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t》意译成《虐童疑云》其实不能很准确的反映影片的立意,不如硬译成《惑》。

英文中doubt最基本的意思是怀疑,如果仅仅停留在A修女(N长的一个单词)是否坚信自己发现了神父的秘密、或者对Flynn神父是否虐待了小黑孩Miller、或者对怀疑本身这行为的争议这个层次似乎有些浅了。这些只是编剧和导演给大家留下的商业片惯有小小的谈资罢了,而且导演对这些问题的刻意回避更是了为了突出本片的主题——信仰危机,一曲卫道士的挽歌。A修女不会想到,她认为的罪恶,在二十年后会成为人性解放运动的歌颂,她反对的装扮和世风日下,会成为今后的美和时尚。难能可贵的是片子并未像国人那样对卫道士们用现世道德标准进行指责,给他们扣上冥顽不化的帽子,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他们,充分给予了他们人性上的肯定。

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1.小黑孩Miller是gay,这点明确在他妈妈和A修女的对话中已经一再表明:“也许有些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他爸爸打他不是因为偷喝圣酒”等等;

2.Flynn神父也是gay,并且和Miller有了“不正当关系”,这点可以从小黑孩妈妈的话“我只会站在对他(Miller)好的人的那一边”、神父的辩解“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样,但是没法对你说”等等可以证明。

关于信仰危机
1.A修女最后痛哭失声“我不确定”并不是后悔她发现了Flynn神父和小黑孩Miller之间的不正当关系,相反她很肯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真正让她后悔的是她驱赶Flynn神父同时造成小黑孩Miller再次失去保护这件事本身她是不是做错了。道德和卫道士的坚持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候变得一钱不值,就像满清遗老遗少的辫子、封建女性的牌坊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面对新观念的冲击,即使严苛如A修女也会对自己的坚持产生困惑。

2.Flynn神父第二次(流言)和第三次布道(离职)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就像A修女问James修女“神父的每次布道都是有所指的”,那么第一次布道指的是什么?Flynn神父提到了肯尼迪,毫无疑问是指向美国人的信仰危机。我理解编剧的立意在信仰危机上,否则就不会特别强调肯尼迪被刺事件了。

3.影片用了大量细节写了新思潮对旧传统的冲击,如小女孩的发卡、小胖墩的收音机,相信不会是没有意义的废话,特别是A修女听收音机的细节,说明新东西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渗入进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就不在本片观后感里阐发那些不关痛痒的议论了,但新的来了,总会让一些旧人觉得伤感、难受、无法理解;正如片名《Doubt》一样,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原来的坚持是不是对的?

片子的剪辑、导演的表达能力都是一流,Streep和小黑孩妈妈、Streep和Hoffman的两段对手戏,演员细微的面部表情、隐晦的对白,我反复看了几次,越看越觉得精彩,也读出了这么一篇胡思乱想的文字。

虐童疑云Doubt(2008)

又名:诱·惑(台) / 圣诉(港) / 怀疑

上映日期:2008-12-25片长:104分钟

主演:Meryl Streep/Philip Seymour Hoffman/Amy Adams/Viola Davis

导演:John Patrick Shanley编剧:John Patrick Shanley

虐童疑云相关影评

Dub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