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影和电视传入中国以后,用这种艺术方式去表现整个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的作品层出不穷,而且常拍常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部1996年拍摄的老电影,《红河谷》至今仍能被观众所铭记,抛却其政治教育意义不谈,其在艺术手法和艺术表现上却有独到之处。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角度谈谈《红河谷》的成功之处。


【时代的小和大】
这是一个小时代。也是一个大时代。
这里的“这”不仅仅是影片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同样也是影片诞生的时代。
首先说说影片内容吧。说它笑,是因为整个故事的主线情节很简单。总体上看,整个故事是以那个长大成人的孩子“嘎嘎”的口吻记录的。他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观众所看到的所有场景都曾经在他眼前无比真实地上演,因此,他和主要人物虽然关系亲密但仍然保持一种相对客观而疏远的态度,成为整个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但是,作为片中次要的又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他的成长过程就是整个影片的时间线索。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和国仇家恨的纷乱的剧情下,其实说到底也就是嘎嘎的成长之路。尚在襁褓的婴儿有红扑扑的脸和清澈无辜的眼睛,配上画外音低沉而苍凉的成年男子声线,更显触目惊心,让人忍不住揣测究竟有多少岁月风霜的磨砺才能将生命锻造成如此苦难的姿态。从头到尾他的声线都是波澜不惊的,但剧情越深入,那些浓烈的刻骨铭心的往事就越是将这份过尽千帆的淡定衬托得格外悲凉。剧情的前半部分围绕他和祖母、雪儿、格桑和琼斯的生活展开,整个风格是和谐而温情的,仿佛民族矛盾国家矛盾都像雪山上的积雪一样虽春风消融了。此时的嘎嘎是不谙世事的孩童,有着最纯真甜美的微笑,美好得让人觉得像是雪山的神赐。而当侵略者的炮火蹂躏这片神圣的土地的时候,嘎嘎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明辨是非的少年了。他的身形和格桑相比还很纤弱,但他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所具有的深沉情感是沉淀在血液深处的最为坚韧的力量。最后,面对这个曾经被他所救,现在又来屠杀他同胞的侵略者,他完成了一个远远超出他心智的大胆计划——将他们带到沼泽淹死。尤为我动容的是,即使在琼斯用枪指着他的时候,嘎嘎的眼神依然是清澈的,虽然坚毅但是没有狰狞的戾气,那是一双毫无尘垢却不得不沾染鲜血的眼睛。也就是在这样的眼神中,琼斯放下了枪,倒在地上放声哭泣。很多人说这一段显得矫情,我想,对琼斯来说,这个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他几十年的人生中最无邪最纯真的一段岁月。面对这样犹如天赐的澄澈双眼,杀戮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在影片最后,所有人,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都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灰飞烟灭,唯有嘎嘎和他的老祖母活着离开,带着新的希望和生机,带着永不磨灭的信仰,走出了这片神赐的土地,和影片的开始恰恰形成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形的轮回。闲话一句,导演在片中也刻意强化这种轮回的宿命感,从雪儿的台词到打火机,再到转经筒等等。而嘎嘎在临别时和琼斯对视的最后一眼真正让这个自诩文明的侵略者感到自身所作所为的荒谬和他坚持的信仰的崩溃。而也就是这种崩溃让他走向雪山,走向他梦寐以求的纯白无垢的天国,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自我毁灭。
影片的主线人物寥寥无几,几句就可以讲完,但是它背后隐藏的,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狼烟烽火的历史。整个故事的背景交代得比较含糊和缓慢。但从汉人的发型可以看出当时应该还是清代。随着英国探险队的进入,熟悉历史的人才反映过来,这反映的是英军两次入侵西藏的历史。19世纪是西方列强开拓世界殖民地的历史,中国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19世纪又是被压迫国家民族主义情绪形成和反侵略的历史,中华儿女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谱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悲歌;19世纪还是民族问题尤为尖锐的历史,如何抵制列强对我们的分化瓦解的图谋几乎成为政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面对这样复杂的国际形势,导演没有拉开广泛的时间和空间的阵地,而是独具慧眼地选择了西藏这样偏安一隅的小地方。大概是因为西藏是一片太过安静而祥和的乐土,以至于当她受到侵略的时候那种悲剧性和脆弱性会更有戏剧张力。
再谈谈影片的制作背景。影片拍摄于1996年,上映于1999年。西方沉浸在又一个千禧年到来的喜悦和末日来临的些许惶恐中,席卷全世界的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或者忆苦思甜的谈资。而对中国来说,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并且进入一个非常重要而关键的时刻,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更多的思考和期待。而在文化界则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影片至今看来还是很前卫的。在空泛的爱国主义和教条化的民族大团结的大背景下,影片更多地描绘了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生存状态。用最简单的词概括,就是贫穷。而这种贫穷细究起来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汉人为代表的,因愚昧而无知,因无知而落后,因落后而贫穷,又因为贫穷而麻木。这几乎是当时所有受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的人们的真实写照。宗族主义和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如此根深蒂固,而他们对自然是如此的依赖和顺从,活得就像勤勤恳恳的牛和战战兢兢的羊。另一种贫穷是藏民式的,准确的说来这算不上贫穷而应该称为简单。西藏是离天堂最近的土地,而这里人们的生活也最为简单朴素。他们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背离者,他们顽固而执拗地保持着人类千百年来生活的传统,他们更适合活在《圣经》或者别的什么地方,而不是活在即将被血洗的西藏。这是一种对前工业时代的追溯,这种田园牧歌的风情或许唯有伊甸园里的亚当夏娃可以媲美。《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句话说得最意味深长:你要表现一个人的骄傲,一定要表现一个人的痛苦。与经济上的贫穷相反,在精神上他们是富足的,是圆满的。与此相比,侵略者的嚣张和蛮横就显得更可笑也更让人厌恶。导演试图突破旧式的脸谱化的人物塑造,尽量表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这一点在侵略着身上尤为突出。虽然不可避免地被人指责“美化侵略者”,但是这种复杂性为影片注入更多值得思考和回味的余地,也让观众对这一幕幕人类上演的悲喜剧有更鲜明而低沉的叹惋。大段大段的英语对白充满了国际感,表现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渴望,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也是很成功的一次尝试。

【红色元素的应用】
在我看本片之前,我只知道有一个导演是喜欢用红色的。大红的灯笼,鲜红的高粱,血红的夕阳,赤红的土地,还有巩俐在红盖头下微笑的脸,美得惊心动魄……
不可忽视的是,本片中也用了大量红色元素,这些元素虽不像张艺谋那样铺天盖地,但是也给影片留下一种动人的风情。张艺谋的红色用得恣肆,用得酣畅,用得让人想起光的暖,血的热,火的烈。但是,本片的红色用得更为含蓄和苍凉,到最后淋漓的鲜血被茫茫的白雪洗去了所有的罪孽,真正应了《红楼梦》里的那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犹记得故事的开始,是烟火梵唱中的喇嘛寺。喇嘛袍的颜色是鲜红的,一眼望去就生了敬畏之心。在一群磕头的群众中间,手摇转经筒的奶奶就裹着鲜红的披巾,身后背着小小的“我”。镜头毫不吝啬地给了她一个特写:干枯的花白的头发,凌乱而褴褛的衣服,皱纹遍布写满沧桑的脸。明明是行将就木的老人,脸上却带着对新生命的憧憬。紧接着画面一转,山的另一边,同样身穿红衣的两个妙龄少女,等待她们的却是和牛羊一样丢进河谷祭天的命运。那么多身强力壮的男人点着火把喊着号子,为的就是牺牲两个女孩去“拯救万民”。他们同样虔诚的脸上闪现着理所应当而又跃跃欲试的神情,没有一丝一毫的负罪感,那是一种比贫穷更可怕的愚昧和无知。女二号雪儿年轻的脸上泪水纵横,闪现着绝望的死气:“下辈子,做猪,做狗,也不要做女人”一句话掩盖了多少的卑微和心酸。生和死居然以如此紧凑的方式排列在一起,而两者之间相隔的,仅仅是一条河的距离。
《红河谷》,片名就带了一个红字。剧中唯一一次正面展示河的是在片头祭太牢的一段。奔腾的赤红的河水想咆哮的野兽吞噬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人在他面前只能像羔羊一样等待宰割。想得远一点,这河水不就是时代洪流的表现吗?泥沙俱下,挟裹着无数的尸骨和鲜血却仍然顽固地向前,无情而残忍。
到后来,影片中出现了更多的红,那是战火的红,是鲜血的红,是赤裸裸的杀戮和仇恨。这片最后的净土终于沦陷了,就像一个绝世美人的脸被狠狠划了一道。什么是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几乎所有看过影片的观众都被这种彻彻底底的悲剧感给震慑。

【永不停止的转经筒】
近几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入藏旅游几乎成为每一个文艺青年的终极梦想。在电影中,也常常表现西藏的风光。而提到西藏,就绕不开西藏的宗教。
西藏的主宗教应该是喇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和中原通行的大乘佛教相比,它保留了更多原始的教义和传统,又由于西藏地理位置特殊,使这种宗教更加超凡脱俗起来。几千年来政教合一的历史使藏人对喇嘛教的虔诚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作为导演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素材。

整个影片的第一幕就极有象征意义。苍茫而辽远的蓝天,古老而精致的寺庙,缓缓升起的巨大的佛像,虔诚祷告的喇嘛,以及许许多多衣衫褴褛不停磕头的信徒,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意义的整体。而其中,奶奶手里不断摇动的转经筒几乎是最吸引人的一个意象。转经筒几乎和老祖母的形象一起贯穿了整个影片,冥冥的有一种轮回的味道。转山转水转佛塔,那些命中注定该相遇的人还是被这转经筒牵引到了一起。对于我这样的文艺青年来说,一看到它,大脑就立刻连接到仓央嘉措那些唯美动人的诗句,一种属于西藏的感觉扑面而来。它像是有魔力一样,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件法器,呼唤起一个宗教意识无比淡薄的民族内心深处对一种雪域高原的尊敬和崇拜。那些浮现在银色经筒上若隐若现的图案好像没有写完的诗,没有读透的偈,没有结局的预言。
同样具有象征意义的还有那磕长头的信徒。奶茶在《天下无贼》里说过一句经典台词:“磕长头的人,他们的脸和手很脏,心却是干净的”。因为心中有神明,所以看世界也不觉得黑暗,傻根如此,嘎嘎如此,雪山中的人哪个不是如此?在这坦荡荡的纯白面前,所有的丑恶都自惭形秽了。
片中奶奶的台词极少,绝大多数都在将关于雪山女神的神话传说。神话是一个民族对远古文明的追忆,它总是伴随着老人絮絮的诉说代代相传,成为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无意识的部分。这才是传承,血脉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情怀的传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嘎嘎活着,像嘎嘎一样的孩子活着,这片土地就会永远生生不息,同样的文明也会代代相传。从片中看,雪山女神的故事是跟雪儿和丹朱的命运遥遥呼应的,让人们沉醉到影片营造的浪漫诗意的氛围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意味深长的结尾:雪山女神生下的孩子中,有三个最要好的兄弟,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最小的弟弟,叫雅鲁藏布江。不仅仅因为这里是三江源,是中华文明母亲河的发祥地,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一种民族团结的信念,只要血脉还在,打断骨头连着筋,汉藏永远亲如兄弟。
转经筒还在转着,故事里的人,却远了。





  

红河谷(1997)

又名:Red River Valley / A Tale of Sacred Mountain

上映日期:1999-10-01(美国)片长:115分钟

主演:宁静 Jing Ning/邵兵 Bing Shao/应真 Zhen Ying/保罗·克塞 Paul Kersey/Nicholas Love

导演:冯小宁 Feng Xiaoning编剧:冯小宁 Feng Xiaoning

红河谷相关影评

是
是
恩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