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奥斯卡外语片,《一次别离》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势力。而且,我觉得,最后的赢家就应该是它。

有关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故事,一向比较引起注意,像好莱坞早期的《克莱默夫妇》,后来的《美国丽人》,还有近年的《革命之路》,都是如此。中产阶级在西方国家里是占据社会主流阶层的一群人,透过他们,往往可以折射整个社会的生态。所以,这样的题材本身就具有优势,但将琐碎繁杂的生活细节进行戏剧化,却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这需要编剧与导演强大的功力。美国还好,那是主张言论自主的国度,几乎什么话题都可以探讨。而在像伊朗或者中国这样的国家,要想将中产阶级的生活琐事拍摄出优秀的电影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权力过大的政府,在电影拍摄之前,会进行审查,而负责审查的人又往往都是一帮守旧,谨小慎微的人,所以要想在他们的牵制之下,拿出漂亮的剧本来,非常不容易。这也是中国导演动辄将自己想象力缺乏推在审查人的身上的一大原因。

审查不仅决定了电影的大致走向,而且决定着到导演的命运。像同为伊朗导演的贾法·帕纳西,就因为拍摄电影题材的敏感而被伊朗政府禁止拍片20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次离别》能够有优越的表现,就更显得殊为难得。

对于审查,《一次离别》的导演法哈迪说:“审核的过程很漫长,首先要提交剧本,这中间会有反复的修改,我们也学会如何避过一些题材和内容的陷阱,如何在挑战官方的底线时又能说服他们过审;片子拍完后又要给另一个部门审批。这个过程就像一场拳击比赛一样,对手动作很多,拳法复杂,一下子是琢磨不透他的套路,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就会狠狠给你一击。”这个过程大致跟中国的差不多吧。

《一次别离》展现的伊朗的社会生活,透过一个中产家庭展开,而且纠缠于宗教信仰、阶级对立、法治与宗教裁决、子女教育、性别差异、家庭矛盾,以及到底该不该出国逃离本地之间的冲突,各种因素纠集起来,在淡淡的家庭生活之中潜伏了浓浓的暗流,使得本片的可看性大大提高,不显得沉闷。

是否应该出国的问题,引发了中产家庭的一次别离,男主人由于工作无法照顾留在家里的痴呆的父亲,于是雇佣了一个小时工来帮忙。而贫困家庭的佣人,却是背着丈夫出来打工补贴家用的。痴呆的老人行动无法自主,从而导致了佣人在照顾老人的时候被汽车撞倒。而后又因为佣人去医院而导致老人差点死亡。于是盛怒的男主人推了一把佣人,结果导致已怀孕的佣人流产。虽然在她流产之前,婴儿已经因为被撞而死亡。但法庭上的冲突,还是将两个家庭都搅了进来,并且使其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道德与良心的考验。

在古兰经中,盗窃被列为第一重罪,而且其他的罪行都背解释成是从盗窃而生发而出的。说谎是盗取了别人获取真相的权利,杀人则是盗取别人生存下去的权利。当事之中的男主人,还有女佣人,以及男主人家11岁的孩子,还有她的家庭教师,都面临着该怎么说话的境地。道德、现实,还是信仰,都在考验着其中的人。

而最后的结局则是开发性,我们无法具体得知那些支票是否被送出,也不知道最后孩子在法庭上将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但我们知道,生活的选择,既然作出,就会对以后的事情发生影响。女主人决定搬家,男主人明知对方怀孕还雇佣其人,佣人在知道自己无力照料那个老人的时候还勉为其难,都为以后的悲剧酿下了种源。随着故事的推进,带给人的思考也越来越多。因为电影已经超越了伊朗,也超越故事中人物之间的故事,而带有了普遍的意义。人的选择与人生的走向,需要人好好去思考,任何的盲目都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所以,必须要推荐一下《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

一次别离جدایی نادر از سیمین(2011)

又名:伊朗式分居(港) / 分居风暴(台) / 内达与西敏:一次别离 / 纳德和西敏:一次离别 /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 别离 / A Separation / Nader and Simin, a Separation / Jodaeiye Nader az Simin

上映日期:2012-11-13(中国大陆) / 2011-02-15(柏林电影节) / 2011-03-16(伊朗)片长:123分钟

主演:佩曼·莫阿迪 Peyman Moadi/蕾拉·哈塔米 Leila Hatami/萨瑞·巴亚特 Sareh Bayat/沙哈布·侯赛尼 Shahab Hosseini/萨日娜·法哈蒂 Sarina Farhadi/梅里拉·扎雷伊 Merila Zare'i/阿里-阿萨哈·萨哈巴齐 Ali-Asghar Shahbazi/巴巴克·卡里米 Babak Karimi/吉米娅·侯赛伊妮 Kimia Hosseini/希尔·亚齐丹巴克什 Shirin Yazdanbakhsh/萨哈巴努·佐哈多 Sahabanu Zolghadr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编剧: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一次别离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