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部片子描述了中国人的奴性,所以被禁,我看并非如此,因为事实上就我看来,片中的老百姓热爱生活,珍惜粮食和土地,谨慎,怕事,这些特点不管在哪个民族和国家,其实都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底色。
那么,《鬼子来了》,究竟是讲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要明白姜文在讲什么,一定得从故事的核心冲突谈起,整个故事的核心冲突,就是姜文饰演的马大三,莫名其妙被一个“我”托付了两个俘虏,一个是日本人花屋小三郎,一个是日军翻译董汉臣,“我”言之凿凿,要求马大三“先搁你这,一个不能丢,一个不能少”,否则“出了半点闪失,要你命!”
好死不死,马大三所住的村——挂甲台里就有一个日军驻点,于是我们就要畅想,究竟是谁莫名其妙把这么烫的山芋交到他手里?
警方办案的时候,往往从案件的最大受益人开始查起,所以要推测这个“我”是谁,我们也大致可以如此思考。
马大三,以及一众村民,他们的确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对日本人没有什么刻骨的仇恨,八婶子也说“我行得端坐得直,谁来他都高看我一分”,可见至少对于挂甲台这个村子,日本人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掠夺和杀戮,甚至村里的小孩不时还能收到他们的军人发放的糖果,至于偶尔抢点鸡吃——老百姓眼里,那个年代当兵的不都这样?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并无太大区别。
事实上这正是满清以数十万人马即可统领全国四万万汉人的密码。
那么,在日军眼皮底下,拿着这个烫手山芋,老实巴交的农民马大三,甚至还有其他无辜的村民,他们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当然就是事情败露,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他们的解释基本上绝不可能被日本人相信,所以被日军杀害或者逃亡基本是注定的结局,而那些没死的人,带着对日本人刻骨的仇恨,最有可能加入谁的队伍呢?
仇恨,一向都是战争中的军队最重要的养料,不管是多么先进的武器和战术,都需要人去执行。如果知道枪口对面的人,和自己一样都是普通人,面对着同样的生活难题,有家小,有自己的生活,任谁都会手抖,这是人之常情,毕竟人皆有同理之心。
而仇恨则会改变这一切,如果已经有一些个体与敌人有仇恨,那么我们一定要加以利用和煽动,以便让这种情绪更加旺盛,成为战斗力的重要辅助——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每拉来一批国军队伍,我党便会召开诉苦大会,诉说自己在家乡被地主、劣绅欺压的种种事例,情绪在众人间传播的时候,是会相互传递和放大的,而这种仇恨最终的出口,就是那个宣传中所言的地主和劣绅的政权代表——国民党。
这就是仇恨的力量,这种力量如此好用和强大,以至于如果现实中没有,那么我们也要想办法制造一个。
历史离我们远去了,不管这故事讲了什么历史事实,其实,和今天的政权关系都不太大,真正要命并不是“某党曾经故意制造民众和日本人的相互仇恨”这样若有若无的事实,这样的事实存在与否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一直到今天,仇恨的力量还是那么好用,那么不可或缺,以至于会让你思考仇恨本身的这把钥匙,都需要被禁播。
马大三复仇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中日停战之类的规矩,因为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在他朴素的农民思想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曾经杀一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俘虏都下不去手的老实巴交的农民,现在却拿着斧子闯进战俘营见人就砍,是什么改变了他?仇恨。
有人帮他制造了仇恨,但却没有人告诉他这仇恨该如何消解,他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间产生了真正的仇恨,这种情绪在日军已经宣布投降,一切上层利益都已谈妥的时候毫无意义,只会给高层添乱,于是他该死。
马大三就像是一个被人用完了的矿泉水瓶一样丢弃在路边,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轻易的花销掉了。
联想现实,某台前段时间播放《上甘岭》,如果局势再紧张一些,再通过媒体灌输更多的仇恨和对立情绪,甚至这种对立情绪的宣导都覆盖了整整一代人的启蒙教育,那么这一代人又如何看待世界,看待美国人呢?

鬼子来了(2000)

又名:Devils on the Doorstep

上映日期:2000-05-12(戛纳电影节) / 2002-04-27(日本)片长:139分钟

主演:姜文 Wen Jiang/香川照之 Teruyuki Kagawa/袁丁 Ding Yuan/姜鸿波 Hongbo jiang/丛志军 Zhijun Cong/喜子 Zi Xi/泽田谦也 Kenya Sawada/李海滨 Haibin Li/蔡卫东 Weidong Cai/陈述 Shu Chen/陈莲梅 Lianmei Chen/史健全 Jianquan Shi/陈强 Qiang Chen/宫路佳具 Yoshimoto Miyaji/吴大维 David Wu/梶冈润一 Junichi Kajioka/石山雄大 Yudai Ishiyama/述平 Shuping/姜武 Wu Jiang

导演:姜文 Wen Jiang编剧:姜文 Wen Jiang/史建全 Jianquan Shi/述平 Ping Shu/尤凤伟 Fengwei You

鬼子来了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