到战争和毁灭之中,他们才是战争中的人应该有的样子,和我们很多电影里敌人来了躲进防空洞一样真实,甚至这种精神面貌显得更加精彩。战争在这部电影中,不像是灾难,更像是奇观。动物园也是很奇特,似乎只有一个饲养员,而且他真的好爱动物,忙着去抱它们,甚至后来把地下室都弄得像是洪水之后的诺亚方舟。
我们很容易把荒诞和游戏联系在一起,确实没错,可是反过来想想这部电影中的荒诞和游戏,还是会脊背发凉的。我还没去查过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的,但这样的事情一定是有现实原型的。在战争中,在主义与主义的斗争中,在党派和政权的漩涡里,绝对是有马高这样的人,以政党内某个英雄的死(不管是真是假)为旗帜,鼓动人心。他对小黑的感情也是很复杂的,这点其实我还不太懂,他们互相之间在爱情和事业上都有竞争,甚至也相互暗算和羞辱,但始终又是像兄弟一样的。马高将一群人安置在地下室中,形成一个小社会,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是由马高操纵言论所得,出生在里面的婴儿甚至对世界的认识是和我们不一样的。(简直不敢说“正常人”,难道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就不是被放在地下室里以为的吗?)他甚至叫人控制时间,让里面的时间过得慢一点。这样的游戏,如果在现实中,是不是很可怕?又如果,我们也正是在地下室中的人呢?小黑的儿子来到外面的世界的时候,以为月亮是太阳,以为鱼是鱼雷,并且特别害怕——这一段给我的感触也很深刻,他所知道的都是非常狭小的视野,他连太阳和月亮都不知道,但是知道鱼雷(这玩意儿我都不知道),而且知道那是很危险的,是战争让他知道,他在可以不受战争攻击的地下室里生活,却无法从战争的恐惧中摆脱,很可悲。
确实也有一些荒诞可笑的细节,比如拿猫擦皮鞋,让我想到了《巨人传》里拿小鹅擦屁股。还有小黑是电工,所以高压电也不能把他电死,可是他会因为触电所以头发爆炸起来。在这样的情节中,我所看到的是被放大的人。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祖国的灭亡、战争的残忍这些,人物仍然是主体,而非事件。除了那种超能力科幻电影,我还没有看到过哪部电影里的真人那么能被打被电被爆炸,可还都活下来了(虽然最后是死了)。孕妇在这样的轰炸中居然也没什么事,从楼梯上跌下来之后,还能有力气把孩子生下来。小黑不仅电不死,甚至连他自己想好用来自杀的手榴弹不小心爆炸了,他也没有死掉。还有那些主人公总是用酒瓶砸自己的头,甚至出血还没有头砸头来得明显……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也反映了人是非常坚强坚韧的,而不是像一般的战争片那样说人在战争中是非常脆弱的。
并且我认为,他们都是非常勇敢的人,虽然看上去疯疯癫癫的,但除了那些很有理智牺牲自己保家卫国的烈士之外,还有这样“不害怕”的人吗?他们在轰炸的尘埃中跳舞,亲吻,甚至做爱,他们把人、人的爱、欲望放得和战争一样大。我很感动的。马高是诗人,他表白的时候说“这个房间和这栋房子,还有这个国家和天空、星星、雨、太阳、月亮和云彩,甚至在天空万里无云时”都是娜塔莉佳的。这种广阔的爱和欲望,倒有“倾城之恋”的感觉。
电影中插入了许多历史资料的画面,但有的也可能只是演员演了之后,故意做旧成那样的效果插入的。我作为一个脸盲,在某一段里看到了主人公出现在历史画面中。姑且认为是这样的话,其实他们算是风光一时的人,但在后世看来,只不过是偶然闯入新闻镜头的人。影像的自反性,现在被用和谈得都很多了,这里就不讲了。可是当我们看旧报纸和旧新闻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是片段地被记录下来的一些人,历史似乎也就是如此而已。
(竟然跨夜了35分钟……好困,之后再补充吧。。)

地下Подземље(1995)

又名:地下社会(台) / 没有天空的都市 / Underground

上映日期:1995-04-01(南斯拉夫)片长:170分钟

主演:米基·马诺伊洛维奇 / 拉扎尔·里斯托夫斯基 / 米里亚娜·约科维奇 / 斯拉夫科·斯提马科 / 恩斯特·施托兹 /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 编剧:杜赞·科瓦泽维奇 Dusan Kovacevic/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Emir Kusturica

地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