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片特点

1、拉伯雷的门徒
拉伯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在欧洲文学史上是与但丁、莎土比亚、塞万提斯并肩的文化巨人。他从中世纪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中汲取智慧和幽默,营造出一种与以往文学作品不同的亲和力,在破除文学教条和成规的同时,进一步发扬了古典文学的精髓。长期以来,拉伯雷文字中的怪诞和狂欢色彩受到教会的抨击和轻蔑,也使得他成为世界经典文学中最难解读的作家。

他以市民语言为基础,大量吸收俗语、俚语、行话又融进了民间故事中寓意、象征的手法,夸张讽刺,嬉笑怒骂,寓庄于谐,对反动腐朽的事物鞭辟入里,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他的小说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流畅,丰富多彩。

2、不变的主题:“战争”与“家园”
拍摄讲述前南战争的影片,是一种责任。“南斯拉夫”的灾难深重,总成为他的创作源泉,战争与家园是他的两大主题,可两者在一部电影中相遇的结果只能是流离破败的辛酸。

内心狂野的艺术家

他无疑是缪斯女神的宠儿,每每举重若轻,在玩笑间拍出的作品就遮住了多少影坛老前辈的光彩。但是,他又是一位步履沉重的流亡者,赋予他创作最深厚影响和鮮亮灵感的故国,同时也是压在他身上翻身不得的一座大山。几乎有多少人激赏他,就有多少人咒骂他,而其焦点,则都源自他出身的那片土地。但我们仍能看到镜头下那藏在库斯图里卡的怪诞面貌下的痛惜和乡愁。

3、危险的理想主义
库斯图里卡很固执,浑身上下浸润着理想主义的气质,“冒着某种愚蠢的危险,来再现一种理想主义。″他电影中的人物都痴迷于梦想,梦想,就是他们存活下来的理由。

爱情更难处理,最困难的是如何让两人彼此亲近,然后令人信服地坠入爱河。还要让两位主角成为影片中优美风景的一部分。

4、自然无所不在
充满着对自然主义的敬仰。他喜欢在电影的各个角落都放上形形色色的动物。动物在他电影中总是隐含着某种寓意,有时是种滑稽的隐喻,它们和人类社会行为的种种都无意地构成某些暗示,对人类文明社会多多少少起到了暗示的作用,而无论其表现手法如何荒诞不经似是而非,其功用最终都是指向人的。

擅用自然环境:“环境有一种直接的影响力,这也是我第一次明确地表达我对于大自然的爱。我想要表现出来并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没有听到也没看到战争,它存在于人物的内心之中,又如同在外部将他们围绕一样,它无所不在。”

二、故事与人物:荒谬的绝伦与戏谑
非正常的故事与人物
影片呈现出一个民族无法忘却的悲怆史,地上和地下交集的空间里,展开一场欺骗和蒙蔽的黑色游戏。

从二战到冷战再到内战,时间的绵延中,所有人都是大帷幕下挣扎的政治和权力的牺牲品,只是各自扮演的角色和走向死亡的方式不同而已。

一部好电影不是在结尾处结束 而是在结尾处开始

三、狂欢与荒诞中的寓言
“电影是现今惟一的专政”
这个有着野草般的乱发和混杂血统的导演,从来就没有真正严肃过,他钟爱制造一些喧闹的狂欢场面,用怪诞的影像和狂乱的音乐掐捏你的神经。

在他的影片里,铺天盖地的是玩笑、戏谑、嘲弄和寻欢作乐,缺乏典型欧洲片的深沉含蓄,对白倒是毫不吝啬。和细腻深沉的欧洲艺术电影相比,他是欧罗巴大地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异数,他的电影像他本人一样不修边幅,观众在他那里永远得不到安静。

库斯图里卡身上仿佛充满了取之不竭的精力,用荒诞和诗意做成五颜六色的气球、彩带,装点他盛大的宴会,带着一帮有点儿神经质的斯拉夫人狂歌豪饮。



地下Подземље(1995)

又名:地下社会(台) / 没有天空的都市 / Underground

上映日期:1995-04-01(南斯拉夫)片长:170分钟

主演:米基·马诺伊洛维奇 / 拉扎尔·里斯托夫斯基 / 米里亚娜·约科维奇 / 斯拉夫科·斯提马科 / 恩斯特·施托兹 /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 编剧:杜赞·科瓦泽维奇 Dusan Kovacevic/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Emir Kusturica

地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