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C][/img]

俄罗斯的狗都认识的导演,伦家之前一无所知,鉴于此,伦家决定深入了解下,以备吹逼之需。梁赞诺夫差不多拍了20来部长篇,大部分在2000年之前拍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开始不景气,新千年后好莱坞大片攻占市场,这时候的梁已经70多了,不拍了,可能也是上岁数了拍不动了,专注写作,因为他同时酷爱文学。
梁赞诺夫的电影台词和情节,有着浓烈的文学味道,与伍迪艾伦算电影届的同行了,不过梁的创作更大众、接地气,定位的话,梁是野生的艺术大师,伍迪艾伦算是圈内艺术家,小资情调泛滥,这也是我更喜欢梁的原因。在国内一时还找不到与梁对应的导演,如果单论电影的文学质地,管虎的电影跟梁一样,都有股文学范儿。
网上梁赞诺夫的片子不少,但很多都是译制片,配音版本打折很凶,对原片的“伤害”程度起码在50%以上,这是伦家对配音的一贯看法(动画片也包括在内)。但偏执如伦家,还是发挥了下这些年积攒的找片经验,除了《没有陪嫁的新娘》,均找到了高清原版带字幕的,找片很辛苦,不过,看完很值。
下面伦家简单介绍一下梁老的经典作品,排名根据伦家的喜爱程度从喜欢到爱。
8.《没有陪嫁的新娘/残酷的浪漫史(1984)》 :高颜值高才艺女人的宿命
[img=2:C][/img]

死活找不到字幕,连英文字幕都没有,看得国配,观感很糟。电影拍得不错,像舞台剧。女主娜丽莎的命运有点像哈代笔下的苔丝(《德家伯的苔丝》),活在一个被金钱收买的社会里,却一心向往纯洁爱情的可怜女人。
在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影视剧里喜欢这样定位女主:才艺双全但出身卑微或者家道中落,偏与权贵之人相爱,地位的不对等以及权力金钱对爱情往往造成致命冲击,无论是在故事里还是现实中,这类爱情一般都会以悲剧告终,这是娜丽莎这类女人的宿命。毕竟,对于情感动物来说,爱情让位于现实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残酷的浪漫史》是讽刺正剧,失去了梁以往作品的生动和灵气,故事本身也没啥亮点,太正太严肃,不太对伦家胃口。
[img=3:C][/img]

7.《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1975)》 :提前到来的癫狂与过火
[img=4:C][/img]

[img=5:C][/img]

1975年港片还在过渡时期,功夫片都还在萌芽阶段,离“尽皆癫狂、尽皆过火”还有相当远的日子,梁赞诺夫在当时就已经拍出了喜剧的癫狂和过火。
本片可以说是梁赞诺夫作品中的B面吧,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因为在这之前伦家已经看了梁的几部作品,比如《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被遗忘的笛声》,所以看完这片后有点吃惊,不像是同一个导演拍得。就像看完《疯狂的石头》又看了《绿草地》,看完《唐伯虎点秋香》又看了《喜剧之王》,画风转的太快了。
能拍文艺剧又能hold住纯商业喜剧,并且两头都吃的开的人,无论演员还是导演,在电影这个领域应该说都属于稀有物种。
本片在国内的知名度就像《命运的捉弄》在俄罗斯,很多人一提起狮子满世界追人的场面或者俄罗斯套娃什么的,立马能想起这片来。伦家感觉还是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喜剧,能让人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有两部:《快餐车》(女郎、遗产)、《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两(贼)挑担的角色由来),细究的话还有很多很多后来者,不在此赘述。
6.《被遗忘的长笛曲(1988年)》 :危险关系
[img=6:C][/img]

这也是一出残酷的罗曼史,悲剧意味很深厚的片子,梁赞诺夫的批判更容易集中在男性身上,这类人更多的代表着权力、金钱和地位,有更多吸引女性关注的机会,并与之产生婚外恋情,无论对于本人还是对方,也无论两人身处怎样的时代,这都是一种更加危险的关系。
为了事业或者其他什么的,成千上万的男人和他不爱的老婆们生活在一起,当真正的爱情来临,并且需要他们作出抉择时,他们往往会与当初的自己保持一致,在爱情面前,与其说他们迷恋金钱、权力,不如说他们更爱自己。
影片有很多经典又充满讽刺意味的场面。比如男主、女主与原配夫人第一次在家里对峙的场面,男主的表现就像一块橡皮泥,小三与正室全力以赴的在两头造捏,都想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据为己有,但男人始终就是一块泥巴,他思考的问题如泥巴一样无情,该怎样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兼顾并得。
用电影中男主的台词来评价男主是这样的:“相信我,我鄙视自己”
但往往讽刺和批判也更容易转化为一种怜悯和同情。这种转换得益于那些经典的幻想场景,看起来跟真的一样,而当这些场景再次重演的时候,伦家才发觉被骗了,是男主菲里莫诺夫的意淫和想象罢了。
菲里莫诺夫在唾手可得的权利面前无法抬头,也控制不了对爱情迷恋的念头,一个贪婪又懦弱的男人,只能说,一开始选择了怎么样的人生,就注定了会是那样的人生,或者说,你之所成为此刻的你,那都是命中注定的事儿。
这是梁老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故事编排和收尾都很完美,但悲剧意味太浓,伦家的偶像周星驰先生说:我更喜欢在绝望中带着那么一点点的希望,所以这个排名也是理所当然的。
5.《车库(1979年)》 :二十八怒汉
[img=7:C][/img]

你知道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有机会牛逼吗?
是在一次由多人促成的交谈中。
那么怎样才算牛逼?
当你成为那个在暗地里甚至是角落里低调地紧紧地控制着谈话内容和主题的人时候,你最牛逼。
无论是电影里,还是电影之外,梁赞诺夫至于本片的表现都成为了我所形容的那个人。
《车库》在梁的作品中容易被人忽视,伦家却很欣赏这片子,欣赏程度完全在吕美特的《十二怒汉》(1957版)之上,伦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只是与个人趣味有关,伦家对一切严肃的事物(无论是人还是电影)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严肃的东西通常亲和力欠奉。
你敢说不是吗?
《十二怒汉》是桌面上的艺术,《车库》算市井小品。说个八卦,本山成名前,被星探选中,说要送到上戏深造,当时看完本山表演的那个叫什么昆(就每年春晚说相声那人)来了句:使不得,赵本山送上戏就毁了。
嗯,《车库》的魅力就在于那种野生生的群像感,看起来混乱不堪,就像大清早的菜市场。
只是,将一个极其平淡的菜市场挪到电影里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我粗略找了下,在90分钟的电影里,能给人留下印象或者非酱油的角色,有28个那么多。
那句行话怎么说来着: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就看它能让你记住几个角色。
4.《办公室的故事(1977年)》 :“你说我干巴巴的”,“不,您湿乎乎的”
[img=8:C][/img]

被一些文艺青年封为最好的爱情片,之前介绍《东爱》、《世纪恋爱》的时候,伦家提过这部片子,不多说什么了,直接搬过来吧,之所以没成为压轴戏,是因为在梁赞诺夫的作品中,还有伦家更喜欢的在后面。
《办公室的故事》对很多爱情不能及时开花的80后或更前的人而言,是一部承载着心声的电影,它道出了很多职场狂人的落寞和深刻荒凉。
上班族的悲剧就在于,每天醒来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你想吃早饭,而是非吃不可,吃完了早饭好去上班,走进办公室,然后像一块干面包,干巴巴的杵在那儿,了无生气的过完一天又一天。让伦家气愤的事,朋友圈出品了很多类似“地球是靠乐天派才转起来的,我们要学着享受自己的工作”这种漂亮话,快尼玛省省吧,能编出这种谎言的人,才尼玛不进办公室呢,真过分啊!
要我说,想要惩罚一个人,就让他去办公室吧。
这种70年代的职场悲剧,在我们身上一天天继续着。所以说嘛,办公室里谈恋爱,其实是一件难度极高又非常梦幻的事情,梦幻的就像沙漠里的花朵、安装现场的妞儿。正因为如此,《办公室的故事》被很多影迷追捧至今。
…………额…………
现在的观众谁还看这种老剧啊。
但其实吧,这种歌颂美丽爱情的东西看多了容易伤和气,从电影里走出来,再回到狼狈的现实中,那日子还过不过了。
毕竟,现实里还有爱情吗?
有吧,但不属于上班族。
上班族属于典型凑活过日子型。
3.《看好你的车(1966年)》 :谁来原谅一个真诚的罪犯
[img=9:C][/img]

几部片里面唯一的一部黑白片,也是一部经典喜剧。可能一部喜剧被拍成这种样子以后,会让很多导演羡慕吧,因为在伦家看来,就跟《喜剧之王》一样,《看好你的车》是喜剧片的典范。
“世间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
如果按照这一原则,本片的主角尤拉简直罪孽深重,他不仅是个盗车贼,并且自始至终向最好的朋友、妻子及家人在内的几乎所有人说谎。
影片对尤拉的性格塑造很完整,演员那副天生的大脑缺弦样儿让尤拉这个角色又带着几分神秘和荒诞感。扮演尤拉的这个演员资料有限,查不到,可能真是演得好吧,为这个角色加分不少。整个故事在荒诞与写实之间切换自如,哈姆雷特的戏剧演出,与《喜剧之王》中最后那场戏中戏一样,运用的相当出彩,此时,尤拉与朋友在现实中身份的对立,延续到了戏剧表演中,两人在喜剧中的角色哈姆雷特与霍拉姆从对立到和解,也让尤拉迎来了妻子和家人以及好朋友在现实中的谅解和包容。
只因为,他是一个真诚的罪犯。
2.《两个人的车站(1983年)》 :相遇,即是命运。
[img=10:C][/img]

(爱情)命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他两部为《办公室的故事》、《命运的捉弄》),也是最为成熟的一部。这三部在情节走向上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不打不相识,相识便相知,相知便相见恨晚。
[img=11:C][/img]

《两个人的车站》这片老早以前看的,具体的情节已经有些模糊,但影片透出来的那种古典范儿,那种真诚范儿,那种爱情来临时的激情和陶醉范儿,那种打动人心并且一想起来就让伦家深深向往的感觉一直很清晰,这就是经典所在了,足以与伦家最钟爱的爱情片《廊桥遗梦》相媲美。
1.《命运的捉弄》 :爱情是一场赌博
[img=12:C][/img]

岂止是爱情,对有些人来说,甚至整个人生意味着赌博,因为,爱情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而这种东西沦为赌博游戏,才是命运真正捉弄人的地方。
这片也成为了伦家最喜欢的梁赞诺夫作品,它对爱情(人生)的定义深得伦家赞同,并且,本片在故事性和戏剧性上的构建也是让伦家深深折服,能抓着一张纸玩半天的不是傻瓜就是天才。《命运的捉弄》的故事就像一张纸,在有限的资源里,它的正面和反面都被尽可能的填满了元素,情感的密度和浓度依靠着巧妙的编排和精炼的台词逐渐抬深,最后浓烈到醉人的程度。
“你在干什么”
“我正在走啊”
“你正在找留下来的理由”
“可是我找不到”
“我也找不到让你留下来的理由”
“那么,我再待会儿吗?”
[img=13:C][/img]

我看弹幕里很多网友在说,影片应该在男主走进火车站的时候结束,可能这样一来逼格还要更高,回味还会更浓。
可见,爱情的确像是一场赌博,在赌博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微信公众号:FilmPiaPiaPia)

命运的捉弄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или С лёгким паром!(1975)

又名:Ironiya sudby, ili S legkim parom! / Irony of fate or Sauna Blues / The Irony of Fate, or Enjoy Your Bath!

主演:Andrey Myagkov/芭芭拉·布雷尔斯卡 Barbara Brylska/Yuriy Yakovlev

导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Eldar Ryazanov编剧:埃米尔·布拉金斯基 Emil Braginskiy/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Eldar Ryazanov

命运的捉弄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