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看别人的评价,都快忘了自己的声音。

李安自传里说到,推手和喜宴都是在他没有片子拍的那六年里,郁郁之中写出来的。尤其是推手,剧本在台湾得奖前几乎没有想过要把它拍出来。从整个构架上看,如果《理智与情感》是一桌满汉全席,全家人摆出新衣服架子的模样正襟危坐,那么《推手》不过是下班以后约上一两个旧友,在临街小馆子里点上的那一两个家常菜,配点小酒。

故事简单,开篇就点出两代人,以及两种文化背景之间的冲突。出现了不下三回的经典镜头是从屋外朝着外墙拍摄的,着中式对襟衫的太极老头在左手边的屋子,泰然虚坐着练毛笔字;一身休闲装顶着波浪头的美国姑娘在右手边的屋子,紧皱眉头对着屏幕猛敲键盘。中间隔着厚厚的墙,窄门一扇。两边都算得上安静,只有键盘声或者录影带播着摇头晃脑的京剧唱腔彰显着主体的存在感,几乎没有对话。

矛盾是一点点酿出来的,集中体现在儿子身上。当妻子不满老丈人对自己生活的干扰,父亲不满异国他乡的孤独生活,还要顾及年幼儿子的情感。。我看着都累。而且问题的关键在于,儿子一直在回避问题,似乎妄想着只要坚持这样的局面,事情就会自动出现转机。

最终还是中国传统概念下的亲情起了作用。父亲主动退出打破僵局,支离破碎的局面开始建立新的平衡。end of story,开放式结局。

和喜宴类似,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们,即便已经定居国外,一端俨然是放飞的纸鸢,另一端却始终握在父辈的手里。这在影片上映当时也许还只是特定的群体才能体会到的小众情感,但在国内价值观日益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当下,不少人也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酒足饭饱。都是些家常味道,不咸不淡。
日子一天天翻篇,我们一天天老去,生活里该有的问题还晾着待人解决,该有的温情也还在角落里时常闪现。

衣柜里的对襟盘扣衫,小时候的毛笔字底子,wiz笔记里的太极桩功介绍,对于静坐与冥想的向往。我老了估计跟太极老头的生活方式差不太多,就多一副眼镜和手机电脑吧。

推手(1991)

又名:Pushing Hands

上映日期:1991-12-07(金马影展)片长:105分钟

主演:郎雄 / 王莱 / 王伯昭 / 戴布·斯内德 / 李涵 / 

导演:李安 / 编剧:李安 Ang Lee/詹姆斯·夏慕斯 James Schamus

推手相关影评

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