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与皮特·西格(1963)

「这件乐器将会战胜仇恨。」——皮特·西格(美国民歌之父)

网易云音乐的开屏大家都很熟悉,红底白字写着「音乐的力量」,它可以说是中文互联网最广为人知的slogan之一了。
虽然作为一个产品slogan多少显得有些古怪,但它确实很有用:没有人会否定音乐具有的力量。

《20世纪少年》,浦泽直树

音乐让人感动、热血、快乐,当然也可能使人陷入痛苦、忧郁,这些是每个人都经历过,再平凡不过的体验。


在幼儿教育的广告文案里,甚至会看到什么古典音乐能够开发智力,提高智商,调节血压之类的「研究成果」,且以贝多芬、莫扎特音乐的功效最佳,结论之野蛮,不由得令人想要为其流泪拍手祝贺。

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古典音乐的春田花花幼儿园小朋友们

调侃归调侃,音乐能做到、影响到很多事,确实是不容置疑的。

那么,音乐能够拯救地球吗?


突然被没头没脑地问这么中二的问题,想必各位会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如果冷静下来想想,这个问题或许并不如它听上去的那么中二。


全球疫情大爆发的时刻,人们想到的是举办「OneWorld」线上慈善音乐会;

日本311大地震之后,人们一起唱坂本九著名的「让我们昂首向前」鼓舞士气;


1969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时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音乐节,口号是:「伍德斯托克:三天的和平与音乐」。

显然,音乐蕴藏的力量远远超越了我们日常能够体会到的经验。


所以,今天要推荐的电影不仅仅是跟音乐有关而已,而且还是音乐拯救世界的故事。

《鱼的故事》这个片名来自英语 fish story,在俚语中的意思是吹牛的、夸大的故事。据说是因为钓鱼的人总是爱夸大自己钓到的鱼的大小(这么一说改叫dick story或许更贴切)。


给作品起这样的名字,显然原作者伊坂幸太郎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讲一个合理、可信的故事。

正如国内引进的原作小说标题《一首朋克救地球》所提示的那样,这是一个不同时代的人因为一首朋克歌曲,经过各种小概率事件和蝴蝶效应,最终拯救地球免于毁灭危机的故事。

是不是听上去就非常荒诞?事实上就确实很荒诞。但「讲故事」的魅力从来不在于合理,好的讲述者即便你知道他\她是在胡扯,还总会忍不住想要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


《鱼的故事》很好的体现了伊坂幸太郎小说的特色:「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人物、漫画般的想象和拼图式的叙事。


电影开始的时候,出场的每个人都神神叨叨,行为也荒诞不经,不可理喻。有的人从小就想要做「正义的伙伴」,惩恶扬善,每天在家后院练武;

阿宅可以模仿一下,搭讪小姐姐的开场白:我是正义的使者。

有的人胆小慌张,在强势的人面前说话都哆哆嗦嗦,脑门上永远急得全都是汗;


还有人预言1999年地球毁灭,结果没有毁灭,被人暴打一顿。总之,看着都不是什么正常人。

话虽如此,故事却有一种古怪的魔力,引诱着人往下看。一直到最后所有的线索合并收起,终于要开始拯救地球了。


这时你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觉得有意思:一群虾兵蟹将般的人物,手忙脚乱地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了地球,多神经呀!

「正义伙伴」其实还蛮厉害的

《鱼的故事》包含了日式故事的两个重要特点:有趣、治愈。日本的创作者们从来不排斥鸡汤,甚至可以说他们一直都是鸡汤的拥护者。


对他们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把鸡汤做得好喝,而伊坂幸太郎可以说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拯救地球」这种不着边际的事,在美式超级英雄的叙事里是钢铁侠们的工作,背后其实是一种强力崇拜心理。而在这部电影里,拯救地球是一连串因为一首朋克歌曲机缘巧合联系在一起的小市民。


从这个角度说,《鱼的故事》所向往的理想主义跟超级英雄们正好相反,它是1967年「爱之夏」延续至今的小概率事件。

--------------------------

更多电影推荐,请关注公众号「考剧学入门



鱼的故事フィッシュストーリー(2009)

又名:一首Punk歌救地球(港) / Fish Story

上映日期:2009-03-20(日本)片长:112分钟

主演:伊藤淳史 Atsushi Itô/高良健吾 Kengo Kora/多部未华子 Mikako Tabe/滨田岳 Gaku Hamada/森山未来 Mirai Moriyama/大森南朋 Nao Omori

导演:中村义洋 Yoshihiro Nakamura编剧:伊坂幸太郎 Kotaro Isaka/林民夫 Tamio Hayashi

鱼的故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