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疑云》,一部被译名毁了的电影。
它的英文原名是Doubt——怀疑。
很显然,这个原名要更为恰当,因为它讲述的正是“怀疑”二字的本质。
怀疑是什么?
怀疑是一种迷茫。
它夹在“信”与“不信”之间,左右为难,无法形成任何笃定的判断。
人活在怀疑里,是无比痛苦的。
导演约翰·帕特里克·尚利为了更精准地诠释“怀疑”,故意将故事设定在了一个充满怀疑的年代。
那是1964年,美国正深陷在越战的泥沼中,就在前一年,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再加上黑权运动盛行,整个社会都处于剧烈的动荡中。
而故事的发生地,却是一个最不该有“怀疑”存在的地方——圣尼古拉斯天主学校。
弗林神父遭到阿洛依修斯修女的指控,指控他和一名黑人学生唐纳德存在不正当行为。
影片就围绕这一娈童案展开,渐渐为我们揭开了每个人乃至教会的真面目。
相信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你一定会经历数次摇摆。
一会儿相信弗林神父是清白的,一会儿又怀疑他真的犯了错。
直到影片结束,真相也没有揭晓。
据说拍摄时,导演只把真相告诉了扮演神父的演员一个人,其他人一概不知。他这样做,正是为了让所有演员沉浸在一种深刻的怀疑里,从而把这种“怀疑”最大限度地传递给观众。
毋庸置疑的是,导演做到了。
他成功地让每个观者困在怀疑里,无法排遣。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开始浮现:究竟什么才是真相?是绝对客观的真实吗?还是我们最终选择相信什么?
真相,是很难知晓的。
真相的“不可知”也并不是因为真相本身有多复杂,而是因为试图弄清真相的是“人”,而人才是最复杂的。
这桩所谓的“娈童案”,完全由捕风捉影而起。
不过是詹姆斯修女的一句话——“黑人学生唐纳德自弗林神父的住处回来后,身上有酒气,神色有些慌张”——老修女就当即认定,弗林神父一定犯下了错事,于是她穷追不舍,开始极力证明自己的判断。
在这之中,我们看到悬于“真相”之上的,是一个复杂的利益格局。
它首先是一种“办公室政治”。
老修女对弗林神父的指控,实际是有私心的。
他们两个人,恰好代表了教会内部的两股势力。
老修女是保守的、禁欲的,她待人待己都很严苛,看不惯弗林神父的新派作风。
于是,她要借“娈童案”扳倒弗林,就像是保守派对于改良派的一次清算行动。
对于老修女来说,“真相”早已被“偏见”锚定,她等的,就是弗林有一天露出马脚。
那么弗林神父又如何呢?
表面上,他十分开明,有智慧,待人和善。
但另一面,他抽烟、喝酒、大快朵颐,开低俗的玩笑,与传统的神父形象大相径庭。
在他的开明与随便、豁达与放纵之间,只有一条浅浅的分界线。
这也使得他的行为,变得十分可疑。
此外更复杂的,是所谓“受害者”一方。
在那样一个种族隔离刚刚开始瓦解的时代,唐纳德作为天主学校的第一位黑人学生,时常会受到白人学生的欺负。
更何况,种种迹象表明,他还是一个同性恋者。
如此弱势的地位,使得唐纳德对有心庇护自己的弗林神父,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那里面有爱,有感激,有崇拜,还有对于持续被保护的渴求。
至于唐纳德的母亲,更是在和老修女的对话中,直白地说出了自己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唯一的诉求:“我只想你所说的这些事别连累到我的孩子。只要再熬过六个月,熬到毕业,我的儿子就能上一个好一点的高中。”
正是匍匐在“真相”周围的每个人,出于自身利益,暗中做出了各自的裁定,才使得“真相”不断偏离原来的轨道,直至堕入无尽的虚无之中。
然而,这就是导演想讲的吗?
不。
导演要讲的比这个还是更深一层。
记得影片开始,弗林神父在布道中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人坐着救生艇在海上漂泊,最初他依靠天上的星星辨明方位,朝家的方向前进,可在此后的几十天里,星星不再出现,这个人彻底慌了,他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是否还正确,也不敢肯定当初的星星是真实存在,还是自己在危难中的臆想。
很显然,这是一则关于“信仰危机”的寓言。
它道出了信仰在这个时代遭遇的尴尬:久远的信仰,还能够给当下的人们指引方向吗?
又或者说,基于前人的困境被创造出来的信仰,在当下是否还具备同等的意义?
这是影片提出的一个更尖锐的“怀疑”。
这个怀疑,直戳了“信仰”最坚实的基础。
到底什么是信仰?
信仰就是毫不怀疑地相信。
可到了影片中,这个“怀疑”却最先由一个神父提了出来。
再经由一整个关于“怀疑”的故事,最终逼得老修女也说出来了类似的话:“我也不确定,我也有了怀疑。”
老修女,原本是最坚定的信仰者。
但在故事的结尾,她也有了怀疑。
原因是什么?
这里面首先隐含着对于教会体制的批判。
尽管在这桩“娈童案”中,弗林神父并未被定罪。但毫无疑问,他是有前科的人,在此前的五年里,他先后换了三个地方做神父。
影片也隐晦地表达了,他与之前的修女有染的事实。
在经历这次疑似的娈童案后,他再次离开了。
与之前一样,他依然没有被革职,而且还不降反升,成了另一个教区的祭司。
这本身就是很讽刺的事。
它甚至在说,教会已成为了某种庇护所。它使得人的罪恶通过忏悔而轻易被赦免,于是罪恶反而成了一种心安理得,只因“上帝会宽恕我的”。
也正因如此,老修女才说出了那句:“我也有了怀疑。”
对于这句话,你既可以理解为,他感到自己可能冤枉了弗林教父。
但更有可能的解释是,此时的她已对“上帝的存在”产生了怀疑。
原因还不止是教会,更因为她自己,因为她撒了谎。
为了证明弗林是有罪的,她谎称给弗林原先所在教会的修女打过电话,掌握了重要证据。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打那个电话。
为此,她起初还辩称:为了维护上帝的正义,才不惜撒谎。
可转念一想,恰恰是这个行为,彻底击碎了她的信仰。
因为她选择撒谎,实际就等于变向地承认了:正义无法以合乎上帝旨意的方式实现。
这难道不才是最深重的信仰危机吗?
看《虐童疑云》是我近一段时间最兴奋的一次经历。
总有人问我:类型片和文艺片的区别。
我觉得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类型片必须要简化生活,而文艺片往往要还原生活的复杂性。
从这个角度讲,《虐童疑云》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文艺片。
它讲了真相的不可知,同时讲了比真相缺失还要恐怖的事情是:人们失去信念,不再选择相信。
于是世界将堕入永夜。
好在在那之前,还有电影的光,为我们照亮。

虐童疑云Doubt(2008)

又名:诱·惑(台) / 圣诉(港) / 怀疑

上映日期:2008-12-25片长:104分钟

主演:Meryl Streep/Philip Seymour Hoffman/Amy Adams/Viola Davis

导演:John Patrick Shanley编剧:John Patrick Shanley

虐童疑云相关影评

Dub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