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影片好久了。写这个影评是因为看其它的影评很气闷。
这个电影的根本内容是个就是在讲疑惑这个东西。
而这个故事,只是非常形象的诠释了这个东西。
以宗教为背景,恰恰是因为疑惑和信仰,好像是种对立的人类行为概念。
没有怀疑,高举信仰,可以让人们坚定的前行。
就像神父的布道一样,这就是信仰的好处,信仰犹如泛舟海上的北极星。
那么怀疑呢?疑惑呢?
怀疑,疑惑,让人们彼此需要,彼此信任,彼此互组。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一点。
换句化解释,我们不能确信的很多东西,这也同时让我们不会逾越身为人的界限,而让彼此更宽容和充满温情。而不是自认手握真理,成为她人的判官。
信仰是给上帝的,与上帝的关系。
疑惑是让我们重归人性,做好人与人关系的界限。对自身的疑惑,恰是人们彼此相信的基石。
自认手握真理,你则不再需要,也不会相信任何他人。
修女拒绝疑惑,她的刻板和严肃,恰来自于此。对神父的穷追猛打,也来自于此。修女有过自我怀疑的经历,或者说犯错的经历。她并没有真正的宽容自己。或者接受那个会无知,会犯错,身为人类的自己。影片中,只有最后和神父对话里,表现出她的那部分内心,是一个依然充满恐惧,负罪感,接近崩溃的修女。
她这么对自己,也这么对别人,这么对神父。
相反,神父却试图在包容这一切,或者说,包容人类的局限性。恰因为人类的如此局限,人们才更需要互相帮助,互相相信。
神父并没有把和修女的争斗进一步扩大化,你猜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为了保护修女,或者说帮助她。不想让她为这个心结,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神父和修女争吵的最后,修女其实处于崩溃的边缘,也暴露了她内心的伤疤。
如果不能理解这个。你可以参考电影美国丽人,那个身为同性恋的军人父亲,处处表现的仇视同性恋。身为同性恋,却痛苦和排斥同性恋。然后没事以此怪罪乃至杀害别人。而他怪罪的儿子和主角邻居,却并不是同性恋。
修女的心理也是这样,身为充满疑惑和无知,会犯错的人类,却并不接受这样的自己。而以此标准苛刻和怪罪周围的人。
接受自己自身的疑惑,实际是重新拥抱身为人类,各种局限的自己。也同时是种自我救赎。
其实很多现代的信仰者,或无神论者,眼里要么只有上帝,或者只有道理,却并没有人类自己,不接受乃至苛刻人类自身。

电影里的角色,都各有各的问题和困难。神父八成是个同性恋,可这不是他能决定的,但却不会被环境所包容。小修女的无知和教条,总是找不到北,领导倾向什么,她就往哪个方向走。修女的固执,更甚至说偏执,其实更近似一种创伤的人格障碍。
我觉的神父八成是个同性恋,所以才能如此切身体会身为人的不易,和人们更该相互相信和互相帮助。
当他看到了修女的内心的时候,选择的也是包容。
修女不接受那个无知会犯错的自己,神父却替她接受。
这其实是人性治疗的故事,也是拥抱人性人类自身的故事。
拥抱疑惑,重回自身。
如果我们自认上帝来审判的话,这里面的主要角色,都有各自的罪。人类是否都该下地狱?包括我们自己?


















虐童疑云Doubt(2008)

又名:诱·惑(台) / 圣诉(港) / 怀疑

上映日期:2008-12-25片长:104分钟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艾米·亚当斯 / 维奥拉·戴维斯 / 

导演:约翰·帕特里克·尚利 / 编剧:John Patrick Shanley

虐童疑云相关影评

Dub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