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部趣味性的影片。尽管我在100分钟内都几乎目不转睛,没有想要关闭。
它并未有一个新颖的主题,却在对话处独露锋角。甚至于令人关注的并非谁被谁先说服,而只是享受于演员独有的爆发力。
从头至尾并未有多少台词的黑人小男孩拥有他专属的表情,以及他令人动容的母亲,亦成为一处亮点。
以上也许是我欣赏这部影片的理由,却不是它的全部。

老修女信奉于“太阳底下并无新事”。这句话曾使她第一次与神父产生冲突。
神父热爱创新,并且终要将陈旧的老修女思维推翻。某阵风曾扰乱老修女维护平静的表象,却终将神父带走。
看上去,老修女比神父更固执,并且固执得必定只能容纳一种结局而不能放手。有一种怀疑必须以肯定该怀疑作为结局才可收场。否则他不走,她得走。
神父与老修女在校长办公室内的两场对话,循序渐进。谁先愤怒似乎证实谁先心虚,可是被怀疑者与怀疑者的立场并不平等。
老修女明知自己并未握有切实的证据,却坚守怀疑的态度。这一种态度仅是她要取胜所必要的。
正如她所阐述,如果对方不心怀暗鬼,何须在意她的咄咄逼人。而对方既退让,必定因为心怀暗鬼。
这几乎是一个难以有答案的方程式。
如果神父作为一贯感性和仁义的面貌,神父的退让似乎很易解释。他为保全黑人小男孩。或者说,他为保全他曾留给教堂内所有人的美好一面。
如果老修女也作为一贯冰冷和苛刻的面貌,她最终的啜泣也很好解释。她达到了她的目的,她丢失了她一直坚持的怀疑,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不久前,我爸在饭桌上问我,你是不是容不得别人有一丝差错。因为此时电视上正播放某台晚会,而该主持人则是在不久前的晚会上曾产生口误的一位。而我对其有微辞。
我回答,是。如果一人曾偷过东西,我不相信他从此不会再偷东西。同理,如果一人有过令我印象甚差的一面,我不相信他不会再露出这一面。
我爸叹气。正如影片中小修女的叹息。或者如神父百经煎熬却不得不垂首的眼神。
尽管影片中偏执的Doubt放入现实的前景会有些言过其实。但它也并非不存在。至少我也曾有因为我偏执的第一印象理论而使别人蒙冤的时候。我也曾在睡梦前想起某一幕,而有一丝悔意。

Doubt的结局似乎是一种破裂性的结局。看上去谁也不圆满。
然而它又或许可称得上圆满。神父升职,黑人小男孩会待到六月进而升上高中,小修女依旧维持她的善良,老修女虽不至于改变许多但是她终将老去。我不会忘记面对那一位年迈而失明的老修女时,她也曾产生过同情心。
这便是我所解读到的,Doubt。

关于神父与黑人小男孩也许曾产生的互动。关于他或者他们是否GAY。影片并不强调,我也并不想知道。
它没有刻意显现得光明,在太阳底下,所有东西却自然而然,都变得很清楚。

虐童疑云Doubt(2008)

又名:诱·惑(台) / 圣诉(港) / 怀疑

上映日期:2008-12-25片长:104分钟

主演:Meryl Streep/Philip Seymour Hoffman/Amy Adams/Viola Davis

导演:John Patrick Shanley编剧:John Patrick Shanley

虐童疑云相关影评

Dub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