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宁的初期作品,现在看来预算都低得惊人。大气层消失46万,北洋水师50万,战争子午线也只有47万。
即使这是在钱很值钱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觉得,未免也太少了点。

冯有个绰号,叫拚命三郎,据说拍起电影来编剧导演设想特效以及特级替身都是他,拍红河谷的时候第一遍牦牛阵,摄像机被牛群踩碎了,然后第二遍的时候,这家伙就自己扛个摄像机站里边了。后来有人问他,拼命三郎是吧。
冯答:现在是拼命三十郎了。

匹夫抑或猛夫不一定没有思想,就像我现在谈到的战争子午线,单就其思想深度来说,即使拿Apocalypse Now相比也不遑多让。战争洪流中的一群儿童、一个伤兵和一个大学生,在荒野中的奋死挣扎和痛苦失声,吊在绝壁的命悬一线和隧道里的玉石俱焚,冯用他们或者它们体现了什么?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孩子?战争是可憎的孩子是无辜的?还是别的什么?

我不知道我可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当初看到这部片子时所收到的震撼,也许它给我的代入感并不如大气层消失那么强烈,但是,它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一大串的问题。我甚至不知道如何说起。我当时大概11岁,没有能力去回答。

事情太复杂,会让人根本没法理解;事情太简单,又让人觉得没有挑战。
太宏观地看问题,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太微观地看问题,又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多傻了吧叽的事情我很烦躁很想杀人连那谁谁谁一起毙了。

我的儿童时代经常充满了上面的矛盾思想。在看战争子午线的时候被暴露的尤其强烈,我不知道战争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不知道打鬼子根一帮啥都不知道的小毛孩子有啥关系我不知道一个眼睛都瞎了的兵还奋死挣扎想要拼命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哪个小女孩吊在悬崖直到力气耗尽也没有人去救她是为什么我不知道当年的地雷为什么在50年后成了孩子们的玩具我不知道隧道里的玉石俱焚究竟是不是值得。

但我同样不理解,在月球上看得到或者看不到长城和在山岭中挣扎的这些孩子有什么关系?阿尔忒弥斯又不会把那些杀人如麻的日本兵箭箭穿心。长城?不就是给了孩子们几块砖的一个掩体,让他们加大自己的生存概率的工具?象征?Who care!

然后我有很长时间没有想起这部电影。
然后15,6岁的时候我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几乎哭出声来。

战争子午线(1990)

又名:The Meridian of War

上映日期:1990片长:92分钟

主演:富大龙/沈丹萍/江韵辉/牛萌萌/董扬

导演:冯小宁 Feng Xiaoning编剧:冯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