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没看过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包括那本都不好意思说没看过的《百年孤独》,但我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初印象也是来自于它。记得一位友人曾对我说这本书“挺好看的,不过我看完的那个晚上突然无缘无故的就发烧了”。我觉得这也很适合形容看完《地下》的我。

《地下》的确看得我挺累的,当晚从教室出来我就已经感觉头晕目眩天旋地转眼睛疼脑仁疼,第二天直接爬不起来上课。一个是因为片子实在是长,再一个是自身节奏和情节的问题。战争与生死的题材本来就残酷且沉重,这是任何手法都抹不去的一个感情基调。再者《地下》从一开始的节奏就很快,仿佛是要通过快来加强魔幻现实主义所具有的荒诞、幽默和夸张感。人物一堆一堆地出现,哗的一下动物园就被炸了,哗的一下又要逃亡了,哗的一下就要生了,哗的一下就难产死了,简直让人有点提着一口气追着看的感觉。再加上那个乐队全程跟进,所以影片的配乐也做得很满,而且那小号吹得脑子都要炸了。情节推进得这么快,导致一开始我连黑仔和马高的演员都分不清。整个人的思维完全被那些荒诞、夸张、充满黑色幽默的设计牵着跑,直到看到一半后才理清楚了,地上地下,两个世界,两个时间。

两个世界里有两个角色我觉得印象尤其深。一个是马高,一个是黑仔的儿子约凡。马高纯粹是因为他前后人设太大反转了,前期我以为他就是个一心干革命的人,没想到他后来成了一个军火走私贩,在战争结束后不告诉地下的人真相,就这么忍心继续利用他们为自己赚钱。自己在外面呼风唤雨光鲜亮丽,其实是个肮脏龌龊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而约凡是我觉得最可怜可叹的悲剧人物。他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是个活在地下不见天日的人,连自己的婚礼也是明明已经解放了却还被蒙在鼓里只能在地下举行,而又在婚礼这个重要的喜庆的日子发生了最大的悲剧。一声炮响让地下的人死的死散的散,黑仔和约凡逃出去“干大事”,约凡的新婚妻子就这样满怀绝望地跳井自杀。第一次来到地上的约凡被一只野鸡吓得哆哆嗦嗦要开枪,那一下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是最辛酸的。而约凡最终溺水而死,让我的不适感升到了最顶端,即使是后面马高夫妻炸毁基地的行为也未能及。

所以想到我还要再看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地下》真的看得我心好累。但我看了简介之后发现《大鱼》还是挺温情的。我喜欢蒂姆伯顿的调色,虽然很丰富明艳却没有攻击性,全程看得比较舒服。情节也十分流畅,其实魔幻现实题材的作品我觉得最大的一个点就是有的地方必然是虚构的、夸张的、不真实的,现实之中一定不会有这样的结果,比如《地下》有一幕黑仔在箱子里不小心引爆了手榴弹,他这么近距离被炸伤却没有想象中的严重,这是一下就能感觉到,这是假的(没有贬义)。但是《大鱼》没有让我产生这样的感觉,整个人完全可以被影片中的故事带进去,我可以完全相信影片中父亲描述的故事就是真实发生的,和那个儿子一样,一开始觉得荒谬可笑,但最终所有人都出现在父亲的葬礼上时,会长吁一气,那些神奇的人们,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大鱼》中的人物角色都没有非常反面的设置,都是很单纯的性格、很真挚的感情,虽有脸谱化之嫌,却十分治愈。让我在被《地下》的冷酷叙事“摧残”后,又重新接受了魔幻现实主义温暖明亮的一面。

地下Подземље(1995)

又名:地下社会(台) / 没有天空的都市 / Underground

上映日期:1995-04-01(南斯拉夫)片长:170分钟

主演:米基·马诺洛维克 Miki Manojlovic/拉扎尔·里斯托夫斯基 Lazar Ristovski/米里亚娜·约科维奇 Mirjana Jokovic/斯拉夫科·斯提马科 Slavko Stimac/恩斯特·施托兹 Ernst Stötzner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Emir Kusturica编剧:杜赞·科瓦泽维奇 Dusan Kovacevic/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Emir Kusturica

地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