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承认我给这篇小评起了个唬人的名字。这部片子断不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古装片,但它好歹是在1927年掀起的那阵古装片风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是我们至今还能看见的最早的古装片了。

我们今天还能勉强看见这部片子的全貌,还要得益于它另外一项第一,这部片子是最早在西方公开放映的中国电影,1927年在中国上映的本片在1928年夏天在法国放映。以至于今天我们看见的版本,插入的字幕卡上的语言是法文,然后在法文间隙中漂浮着小小白白晃动着的电脑制中文字幕,在闪烁的画面中勉勉强强能看得出是啥意思。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在我们仅存的不多的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几部电影里,不论是《西厢记》也好,《掷果缘》也好,《怕老婆》也好,它们的字母卡上可都不是,或者说,都不仅仅是中文。也许我国原版的珍贵胶片都毁于商务印书馆1932年1月29日的那场大火,毕竟能在外国的电影资料馆里面找到我们自己的老电影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这还是不禁让我想起我国目前老电影修复保护工作的惨痛现状。老电影的碟子出了不少,有不少还是法律意义上的正版。影迷们欢呼,学者们欢呼,可是把碟片插入进去一看才发现出版商才不管这部电影是不是残缺不全,是不是布满了灰尘划痕,声轨是不是变了调,影像是不是不停晃动闪人眼睛。似乎根本就不知道修复为何物,更别提什么拍花絮,纪录片,人物访谈,请专人为默片配音。似乎出碟的目的就是榨干能从这些老古董身上榨出的最后一毛钱。这看上去似乎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些耗钱耗时耗人工的事情该谁做呢?中国电影资料馆?人家没钱。出版商?人家没义务。盗版商?人家没技术,并且,人家没片源嘛。等老外?嗯,这可是条解决之道,我们把我们的老片子拿到外国去放,拿到电影节上去放,然后就等着热爱电影艺术的老外们痛心疾首地自己找上门来了。本来嘛,咱们又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反正修好的电影也还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电影,咱害怕他偷了去不成。

言归正传,咱们在回到这《西厢记》身上。这部只有四十多分钟的片子很好地结合了爱情,武打,喜剧等多种元素,剧情上也是一波三折,还算是引人入胜的。但是这片子在大陆学者编写的中国电影史中似乎分量不重,我想研究中国影视的老学者们重时装剧,轻古装剧,重左翼现实,轻调笑娱乐的观点至今仍风气未过,反而在香港学者看来,这部片子的分量可是不轻。香港电影本来就继承了中国老电影娱乐,调笑,草根和小市民气的一脉传统。

光看片子本身,我相信也属上品。也许是西方电影看得太多,我一直对我们自己的国片持怀疑态度,在看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国片时,总是惊奇,“咦,原来这样的拍摄方式那个时候中国就已经会用了么?”直到看到《乌鸦与麻雀》,我才直到自己这种惊异完全是多余,就算是1920年代,中国电影可也已经是发展了二十多年,外国电影早已进入,留洋人员亦不在少数,模仿别人拍几个镜头,难道聪明的中国人(我这里是褒义哟)还做不出来么?

这部拍摄于1927年的西厢记,在电影手法上已经非常成熟,不论是景别的运用切换,还是转场的淡入淡出或是溶镜,还是兵刃相接时的快速剪辑,还是同一场景多个镜头的切换表现,都表明这在当时肯定不是一部粗制滥造的作品。据当时的评论说这部电影的艺术水平在当时仍属中游,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当时的“上品”能是怎样的一个样子呢?

此片还有另一个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他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特技,让涨生在梦中骑着一只巨大的毛笔去追抢走崔莺莺的敌将,还让真让他挥着毛笔有模有样地战了几回合。原来唱词里面的“笔尖横扫五千人”还真是落到实处啦。嗯,中国的第一部特技电影。1928年开始的《火烧红莲寺》等神怪片中特技滥觞于此啊!整个中国地区古装片的武打特技滥觞于此啊!!

最后前一幕是张生赴京赶考,路遇茶店歇息,后一幕就是两人洞房花烛,并没交代到底是张生所思所想,还是若干年后美梦成真。窗纸上两人的剪影摇摇曳曳中电影结束,还真有那么点意味。

最后有两点我很是不明白。莺莺拜月张生偷看的情节明明发生在晚上,可是灯光色泽等等与白天完全没差。技术的问题,不知道怎么拍夜景戏?最莫名其妙的就是我看的版本居然是宽屏版,1927年啊,中国啊,怎么可能?真不知道是翻录的时候哪个步骤除了问题,张生那张扁圆的脸啊,那对上翘的眼啊,那个进城下马就找好去处的行为啊,怎么看都不像好人啊!!

西厢记(1927)

又名:West Chamber

上映日期:1927片长:49分钟

主演:林楚楚 / 葛次江 / 李旦旦 / 

导演:侯曜 / 黎民伟 / 编剧:侯曜 Hou 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