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吃货可以歇息,这不是常规的美食纪录片。它更高级。
人和动物的区别,以前都以“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来区分,现代,恐怕要看对待吃食的态度。人和动物对待吃的问题上,诉求绝不可类同。那些一味引流口水的片子,我也深受其诱。《街头绝味》绝没有让我垂涎三尺,但让我领略了一场平民精神的款待,让我觉得更舒坦。
我理解的片子的核心:人生不易、接受平凡、食物带来希望。对于期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的梦想家来说,这里的人生都是弱鸡的自我安慰。但朴实得让人觉得生活越单纯越自在。
当我们用千年历史、文化符号来解读美食的时候,人,始终被忽略至微。这挺符合中国美食的传承体系:做饭的人卖的是手艺,而美食之趣都是借助文人之笔,生出妙花,生出意境,生出滋味。厨师属于三教九流中的贩夫走卒,无缘把对菜肴的理解和人生味道传世后人。所以当我们浏览多数中国美食纪录片时,也会延续固有的模式,哪怕是烹饪大师出镜,也是只知技巧搭配的手艺人——说好听了是手艺人。《街头绝味》干了一件模式出轨的事,它不讲食之味,而是专注底层人的价值观。食物,只是价值观实现的工具。所以,这里的食物没有稀奇,都是东南亚各地的平凡不过的小吃。节目有意把观众的眼睛、耳朵,引到人生故事中去。当然,《街头绝味》还是邀请了一些文化学者、电台主持、作家来助阵,铺垫一些形而上的观点。
相比于毁誉参半的《舌尖III》,《街头绝味》在人生故事上的处理更巧妙一些,这大概缘于他们有着以人为本的习惯。《舌尖III》生硬一些。但是因食见人已经是共识了。当我们听到那些平凡的故事时,我们能否被人物、故事吸引,是个讲故事的方法论问题。如何讲故事,曾经在专业领域是开过培训班的,这确实是我们的弱项。
人生不易,接受平凡。这种人生观能否在当今社会行的通,取决于观众的内心,能否引起共鸣,也取决于观众的三观建设和情感点。我推荐第二集,即日本老人一集,人格的魅力和行为魅力,让这一集更有看头。重要的是,他的笑,他的泪,至少在人性这个基本层面上,做到了极致,又点到为至,不过分渲染,却回味无穷。
《街头绝味》有它制作的缺点,比如台湾一集(也包括其它两三集),内容硬货较少,比较缺营养,有些掺水的意味。但是不能否认,这是一季好片子。它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而不仅是食物关怀。
文笔有限,欢迎指正。

街头绝味 第一季Street Food: Asia(2019)

又名:世界小吃(台) / 世界小吃 亚洲篇 / 街头美食 / 街边有食神(港) / 路边摊 / Street Food Aisa

主演:未知

导演:未知编剧:大卫·贾柏 David Gelb/布莱恩·麦金恩 Brian McGinn

街头绝味 第一季相关影评

Shayne
Shay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