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情景喜剧(情节+影响力)乃是1994年的《我爱我家》和2005年的《武林外传》。
前者胜在地方色彩鲜明和反映内容涵盖面广。这个作品有北京地区市民浓厚的生活气息,且每个人物个性饱满,三代人的时代特征突出。比如作为退休老干部的爷爷参加过抗战,经常搬出旧社会的革命论调,且死要面子;大儿子是机关中的小职员,大小算个知识分子,但却碌碌无为,文采也不行;大儿媳是评剧演员,这个身份极为尴尬,她自诩为艺术工作者,其实大部分时间闲在家中,经常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二儿子是北京常见的游手好闲的无业青年,没什么本事,却总自以为怀才不遇;小女儿是中文系大学生,浪漫朝气,也有些文人的毛病;小孙女上小学四年级,正是对事物说她懂懂得不多,说她不懂又懂一点的麻烦年龄,再加上家中请的“家庭服务员”,妙趣横生的事情便一件接着一件了。
后来的情景喜剧之所以比不上《我爱我家》,一个原因是没有突破,一味的模仿《我》剧一家人的形式,更要命的是学了却没学到最精髓的部分。《我》剧人物繁多,题材涉及面才能广,《东北一家人》中有两老,没有《我》剧中的知识分子阶层,《闲人马大姐》人物更加单调,编不出什么故事也属正常。《我》剧能写爷爷老傅和死对头老胡在区里针锋相对,大儿子带着文人的天真想改行、下海、赚大钱,儿媳以为自己是一线艺人,二儿子试图暗箱操作中一回奖,甚至是小孙女也有 “早恋”,迷歌星之类的小插曲,一些每个家庭都经常出现的琐事以及由于每一类人的不同个性而普遍发生的事情和摩擦,用戏剧化的夸张与巧合演绎出来,吸引到庞大的观众群,当是意料之中。
而对情景喜剧的编剧来说,笑料需要的是想象力,但文采与知识面也同样重要,否则只能成为毫无依托的瞎掰,喜剧语言也会变成干涸之泉。《我爱我家》具备这两个条件,继它之后横空出世的《武林外传》同样如此。
《武林外传》胜在“与时俱进”,《我爱我家》已经是九四年的旧调调了,这么多年过去,还搬用它的老模式,当然注定失败,更何况重要的编剧梁左也已仙逝。《武》剧完全跳脱了这个壳子,开辟了新的光明大道,无厘头式幽默的加入,对时下最流行事物的调侃,现代时尚用语的敏锐把握与运用,都让该剧有自己的时代特征。
接着文采这个话题,没有文采与知识面的喜剧只能沦为低俗的“恶搞”,当然这个“低俗”指的是“低于普通老百姓的欣赏力”,喜剧要的是大众化,不要“高雅”,也不要“低俗”。想得多一点的人看出讽刺,想得少一点的人笑笑就过,这才是喜剧。所以需要想象力与文采并重,这是《我爱我家》与《武林外传》的成功向我们证明的。它们或机智或警醒的语言和文字都给我们以深刻印象。比如《我》剧中有一集是讲述他们家的小保姆在街上被星探相中,去参演一个电视剧的故事,该集的标题为“彩云易散”,小时候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能按字面去理解,上初中读了《红楼梦》才知道,这是曹雪芹给丫鬟晴雯写的一段判词中的话:“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彩云易散”四字正好概括了小保姆渴望出人头地,不甘“身为下贱”,又最终破灭的情状。《武》剧的例子也很多,一段吕秀才“说”死姬无命的经典对白就让我叹为观止,这段话不仅包含了哲学中关于宇宙本源问题的探讨以及宇宙本体询问,更包含了精神分析学“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无怪乎姬无命会被这样生生地“说”死了,果然是“知识就是力量”呀,而佟掌柜计划飞上火星的一段酣畅淋漓的陈述同样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所谓的大气,就是如此了。
而《武林外传》更高明的地方是作者熟读武侠书籍,将时代放在了一个迷你江湖中,不仅使观众聆听这些现代社会深奥论断时,因时代背景感而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发出笑声,更是嘲笑了如今荧屏上充斥着的古装武侠片(当然具体内容方面它的讽刺面非常广,不只是武侠片而已,比如经典台词“我上头有人!”),收视率得到如此佳绩,自然是实至名归。
P.S.
中国情景喜剧演员的演技都没话说,毕竟话剧演员的底子厚,工夫过硬!
另:据说《武林外传》在台湾收视不佳,观众抱怨看不懂,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部剧所需的文化氛围与底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a4709601000odc.html

我爱我家(1993)

主演:文兴宇 Xingyu Wen/宋丹丹 Dandan Song/杨立新 LiXin Yang/梁天 Tian Liang/关凌 Guan Ling/赵明明 Mingming Zhao/沈畅 Chang Shen

导演:英达 Da Ying编剧:梁左 Zuo Liang/英壮 Zhuang Ying/梁欢 Huan Liang/臧里 Li Zang

我爱我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