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把《阳光灿烂的日子》看了几遍之后,心中有很大的动容。原来中国还有这等导演,这等影片。把年代的,历史的,记忆的,青春的,苦涩的,甜蜜的,把那么多那么多的倾诉,温和自然,优雅圆融地调制成直抵人心深处的光影。面对导演这样的才华,除了动容,是一点点感恩带来的宽容。宽容了,可以宽容他不再超越,甚至可以宽容他江郎才尽。毕竟那么多那么多的艺术家,巅峰的代价,是穷尽一生的高度。

但是姜文没有让我失望。

在正对《太阳照常升起》如火如荼宣传的当下,我终于还是鼓起勇气看了他《阳光》后的另一部影片。《鬼子来了》。

反战的电影何其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他们的重量而是视角了。在这里,反战,与其理解为反对战争,不如说是反思战争。我想反思这个词对常常犯错误的人类来说,更有力量。

我看见了姜文在片中传达的反思。我想这种反思是这部影片在大陆遭到非议的根源,视角的不同挑战了人们传统的抗日思维,对传统思维的挑战,哪怕是一点点,也会招来大的不安。我们中国人。所以能够理解很多外国记者对这部片子毫不掩饰的溢美之词了。如果把单方面的民族仇恨冷却一下,再客观一点,再高一点,我想我们眼中的战争,就会更加接近《鬼子来了》,而不是《某某战》的样子。当然,我没有诋毁红色电影的意思,只是觉得,随着历史的推移,我们的思维是不是也要成长成熟起来。

愚昧和善良的人民们,战争唯一的受害者。最后马大三的头颅落地,黑白的视野被鲜血涂上了颜色。他的头在笑。

至始至终,在这场打着民族解放旗号的大战中,藏俘虏,养鬼子,敌友不分,灭门之灾,到原始性地报仇雪恨,同归于尽,他混混沌沌地活在自己的逻辑中,并终于让自己的逻辑完整。他的逻辑,是由一个中国壮年男性农民的生机,善良,愚昧,对粮食的向往,对平静生活的渴求建构起来的。这种建构,简单而又自然而然,简陋却又无可厚非,所以当高高在上的国民党将领下令铲除这个败类,大三的头颅玩笑般地落地的时候,看着站在中山先生头像前的国民党将领,看着成为俘虏的日本残兵,看着周围哄笑着的人群们,很多概念轰然倒塌,不再完善,好像一下子疑惑起来,谁在打仗,为谁打仗。

这样的电影,总算是为反战电影作了贡献吧。所以,我没有失望,反而对我国的电影事业有点信心鼓舞起来。

鬼子来了(2000)

又名:Devils on the Doorstep

上映日期:2000-05-12(戛纳电影节) / 2002-04-27(日本)片长:139分钟

主演:姜文 Wen Jiang/香川照之 Teruyuki Kagawa/袁丁 Ding Yuan/姜鸿波 Hongbo jiang/丛志军 Zhijun Cong/喜子 Zi Xi/泽田谦也 Kenya Sawada/李海滨 Haibin Li/蔡卫东 Weidong Cai/陈述 Shu Chen/陈莲梅 Lianmei Chen/史健全 Jianquan Shi/陈强 Qiang Chen/宫路佳具 Yoshimoto Miyaji/吴大维 David Wu/梶冈润一 Junichi Kajioka/石山雄大 Yudai Ishiyama/述平 Shuping/姜武 Wu Jiang

导演:姜文 Wen Jiang编剧:姜文 Wen Jiang/史建全 Jianquan Shi/述平 Ping Shu/尤凤伟 Fengwei You

鬼子来了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