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国荣是否亲自打鼓?
张国荣在《鼓手》里又打鼓又唱歌。打鼓既然从学、练的阶段以至表演,自不能假手于人,也不好靠摄影技巧以假乱真。他非常诚意地要求导演让他学打鼓:“这不能骗人啊,也不是一个年青人所应为的。”(按:在工作人员表中有一个‘鼓技指导许锡洪’,相信他便是指导张国荣打鼓的人兄)

 
张国荣打鼓片段下载:http://lesliecheung.cc/movie/drummer/drummer.rm

2,访问导演杨权
杨权:“什么经历我都有,卖座的、不卖座的,我都尝试过,我是能够接受任何失败的。今次和周聪合组‘诚意公司’,是想拍一些自己喜欢的戏。我拍《IQ爆棚》可以所是带起了年青人戏的先河,随而有不少关于年青人的戏出现,但我却发现这个情况对年青人不大公平,因为大部分年青人是正常的,他们绝不像戏里面所描写的年青人,往往都是问题青年。但是,我们便想拍一部比较健康的年青人戏。”

“我家的那个小子就是爱打鼓的。在影片里打出‘三十二分之一拍’的那个角色饰演者是我的邻居,本身也是迷打鼓的,我便找他来客串。”

3,为什么用张国荣

张国荣当年的影片都是配角、不讨好的角色居多,为什么杨权立志拍的一部“干净片”会找张国荣做男主角。杨权说最初是另一个合作者周聪向他推荐张国荣的,他对张也有印象,便同意选用。他们都觉得这个年青人很有前途,有机会上位。杨权坦言用张国荣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张国荣的歌艺不错,而这部以音乐为题的电影正需要这样的歌手演员。当年张国荣尚未走红,未有卖埠能力,但优势却是片酬较低。当年有行家对杨权说,他早了两年用张国荣,如果迟两年,局面便大不一样。

他强调张国荣是“很不错的年青人”,所以很有诚意用张国荣,希望捧红他。而他亦很喜欢找新人拍戏,他认为捧新人一定要让他们做主角。至于女主角方面,他曾经考虑过黄杏秀和周秀兰两人,后来他选了周秀兰,原因是之前与她在《IQ爆棚》里合作过,觉得她演戏很用心。

《鼓手》结果没叫张国荣红起来,但有一些事却令杨权深刻。他尤记得张国荣当年在电台说了一句:“我终于拍了一部‘对’的戏了。”而他亦留意到张国荣在多次演唱会中选唱《默默向上游》。问杨权可知原因,他说可能是张国荣当年曾拍过一些不大满意的戏,而《鼓手》终于可让他演绎到一个完全正面的角色。

论及张国荣在此片的演技,杨权觉得他演出很平实,演出要比早期《青春鼓王》(邵氏)林冲要好得多。片中那些打鼓的镜头全是张国荣亲自上阵,没有用替身。

《鼓手》三首歌曲《我要逆风去》、《人生的鼓手》、《默默向上游》最后收录在张国荣的华星唱片发行的第二个专辑《风继续吹》之中。众所周知,张国荣凭一曲《风继续吹》开始为大众注目,但大家可能不知原来张国荣的伯乐陈淑芬,当年与杨权相熟,正是在拍《鼓手》期间,陈淑芬请杨权介绍张国荣给她认识。后来张加入华星,从此一帆风顺,老人家说,张国荣走红,他也有功劳呢!


竹聿名:
青春片可以多看,看了心态年轻。但青春励志片却不能多看,看多了就不励志了。和全世界的励志片一样《鼓手》都没有太大的突破,普通之作。但如果要我推荐一部励志片,我也愿意推荐这部《鼓手》,因为张国荣不只在影片中励志,他后来的人生也是如此“默默向上”,有戏如人生的成份,看起来不会那般做戏。

鼓手(1983)

又名:The Drummer

上映日期:1983-03-16(中国香港)片长:88分钟

主演:张国荣 郑丹瑞 周秀兰 卢大伟 吴回 胡大为 钟保罗 张琼瑜 

导演: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