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琢磨为什么很多人在看好莱坞大片的同时,也会想到该看两眼欧洲电影。这里当然不排除有想用文艺片的标签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但是难道我们从欧洲电影里所期待的,就真的是一个慢慢腾腾有时长达一本的镜头,一个充满符号标签隐喻文学意义的霸道意象,一个时而满腔真诚时而极度失落时而愤懑犬儒的个人情怀表达,一个往往站着说话不腰疼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二大爷摸孙子脑袋式的人文关怀,一个虚怀若谷而又处心积虑想要占领观众思维情感和价值判断的企图,一个对熟练掌握各种复杂的不能被别人复制的电影技巧的炫耀?

换句话说,在陈规套路的商业好莱坞和个人表达压倒一切的文化精英欧洲之间,我们有没有第三种选择呢?

本能的很喜欢《99法朗》就出自这个想法。

这不是一部当代好莱坞能拍出来的片子,并不是他们在技术上或者思想上达不到,而是他们对市场需求的体会,文化背景上的盲点和对规矩套路的理解给他们扣上了手铐脚镣,让他们不敢或者没意识迈出这一步。当代的好莱坞之于世界就好像微软之于苹果等其他电脑公司一样,要让它冒风险创新它是不干的,它擅长的是把别人做的已经被验证为成功的东西拿过来做成体积超级的庞然大物。

这片子同样也不是传统的精英欧洲知识分子能拍出的或者能接受的电影。他们把自己架的太高以后已经弯不下腰来看清地面上长出的漂亮小花儿是什么样儿的了,他们关于花儿很漂亮的概念都是从整齐画一的百科全书上看来的。这不,《电影手册》的编辑们在杂志末页对《99法朗》的评价是一连串的零蛋,给一颗星的算是手下留情了。

我看完《99法朗》觉得这是一部很解气的片子,这种“解气”的感受我等待已久但很长很长时间以来都没在电影院里找到了。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没错,但是它的商业不在于套路,不在于模式,在于对人潜意识里那种感官的期待予以了最好的回应,而这个东西,随着时代随着环境的变化,也是在观众的头脑中不断变化着的,而恰恰是这个变化,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欧洲文艺片,都疏于甚至是不屑于去把握它。

它很花哨,很荒诞,让人眼花缭乱,充满匪夷所思的讽刺和笑料,几乎用上了我们能想到的最夸张最不可思议的视觉影像技巧,但同时它又是个整体,遵循了我们每个人面对一幅流动的画面,一个流动的故事和一些流动的人物时所产生的最基本的心理渴望和需求。这个胆大包天的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和人的本性的最好的结合,我要说,是好莱坞的框架思维所力不能及的,同时也是最富于被欧洲精英知识分子们所不齿的娱乐精神的。

关于电影本身的内容没什么可多说的,免的还没看过的人失去乐趣。但它确实勾回了许多年前当我为类似于摩托罗拉和联想这样愚蠢的庞然大物工作时不堪折磨的感受,也正因为如此,当电影进行到一半,主角开始展开他的爱情的时候,我本能的觉得略有失望,觉得没有把那个本值得一再嘲笑一再讽刺的东西引向更深刻的极致,不能以此一解我当年留下的心头之恨未免可惜。不过又转念一想,这是部商业片啊,别用精英意识来套路它嘛,它最宝贵就是这个贯穿始终的极富创造力的娱乐大众精神么。我们看这片子不是为了钻进某个精神框架里不断复制自己增加厚度以达到灵魂升级的目的,我们是为了能有一个从中摆脱出来以后长舒一口气一笑了之的权利。这个《99法朗》给足我们了,以至于我们不会再去考虑它的定位:去他妈的永远没新鲜东西的好莱坞吧,去他妈的永远自我装逼充大个的《电影手册》吧,我在这部电影里获得了一些爽快解气的感受,这个足够了。

最后,与电影的评论无关,持充分尊重电影工作人员的态度而把影片字幕看完的人会得到一个彩蛋:字幕全跑完后我们能看到1906年世界上拍摄的第一部广告片,持续几秒钟的关于一种名叫Sunlight的洗衣粉的广告。单看这个只有一个全景镜头的黑白无声片段,谁也不会想到,100年后,广告业,这个本身不创造任何实质价值的产业,会发达到本片所描写的这个程度,不但创造了财富,更创造了一种让人恶心到呕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意识形态上,《99法朗》让我深为赞同的,也正是这一点。

99法郎99 francs(2007)

上映日期:2007-09-26片长:100分钟

主演:Jean Dujardin/Frédéric Beigbeder/Jocelyn Quivrin/Patrick Mille/Vahina Giocante

导演:Jan Kounen编剧:Nicolas & Bruno/Jan Kou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