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很好,值得四颗星,多出来的一颗送给片尾。开放性结局虽然不是什么神来之笔,但也让人够揪心的。

印象里这是第一次从伊朗电影里看到伊朗中产阶级的生活,相对于更常见的平民、贫民和难民题材,无疑是一次新鲜的体验。说跟《撞车》神似,多少有些道理。闹离婚一件事,惹起无数问题,纠合了各种矛盾,最后由回到离婚上。但是跟《撞车》相比,这出“伊朗式离婚”无疑更加丰满富。像性别权利、阶级问题、信仰危机之类的老生常谈,都能在这个故事里找到,而且还是在几近失控的争执当中不动声色地展现。如果愿意,通过这老爷子给小夫妻惹来天大麻烦这一点,也可以管窥一下伊朗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吧。

对我来说,两个家庭的冲突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至少在电影里面,生活陷于困顿的一家人和衣食富足的中产阶级家庭都没什么原罪。他们只不过在某个关键时刻犯个“小错误”,撒谎、冷漠、控制不住情绪,一步错、步步错,最后闹得不可挽回时才戛然而止。我一向都被电影牵着鼻子跑,不大会跳出来旁观影片的伏笔、逻辑线等等。模模糊糊想来,这部小成本影片的剧情编的算是严整,故事前后呼应,所作所为也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征。

纳德在银行工作,家庭幸福,跟老婆西敏的矛盾在于是否投奔自由世界,让生活好上加好。既然无心做忧国忧民的公知,那么前来帮工的瑞茨倒苦水时,他神游天外做爱答不理状就“有情可原”。至少,老爷子肯定比那个没见过面的苦逼卢瑟尔来得重要,这种“小资产阶级情调”同样“有情可原”。原以为正因为这份冷漠让他脱了事先了解对方怀孕的干系,但是编剧横插一杠,后来他打给妇产医生的灵机一动却曝露了实情——在无心之间他已经知道了瑞茨是位孕妇,而这正是衡量罪行的关键。

无产阶级阵营方面,因为瑞茨并没有知会老公自己的车祸,所以那男人的作为就更像无助者的自我救济,而非地痞流氓式的撒泼打滚。虽然有僭越信仰的念头,但是他种种不和谐言行终究值得同情,因为处境和自身的缺憾剥夺了他获得更多(经济的与精神的)尊严的机会。他去学校指责老师作伪证的一段,着实入木三分。他一个拙嘴笨腮的劳苦大众说理自然说不过知识分子,最后一招,也是最无助的一招就是掏出《古兰经》,作为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情急之下,纳德女儿特玫的老师也顺势利用宗教典籍自证清白。虽然无奈,那汉子却也不再纠缠,悻悻而归。这一场戏,真是精彩。既见宗教信仰对普通民众的重要,也为后面纳德利用宗教反击埋下伏笔。

影片里的人,虽然有贫富之分,但都是很普通的人,绝非大奸大恶。所以,瑞茨、纳德和特玫会隐瞒真相甚至撒谎,但都为良心谴责所煎熬。

法庭戏最集中地展演了冲突,对峙时的紧张及其悲哀底色,真实得令人惊讶。咱家先后接触过几次“闹公堂”。应当大书特书的“弱者的武器”,对簿公堂时就只剩下“一哭、二闹、三上吊”几项法宝。影片里面,瑞茨老公喋喋不休惹得法官发毛,把法官秉公执法的逐渐透支干净。这些场景,现实生活当中也不鲜见。底层人士,去到繁文缛节的司法机关,往往不习惯于讲求程序的文书法律。再加上整体司法环境不争气,对方上流人士又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弱势一方难免感觉对方早就沆瀣一气。闹来闹去,弱势者可能就更情愿去寻求盘外之招,他们就仿佛自证的“刁民‘,老爷们则更难洗脱”枉法裁判“的恶名。如果我们善意地弘扬无罪推定精神,司法困局只能以无解的杯具论处,末了还是要求助宗教典籍,让天上的神裁定人间的罪。

西敏当是影片主角,但是相形于男人们的唇枪舌剑和瑞茨的一波三折,她反而更像老爷子,用来挑事儿和串起整个故事的线索人物。如是,似乎最为重要的家庭生活,又相应地躲到社会及信仰问题的影翳中去了。

一次别离جدایی نادر از سیمین(2011)

又名:伊朗式分居(港) / 分居风暴(台) / 内达与西敏:一次别离 / 纳德和西敏:一次离别 /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 别离 / A Separation / Nader and Simin, a Separation / Jodaeiye Nader az Simin

上映日期:2012-11-13(中国大陆) / 2011-02-15(柏林电影节) / 2011-03-16(伊朗)片长:123分钟

主演:佩曼·莫阿迪 / 蕾拉·哈塔米 / 萨瑞·巴亚特 / 沙哈布·侯赛尼 / 萨日娜·法哈蒂 / 梅里拉·扎雷伊 / 阿里-阿萨哈·萨哈巴齐 / 巴巴克·卡里米 / 吉米娅·侯赛伊妮 / 希尔·亚齐丹巴克什 / 萨哈巴努·佐哈多 /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 编剧: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一次别离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