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会性丑闻案近日开出了迄今最大一笔赔单。参与和解谈判的受害人代表4日说,美国奥林奇县天主教区已同意向全体受害人支付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赔偿金,为本教区神父和教会工作人员犯下的性侵犯行为埋单。”
——2004年12月6日

“美国卡温顿大主教管区3日与100多名控告该教区牧师性侵犯的受害人达成庭外解决协议,卡温顿教区同意支付总额为1.2亿美元的赔偿金以换取原告放弃这起集体诉讼案。”
——2005年06月05日

“洛杉矶罗马天主教区14日和500多名遭受神职人员性虐待的受害者达成庭外和解协议。根据控方律师向美联社提供的消息,教区将支付6.6亿美元赔偿金,摆平这桩丑闻官司。”
——2007年7月17日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天主教会7日同意向144起神父性侵害事件受害人支付1.98亿美元的赔偿。据报道,这一协议是主管教区、律师和提出指称的受害人经过两天的谈判达成的。协议为4年多来的法律纠纷画上了句号。”
——2007年9月8日

除了惊讶有这么多教会性丑闻案之外,应该更惊讶的是,它们都以庭外协议告终。这就意味着前一个惊讶以后不值得惊讶。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

好,先说说几个关于《虐童疑云》的为什么:

为什么老修女在只有一个站不住脚的怀疑的情况下,就马上和神父当面对质?

为什么男孩儿的母亲在明明得知儿子被骚扰甚至侵犯,却想要装作不知道?

为什么老修女不等到有确凿证据后,把神父直接赶出教会,而却只是让他主动辞职,还被升迁?

为什么当男孩母亲暗示了老修女很多真相之后,老修女却在和神父对质时却只字不提,甚至承认她只是凭主观怀疑?

为什么老修女会在影片结束时忽然放声痛哭?

先从母亲口中的一句"Maybe some of the boys want to get caught!"说起吧。一个在社会底层求生的母亲,即使知道自己的儿子迷恋神父,也宁愿熟视无睹,因为她觉得比起儿子在公立学校被人欺辱,至少神父能给他一个看起来更“幸福”的童年。她反复提到儿子的“Nature”,这似乎是一个合适的理由。所以,影片所述的情节,并非如译名那样的“虐童”。说直白点就是,一个恋父的男生跟一个恋童的男人,看起来就是天造地设的“幸福”,而不应该被指责和审判。

但这并不是如同性恋或是不伦之恋那样,仅仅存在于道德层面的争议而可以被宽容的。神父试图向老修女寻求宽容,说有些东西并不是你能理解的,我给了他幸福。而老修女很坚定的对他说,为什么?就因为你对他笑,给他怜悯?你~是个骗~子~你从那男孩信任的眼神里得到的快感并不是什么心安理得的幸福,这从任何一个酒鬼那儿都能得到!

所以恋童的实质,如老修女一阵见血的指出,是欺骗,欺骗了一个人未来漫长的一生。如果我们每个正常人,都会因为初恋感到一些后悔甚至难过,并以此决定自己一生爱的方向,那那些引诱儿童的成年人,就丝毫没有值得宽恕的地方,因为受骗者在伤害面前没有选择的能力。

我能理解有恋童癖的人,因为一个人要抗拒他的"Nature"是那么困难。但如果一个人知道他的本性,是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至少出于良知,他不应该放纵自己。在老修女和神父最精彩的那场对质的开始,老修女劈头问道:"What are you doing in this school? Even more to the point, what are you doing in the priesthood?"这便直指神父内心不可原谅的罪恶。

老修女在最后说,我不会同情你,因为你绝对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正内疚。如果我们回头再听听影片开始时神父的关于"doubt"的布道,就会感叹老修女果然"know people"。她不单单从这次布道感觉出神父的邪恶,还确信他是不以之为耻的。所以她知道,即使有十足的证据揭发出神父,也不能期望他有反省和改变。况且,她并不希望真正出现那些“十足的证据”。她要做的只是保护孩子,而她成功的、完美的做到了。

片末,老修女忽然放声痛哭,说她其实也是充满疑虑,非常的疑虑。她其实并不如她之前所示的那样确认。而她却依旧义无反顾的要保护她的孩子,哪怕付出任何沉重的代价。正如她颤抖着紧握十字架,大声吼道"I will do what needs to be done though I'm damned to hell!" 我想这才是这个老修女伟大的地方:她知道,自己的使命并非只是效忠教会,也非只是效忠上帝,而是守护自己对正义和良知的信仰。

虐童疑云Doubt(2008)

又名:诱·惑(台) / 圣诉(港) / 怀疑

上映日期:2008-12-25片长:104分钟

主演:Meryl Streep/Philip Seymour Hoffman/Amy Adams/Viola Davis

导演:John Patrick Shanley编剧:John Patrick Shanley

虐童疑云相关影评

Dublin