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开始,是一个男女主在法官面前争吵的长镜头,影片的结束,是一个男女主隔着破裂的玻璃坐在椅子上等待女儿的选择的长镜头,一吵一静,以“别离”开始,又以“别离”落幕,一次别离,一生别离,“别离”贯穿了整部电影的主线索,不止出现在夫妻之间,还出现在了父子之间、阶级关系、私欲与宗教道德、公民与国家等各方面的关系上。整部影片的剧情丝丝入扣,在故事的背后,却是揭示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

人与自身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一种信仰与私心、利他与利己的挣扎。他们的信仰,来自于对伊斯兰教的忠诚,影片中最神圣的事情,莫过于手按古兰经发誓。瑞兹的矛盾,主要在于是否说出自己流产的真相,如果她选择保持沉默,那她就可以拿到赔偿金,但如果她说出了真相——她是因为被车撞了才流产的,那么她将什么也得不到。而对于纳德来说,他的挣扎主要来自是否说出他已经知道瑞兹怀孕这件事。如果他说出真相,那他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坐3年的牢,也会因此无法照顾女儿和老年痴呆的父亲,但如果他隐瞒真相,却又是对信仰的不忠。
影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物的挣扎,最终做出的选择都是放弃了私欲,在伊斯兰教的信仰下,救赎自己,避免他人受到惩罚,这让影片充满了人性向善的力量。
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瑞兹从一开始就选择隐瞒自己流产的真相,无视法律,无视道德,最后却在要拿着古兰经发誓时崩溃,致使事情真相大白。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宗教信仰远远大于法律和道德力量,宗教力量在人们心中起着主导作用,地位无法撼动。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价值观的冲突与信任危机。这种矛盾,一是来自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中产阶级的纳德一家有房有车,雇得起雇佣;而低层阶级的瑞慈因家庭负债,即使怀孕也要出来做女佣,这种贫富之间的差距导致了人物之间的信任危机。二是来自于同一阶级之间的矛盾,西敏选择离开伊朗,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纳德却选择留下,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选择女儿接受本国的教育,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了夫妻二人之间的离婚。
这些矛盾,正好暴露了伊朗社会的问题,影片中不同阶层的人物在事件中最终结局的不同——中产阶级的纳德一家似乎并无过错,而低产阶级的瑞兹一家却是在忏悔,揭示了中产阶级优于低产阶级;纳德与西敏之间的矛盾总会表现出男性的主权意识,而纳德对女儿的教育,也总是在以让女儿自由选择的名义主导她的行动,揭露了家庭中男权主导的严重性。

人与社会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审视反思。影片以离婚这个社会真实的事件展开,处处体现着人们对伊斯兰教的忠诚和信仰,对当地传统习俗的推崇,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呢?纳德的保守思想,让他自认为男性必须是主导地位,瑞兹受这种束缚不敢让丈夫知道她当女佣的事。而影片最后是等待女儿的选择,但我们到最后都无法知道女儿最终的选择,是继续保守,还是选择逃离,这种矛盾,就交给下一代去处理吧。

影片以一个离婚事件拉开帷幕,揭示了伊朗的多种问题,一次别离,多重矛盾,最终该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一次别离جدایی نادر از سیمین(2011)

又名:伊朗式分居(港) / 分居风暴(台) / 内达与西敏:一次别离 / 纳德和西敏:一次离别 /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 别离 / A Separation / Nader and Simin, a Separation / Jodaeiye Nader az Simin

上映日期:2012-11-13(中国大陆) / 2011-02-15(柏林电影节) / 2011-03-16(伊朗)片长:123分钟

主演:佩曼·莫阿迪 Peyman Moadi/蕾拉·哈塔米 Leila Hatami/萨瑞·巴亚特 Sareh Bayat/沙哈布·侯赛尼 Shahab Hosseini/萨日娜·法哈蒂 Sarina Farhadi/梅里拉·扎雷伊 Merila Zare'i/阿里-阿萨哈·萨哈巴齐 Ali-Asghar Shahbazi/巴巴克·卡里米 Babak Karimi/吉米娅·侯赛伊妮 Kimia Hosseini/希尔·亚齐丹巴克什 Shirin Yazdanbakhsh/萨哈巴努·佐哈多 Sahabanu Zolghadr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编剧: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一次别离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