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发不上来,完整版请看链接http://i.mtime.com/10312111/blog/7904147/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电视剧《我爱我家》的热播,情景喜剧的概念正式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一新兴类型在国产电视剧圈子里打响了头炮,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其实早在《我爱我家》之前,国内电视台已引进《成长的烦恼》等广受欢迎的美国电视剧,但直到1994年,国内终于有了自己的情景喜剧。到今天,我国的情景喜剧发展已有二十余年,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国内优秀情景喜剧,细数在那或欢笑,或感叹的岁月中令人难忘的剧目。
英氏喜剧:
一、《我爱我家》
很难说《我爱我家》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九十年代初,一个叫英达的人跟美国人学来了情景喜剧的拍摄与制作模式,从此开辟了国产情景喜剧的道路。从形式上看,《我爱我家》一剧绝对是大制作——至少从规模上看是如此。120集的剧集,又有梁左,梁欢,臧里,臧希等人做编剧,从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以独特的视角和通俗的语言进行编写,真实、可信、接地气,播出之后迅速受到人们的关注。加之剧中常有当红明星前来客串,更是吸引了不少观众成为“粉丝”。


难忘的一家人,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写照

剧中,老傅一家人生活在北京某小区某栋楼某单元内,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这一点,无论从生活习惯还是从人物对白中都有体现,剧中的人物对话能听得出是京腔京韵,尤其是和平大姐,一张嘴赛炒豆子那么嘎嘣脆,既体现了老北京大鼓艺人的身份和特色,也为本剧增添了不少幽默效果。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母们母们母们!”和平母亲的一段话,京味儿十足,加上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使这段戏成为经典片段之一。(图为和平母亲的另一段戏)

《我爱我家》选取了北京城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作为故事背景,可以说是这部剧成功的基石。倒退二十年,我国的电视剧类型定位尚不明确,与美国电视剧分门别类工厂式生产不同,国产剧主要有以下几类:港台剧,多以武侠小说改编或言情类(其实就是煽情)居多。

《雪山飞狐》《神雕侠侣》《戏说乾隆》《青青河边草》

内地电视剧除去古装剧,有相当一部分为小说改编作品,视点常聚焦在社会洪流与个人命运上,从小家看大家,内容多为感情+说理,符合当时的社会氛围。

《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北京人在纽约》

从这种环境来看,《我爱我家》以家庭剧/喜剧的模式进行创作是非常讨巧的,在那个年代里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
有了好故事,剧作算是完成了一半。《我爱我家》中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方面就是表演。表演是什么?有“表”有“演”才是“表演”。“表”是相对于“里”而言的,观众看到的是“表”,而支撑起所有外在形式的“里”的内容就要丰富得多。这个“里”来源于内心,来自于演员丰富的真实的生活体验。《我爱我家》一剧的演员很多来自北京人艺或其他专业单位,具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和舞台表演经验。常年在舞台表演的演员在摄像机前难免会表现得过于夸张,这就需要演员自己来掌控表现力度,在这一点上,《我爱我家》的演员们已演绎得相当精彩,相信在广大剧迷的心中,演员们出色的表演早已成为本剧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好剧是注重细节的。无论是角落里的道具,或是从未被记住的路人甲路人乙,都体现了剧组的精心与敬业。在全剧一百余个故事中,有不少是由各路明星大腕客串的,放在今天来看,应该算是“彩蛋”了。不管戏多戏少,每一位演员都以自己的方式很好地诠释了剧中的角色,给这部剧增添了别样的光彩。若你还记得《我爱我家》的主题曲与插曲,大概就会知道那时的“阿敏阿英”们也为此剧留下了令人难忘的歌声。
纵观二十年来内地导演贡献的履历表,恐怕还没有哪一部作品可与《我爱我家》相并列。《我爱我家》的出现,是英氏与梁氏联袂创造的精品,在此以后,就算是原班人马也再难超越巅峰。很难想象,如果当年没有“英家班”与“梁家班”的出现,国产情景喜剧的出生是否有可能晚十年。好在我们曾经有过巅峰,好在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二、《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大厅》
如果将英氏喜剧一部一部列出来,就会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关键词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家庭。作为幽默喜剧类故事集合,我国的情景喜剧更像是融合了相声、小品、幽默小故事的大杂院式的“群英荟萃”。之所以将多部剧的背景设置在北方,与北方浓厚的曲艺意蕴不无关联。我国北方方言较为通俗易懂,传播面广,部分地区的语音语调与方言土语在喜剧类作品中常被使用,不经意间便能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至于英氏喜剧多以北京作为故事发生地,除上述原因外,估计是因为英达对于自己出生成长之地较为熟悉,能够更好把握的缘故。而“家庭”之所以被最早设置为情景喜剧的核心模式,则跟国产剧的生产环境及观众需求相关。如前文所说,我国类型剧产生较晚,很多题材在早些年并未出现或出现较少,使用“家庭”这一观众最为熟悉,最易产生共鸣的观念,从编导到制作再到播出,必定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新千年时期(前后几年的时间),英氏先后出品了《闲人马大姐》系列、《东北一家人》、《候车大厅》《候车室的故事》几部作品。从内容和风格上看,这几部剧都沿袭了英氏家庭、社区、社会热点、幽默段子“大杂烩”的传统,表演自然朴实,语言生动灵巧,不乏些许的烟火气,质朴而温存。


怀旧的筒子楼,质朴而温存

三、《带着孩子结婚》《家有儿女》《心理诊所》《地下交通站》及其他
继自家树立了首个标杆之后,英氏集团出过不少家庭和办公室类型的剧。老实说,常年在一条路上走,想要超越高峰是困难的,何况还是自己的高峰。在之后的一系列剧作中,《带着孩子结婚》《家有儿女》算是较有影响力的作品,但总体上看,不足量的包袱和牵强的巧合只能勉强算是及格。其余类似《心理诊所》的作品在播出上并没有过多的安排,也几乎没有给观众留下太多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地下交通站》,另辟蹊径将抗战与喜剧结合在一起,从设计到表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吸引了一定的观众群。喜欢这类故事的剧迷们不妨看一看另一部抗战题材的英剧《法国小馆儿》,年代有些久远,或许也能从中看出特定年代情景喜剧的发展走向。
2013年,英导再次将目光瞄准了家庭喜剧,只不过这次的地点变成了天津(《我们一家人》)。 走出了熟悉的北京与广袤的大东北,英导这次再出征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按理说曲艺之乡并不缺少笑料,少的是真正能够玩得起它的人。或许津城没有北京的大气与霸气,或许连续吃老本的国产喜剧需要一段调整的时间,但作为与国产情景喜剧一同成长、慢慢变老的观众,我们更希望能够看到它真正成熟的那一天。
尚氏喜剧:
第一次看到尚敬是在《闲人马大姐》里。那个一口川味儿,一会儿一个“幺妹儿”的中年男人竟然是特别出演嘉宾。那会儿还没有《炊事班的故事》,还没有《武林外传》,很少有人知道尚敬是谁。直到后来的《武林外传》大火,尚敬才真正的走进了公众视野之中。
一、锅碗瓢盆交响曲

“大勺握得紧,饭菜香喷喷,我们保障有力,炊事班里练精兵——嘿!”
其实早在《炊事班的故事》时期,尚敬就已经显现出了独特的创作才华,炊事班六个士兵,加上闲杂人等,常驻角色共计十余人,尚敬和他的小伙伴们从此开启了军旅喜剧的新模式。军人出身,又有编导功底的尚敬这一炮打得够响。此前很少能看到军旅题材的故事,更不要说还是喜剧。对于国内观众来说,《炊事班的故事》系列有如空降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十分让人感到惊喜。憨憨的班长胖洪,精明的班副老高,一身嘎劲儿的大周,多才多艺的帅胡,初生牛犊小姜,机灵鬼小毛,每一个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都能都站在最最合适的位置。演员们基本上都将自己的家乡口音融入到剧中人物身上(有特例,但不多),以各地方的口音加上土语来制造喜剧效果。这种表演方式常见于小品中,春晚舞台上常用的东北腔,再到山东腔,天津腔,学方言是表演中体现功力又常演常新的一道大关。在《炊事班的故事》中,尚导选择了让演员们使用自己的家乡话,这种事半功倍的手法显然能够大大加强剧目的受欢迎程度,而且在尚敬之后的作品中也常有出现。
二、我的江湖谁做主

2006年,一部名叫《武林外传》的情景喜剧诞生了。剧本巧妙地借用了古代章回体的形式,以古代场景+现代段子的手法上演了一回古装现代剧。本剧的片头曲是说唱歌手李小龙为此剧特别演绎的,时髦的说唱,动感的节奏,在编曲中加入了鼠标点击电脑桌面的特效声音,现代感十足,而歌词中所唱到的江湖则更像是现代年轻人热衷的网络江湖。编剧成名于网络,后转战电视剧领域,不难看出《武林外传》的定位应是瞄准现代都市中快节奏生活,熟悉各种新媒体与网络段子的青春男女。
剧本创意十足,采用了不少搞笑的对话来衔接各个段落,且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招牌动作与口头禅,如“排山倒海”、“葵花点穴手”、“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帮我照顾好我七舅姥爷和外甥女”等等,都成为人们“百笑不爽”的台词。在拍摄手法上,尚敬使用了更多的花样,增加了荧屏内外的互动,使观众具有参与感和游戏感,出奇制胜。只是我们不得不说,在多种社交媒体都迅速发展的21世纪,很难再有人去捕捉深藏在记忆里的情感,滑稽戏虽出彩,却难得心中的一丝眷恋。
三、《卫生队的故事》《大学生士兵的故事》及其他
在《炊事班的故事》圆满收场之后,尚敬又陆续推出了军旅喜剧《卫生队的故事》和《大学生士兵的故事》。又是一个拿自己的老本拼命啃的人,这种不尴不尬的阶段,让广大观众都觉得底气不足。可是,巧就巧在尚导这一回接的是自己的戏路,但是接得好,接得妙,看似山重水复的境地,倒也没有让我们失望。这简直是小概率事件,重复自己的人很多,但能交到好运的人怕是并不很多。新剧目中,帅哥美女代替了“歪瓜裂枣”的炊事员,尚导的与时俱进所带来的效果也比预想中的好。时下热门的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中,郑恺的亮相引起了不少关注。对他了解不多的观众,是不是应该回去好好补一补《大学生士兵的故事》了?
如果有机会向尚敬导演提一个问题,恐怕我会放弃提问,直接抓住他老人家并大声说:请您扔掉剧里的“罐头笑声”!真不凑巧,前些年我曾在最普通不过的一天观看了某著名明星访谈节目,嘉宾正是尚导。总的来说一期节目很顺当,在节目最后,主持人好心地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在喜剧中加入笑声,得到了尚导的认可。于是乎我们发现在尚敬之后的作品中,真的多了些干巴巴的后期笑声。说来这并不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建议——要知道在这之前后期加入的笑声已被多次使用,也并无任何需要更改的意思。但当一部精心筹划的作品摆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冷不丁加入一把机械式的“罐头笑声”,不禁令人如在啜饮热茶之时吞了个冰疙瘩般微微颤栗,继而全身毛孔闭合,在周身表层形成上百个小型凸起而不能平静也。若要真是想让作品有“笑果”,一不能跑出电视胳肢观众,二不能将观众当成机器人,用机械的办法增加笑声,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在剧本上下功夫。
尚氏喜剧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外,另有《向阳理发店》《健康快车》等。《健康快车》综合了医疗保健和喜剧的成分,含有不少小贴士,可惜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前不久几大卫视播出的《小宝和老财》同出自尚敬之手,类型从情景喜剧转向了轻喜剧,也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尝试,具体内容如何,还需列位看官评判。

从1994年至今,国内已有不少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情景喜剧,有些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有的因为制作、表演方面的不足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管怎么说,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欢笑的日子不会因岁月的打磨而失去颜色,我们期盼着国产情景喜剧在未来能绽放出鲜艳的色彩。

此文章系本人原创,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授权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我爱我家(1993)

主演:文兴宇 Xingyu Wen/宋丹丹 Dandan Song/杨立新 LiXin Yang/梁天 Tian Liang/关凌 Guan Ling/赵明明 Mingming Zhao/沈畅 Chang Shen

导演:英达 Da Ying编剧:梁左 Zuo Liang/英壮 Zhuang Ying/梁欢 Huan Liang/臧里 Li Zang

我爱我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