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南斯拉夫的认知 还停留在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事件上 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很小 记得自己还特别热血爱国义愤填膺的写了一篇抗议文 对南斯拉夫局势动乱的印象大概也是那个时候形成的吧
而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把我带去了二战到冷战时期的南斯拉夫 描述了跨越50年的侵占自由蹂躏斗争 在近三个小时的光影里 给了我比幼时知道驻南大使馆被炸事件更加强烈的冲击力
影片的开始 是一场乱七八糟的狂欢 乐声凌乱嘹亮撕破了夜的静谧 那一晚 阿黑加入了共产党 与马可兄弟相称 此后的狼烟战火 地上地下 爱恨情仇 都围绕着此二人逐步展开
阿黑先生是个有点匪气的革命者 他热衷于狂欢的聚会 迷醉于高度的酒精 也追逐于那个身段柔美的女子 他对革命的信仰简单粗暴又单纯坚定 就算身处地窖也压制不住他为国家战斗的激情 颇有点李自成洪秀全的感觉
马可就更像是革命诗人 带着些许投机主义的侥幸 他能做乱世枭雄也能成为治世能臣 可这片土地没法给他施展的余地 他革命者的勇气 政客的机敏 诗人的浪漫全数用在了把阿黑困在地窖里这件事上
而娜塔莉亚 那个在乱世中如榭寄生一般依附于他人存活的女子 只有痛惜 想给弟弟最好的治疗 渴望得到真情实意的爱情 对地窖众人的愧疚 对谎言的挣扎 一切的真性情隐藏在看似轻佻的外表下
德军走了 苏联来了 苏联走了 维和来了 二战走了 冷战来了 冷战走了 内战来了 其实马可没有说谎 战争从未结束
当阿黑携子走出地窖 啼笑皆非的打算开始奇袭敌人时 那个从地窖出生的孩子把月亮当做是太阳 把鹿当成了马 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的好奇 笑得无比纯粹 而他的父亲 一面在嘲笑着他的傻儿子 一面沉浸于战斗的兴奋中 直到最后他的约凡在水中惊恐的沉没 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可谓不悲
而马可的弟弟伊凡 因追寻他的猩猩宋妮而离开地窖 在一个精神病院里知道了他在地下的15年里被隔离的真相 他想要回到南斯拉夫 可是路过的士兵告诉他 已经没有这个国家了 原来逃出一个谎言的代价是面对那片失去名姓的故土 就如当时失去了他的动物园一样 他再次自悬房梁 只不过这回他真的去了
在各种混乱和巧合里 只剩下阿黑还活着 他出现了幻觉投入水井寻找儿子 等他出水 是鼓乐齐鸣的聚会 所有人都活着 他们在欢歌在舞蹈 马可带着娜塔莉亚小心翼翼的出现并请求阿黑的原谅 阿黑说我原谅你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原本和大陆相连的土地慢慢裂开 欢声笑语逐渐漂远 耳边只留下伊凡的话「很久以前 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
整部电影用荒诞滑稽的方式展现这段历史 甚至笑点密集 可到了第三幕 我完全没办法笑出来 彻底的悲凉感从心底蔓延到四肢 眼泪流得不知不觉无声无息
还想赘述一二的是电影的配乐 很多人都记住了「莉莉玛莲」这是一首打动敌对双方并唤起所有人心底对和平向往的歌曲 她最初的播放地就是贝尔格莱德 尽管她在电影里似乎代表着欺骗和隐瞒 另一方面呢确实是辨识度比较高 而我印象最深的阿黑马可娜塔莉亚三个人头碰头一起唱的那首歌 开始是在阿黑与娜塔莉亚的婚礼上 后来是阿黑儿子的婚礼上 至于期间是否有哼唱过我就记不清楚了
我查了好久 终于找到这首歌叫「Mesecina」 意为月光 起初低吟如臆语 接着节奏渐快 情绪渐激昂 却是唱得我心里无限苦涩 就仿佛这部电影的基调 用喜剧的外衣包裹悲剧的内核 却是伤人最深 那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 笑着哭最痛
这是我在本届上影节看的第一部电影 也是我看过的最好最深刻伤我最重的一部电影 我好希望 那些战乱分裂的国家 那些渴望有名有姓的民族 终能盼到春天骑着白马来 从此所有的伤痛只属于历史
2016-06-23

地下Подземље(1995)

又名:地下社会(台) / 没有天空的都市 / Underground

上映日期:1995-04-01(南斯拉夫)片长:170分钟

主演:米基·马诺伊洛维奇 / 拉扎尔·里斯托夫斯基 / 米里亚娜·约科维奇 / 斯拉夫科·斯提马科 / 恩斯特·施托兹 /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 编剧:杜赞·科瓦泽维奇 Dusan Kovacevic/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Emir Kusturica

地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